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鹿尾,乾燥的鹿尾,形狀粗短,略呈圓柱形,先端鈍圓,基部稍寬,割斷面不規則。帶毛者長約15厘米,外有棕黃色毛,並帶有一部分白毛;不帶毛者較短,外面紫紅色至紫黑色,平滑有光澤,常帶有少數皺溝。質堅硬,氣微腥。以粗壯、黑亮、不帶毛。完整者為佳。一般以馬鹿尾為好,梅花鹿尾瘦小,甚少採用。[1]
目錄
名 稱
鹿尾
拼 音
Lu Wei
英文名
DeerTail,Sikatail,RedDeertail
類 別
動物類
入藥部位
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尾巴。
性味
味甘;咸;性溫。
①《青海藥材》:性溫,無毒。
②《四川中藥志》:味甘咸。
歸經
肝;腎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劑。
動物形態
1.梅花鹿,體長約1.5m左右,體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顯,耳大直立,頸細長。四肢細長,後肢外側踝關節下有褐色足跡腺,主蹄狹小,側蹄小。臀部有明顯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長全時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與眉叉較遠,主幹末端再分兩小枝。梅花鹿冬毛檢疫站棕色,白色斑點不顯。鼻面及頰部毛短,毛尖沙黃色。從頭頂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線。白色臀斑有深棕色邊緣。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側同體色,內側色稍淡。夏毛薄,無絨毛,紅棕色,白斑顯着,在脊背兩旁及體側下緣排列成縱行,有黑色的背中線。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較體色為淺。
2.馬鹿,體形較大,體長2m,體重超過200kg。肩高約1m,背平直肩部與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圓錐形。頸長約占體長1/3,頸下被毛較長。四肢長,兩側蹄較長,能觸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幾與主幹成直角,主十稍向後略向內彎,角面除尖端外均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狀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頜深棕色,頰棕色,額部棕黑色。耳外黃褐、耳內白色。頸部與身體背面稍帶黃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線。四肢外側棕色,內側較淺。臀部有黃赭色斑。夏毛較短,沒有絨毛,呈赤褐色。[2]
產地分布
1.梅花鹿:棲於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緣。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華南。 2.馬鹿:棲於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分布於東北、西北及內蒙古等地。
主治功效
補腎陽;益精氣。主腎虛遺精;腰脊疼痛;頭昏耳鳴。用於腰脊疼痛不能屈伸,頭昏,耳鳴,滑精。
①《青海藥材》:為滋補藥。治腰痛,陽痿。 ②《四川中藥志》:暖腰膝,益腎精,治腰脊疼痛不能屈伸,腎虛遺精及頭昏耳鳴。[3]
禁忌事項
陽盛有熱者忌服。
採收炮製
將鹿尾由尾椎骨處割下,掛起陰乾;或將割下的帶毛鹿尾,入水中浸潤,取出,除去根部殘肉、油脂,剪去毛茸及外面老皮,再用海浮石搓光,用線穿掛通風處陰乾,後置乾燥處,宜多翻曬。商品,前者稱"帶毛鹿尾";後者稱"不帶毛鹿尾"。
洗淨,切片,焙乾。
藥物鑑別
性狀鑑別(1)馬鹿尾呈鈍圓形似豬舌狀。雌鹿尾體形粗短,尾頭較鈍圓;雄鹿尾體形較細長,尾頭較尖。毛馬鹿尾長15-20cm,基部稍扁寬,割斷面不平整,背面有棕黃色長毛,雜夾少許由毛;腹面為淡黃色短毛,具尾骨。光馬鹿尾較短,長13-15cm,基部稍扁寬,割斷面通常縫合,邊緣肥厚,背面隆起,腹面凹陷。表面紫紅色呈紫黑色,光滑,油潤,有光澤,可見凹點狀微細毛孔及少許茸毛,間有縱溝。質堅硬,斷面肉厚。氣微,味咸。
(2)梅花鹿尾較馬鹿尾狹長而薄小。帶毛者多數具有背線延續的黑線,黑線逐漸變寬至3.5-4.5cm;尾的邊緣有白色長毛;腹面育稀疏的白毛,露膚。少數鹿尾不具黑線。不帶毛者稍短。基部略扁寬,割斷面縫合,尾尖略向下彎,呈紫紅色或紫黑色,表面光滑,油潤,有光澤,可見凹點狀微細毛孔及少許茸毛,具縱向皺溝。質堅硬,氣腥,味咸。
一般以馬鹿尾為好。梅花鹿尾瘦小,甚少採用。以身於,無霉爛腐臭、無蟲蛀者為合格;以肥短粗壯者為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