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魚生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魚生菜(學名:Ocimum basilicum),

是一類可用於烹調的香草,大多數是一年生植物

一些是多年生植物,包括非洲藍羅勒和泰國羅勒(Ocimum basilicum var. thyrsiflora)。

台語稱的「九層塔」為羅勒的一種。

在中國廣東潮汕地區稱為「金不換」、「魚生菜」,皖北稱為「香花子」,中國北方部分地區又稱之為「蘭香」。

5000年前,印度人就開始培育羅勒。羅勒現在是意大利料理南亞料理的重要原料

葉子有種強烈的類似茴香的氣味,可以給菜增香。

九層塔這名稱的由來,主要因它的花序重重疊疊如塔狀的外觀而得名。

「九」是形容很多的意思。另一解釋是因為九層塔開花時,花會以三個花頭長在莖上為一層,約共長出九層,所以稱作九層塔。

形態

是一種矮小、幼嫩的唇形科香草植物。它的高度在20-60公分之間。

莖方形,多分枝,常帶紫色;葉子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對生,背面有腺點,

綠色和長有細毛,約1.5公分長和1-3公分寬。

它帶有的強大、刺激、香的氣味,味道像茴香 。

品種分類

魚生菜一般有甜羅勒檸檬羅勒紫葉羅勒肉桂羅勒非洲藍羅勒

亞洲很多地區種植另外幾個羅勒品種。

包括一些同屬不同種的植物。大多數亞洲羅勒(Basil,

中國亦稱斜刃面)有一種像丁香一樣的氣味,普遍比地中海一帶的羅勒強。

在中國等地栽培的品種被稱為九層塔,而在台灣被稱為九層塔的有兩個普遍使用品種,一般俗稱為紅骨與白骨九層塔。

烹飪

羅勒常見於西式食譜及泰國菜中國菜中的三杯料理也用得上。

部分的中國菜把新鮮或者乾燥的九層塔用在湯和其他食品里。

廣東潮汕地區,羅勒和辣椒石螺及海鮮薄殼的必需伴炒作料。

潮汕地區的「金不換」葉片枝椏稍小於台灣的「九層塔」,味道更濃。

潮汕當地人多每家每戶有栽種[1]。一到石螺和薄殼應節上市,賣家必有配送金不換,而家中種有「金不換」者,則更喜新鮮摘取,好其新鮮清香。

安徽北部地區香花子不作為烹飪原料,而只是作為驅蟲止癢的香草來使用。

在台灣,人們把新鮮九層塔葉加到羹湯里,或是用油炸九層塔葉作副料為鹽酥雞增香,

也經常用來煮三杯菜餚 。

在越南烹飪中使用的平葉的九層塔,有一種不太相同的味道,更適於搭配水果食用。

視頻

魚生菜 相關視頻
羅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