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麻平晚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麻平晚行》

作品名稱:《麻平晚行》

創作年代: 唐代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者:王勃

《麻平晚行》唐代詩人王勃所寫的一首五言律詩。該詩首尾兩聯淋漓盡致地抒發了詩人漂泊在外的羈旅愁思,第二聯主要是詩人運用觸覺聽覺來寫景,成道、泉聲用「高低尋」、「遠近聽」,寫得十分真實而又別具一格。第三聯是用不太清晰的視覺寫「才分色」、「不辨名」,寫出天色將黑未黑、景物慾辨不能的特點。全詩表達了詩人羈游在外的疲倦與無奈,以及對故鄉深深的思念與眷戀。

原文

譯文

千里羈旅,多時離家,我禁不住回望故土,倦怠了遊山玩水的興致。

在山中尋找高高低低的戍道,遠遠近近可以聽到泉水的聲音。

山澗旁的草色豐富讓人眼花,枝丫上的花朵繁多的讓人叫不出名字。

我的愁思何時才能停止。只有清肅的晚風和青猿悽厲的啼叫。[2]

創作背景

這首《麻平晚行》當是唐咸亨二年(671年),王勃被廢職後,入蜀西遊路經麻平時。詩人為表達厭倦漂泊,懷念故土的傷感情懷所作。

作者簡介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詩人。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王勃為四傑之首。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鬥雞檄》被趕出沛王府。之後,王勃歷時三年遊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後,求補得虢州參軍。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3]

參考資料

  1. 麻平晚行, 詩詞名句網,
  2. 麻平晚行, 古詩文網,
  3. 王勃的詩詞全集、詩集(共126篇), 古詩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