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麻根
t011028e60fcdb9d1b2.pn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1535707&sid=1623506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麻根

漢語拼音:Má Gēn
別名:麻青根、大麻根
性味:味苦,性平
毒性:無毒
功能:散瘀,止血,通淋
主治:跌打損傷,難產,胞衣不下,血崩,淋證,帶下

麻根,中藥名。為桑科大麻屬植物大麻 Cannabis sativa L.的根。具有散瘀,止血,通淋的功效。主治跌打損傷,難產,胞衣不下,血崩,淋證,帶下。[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麻根

拼音名:Má Gēn

別名:麻青根、大麻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nnabis sativa L.

出處

出自《本草經集注》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桑科植物大麻的根。

採收和儲藏

全年均可採挖,去淨泥土,曬乾。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l-3m。莖直立,表面有縱溝,密被短柔毛,皮層富纖維,基部木質化。掌狀葉互生或下部對生,全裂,裂片3-11枚,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兩端漸尖,邊緣具粗鋸齒,上面深綠色,有粗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氈毛;葉柄長4-15cm,被短綿毛;托葉小,離生,披針形。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為疏散的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雄花具花被片5,雄蕊5,花絲細長,花葯大;雌花簇生於葉腋,綠黃色,每朵花外面有一卵形苞片,花被小膜質,雌蕊1;於房圓球形,花柱呈二歧。瘦果卵圓形,長4-5mm,質硬,灰褐色,有細網狀紋,為宿存的黃褐色苞片所包裹。花期 5- 6月,果期 7一 8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也有半野生。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

化學成分

含大麻鹼(cannabisativine)[1],脫水大麻鹼(anhyrocannabisativine)[2],膽鹼(choline),神經鹼(neurine)[3],無羈萜(friedelin),表無羈萜醇(epifriedelinol),葛縷酮(carvone),二氫葛縷酮(dihydrocarv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4],大麻環醚萜酚(cannabiglendol)[5]。還含有多種脂肪酸及5α-麥角甾-3-酮(5α-ergostan-3-one),5α-豆甾-3-酮(5α-stigmastan-3-one),菜油甾醇(campesteol),豆甾醇(stigmasterol),5β-豆甾-22-烯-3-酮(5α-stigmast-22-en-3-one)[6],豆甾-4-烯-3-酮(stigmast-4-en-3-one),菜油甾-4-烯-3-酮(campest-4-en-3-one),豆甾-4,22-二烯-3-酮(stigmast-4,22-dien-3-one),豆甾-5-烯-3β-醇-7-酮(stigmast-5-en-3β-ol-7-one),菜油甾-5-烯-3β-醇-7-酮(campest-5-en-3β-ol-7-one),豆甾-5,22-烯-3β-醇-7-酮(stigmast-5,22-dien-3β-ol-7-one)[7]。

性味

苦;性平

功能主治

祛瘀;止血;利尿。主跌打損傷;難產;胞衣不下;血崩;淋證;帶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或搗汁,9-15g。

複方

  • ①治淋下血:麻根十枚)水五升,煮取二升,一服,血止。(《時後方》)
  • ②令易產:大麻根三莖,水一升,煎取半升,頓服。衣不下,服之亦下。(《新續十全方》)
  • ③治骨折骨痛不可忍:大麻根及葉搗取汁一升飲之。非時即煮干麻汁服亦同。亦主撾打瘀血,心腹滿、氣短。(《獨行方》)

各家論述

  • 1.《本經逢原》:麻根搗什,治產難胞衣不下,煮服治崩中不止,生走熟守也。並治淋下血不止。
  • 2.陶弘景:麻根汁煮飲之,主瘀血、石淋。
  • 3.《唐本草》:主產難,胞衣不出,破血壅脹。帶下崩中不止者,以水煮服之。[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麻根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麻根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