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女宅急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魔女宅急便》(魔女の宅急便)是吉卜力工作室推出的動畫電影,也是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第4部作品,由宮崎駿執導、製作與編劇,於1989年7月29日在日本首映。故事以角野榮子的同名小說《魔女宅急便》為藍本,電影只改編了其中一部分故事。這部電影描繪出日本一般青春期女孩在孤獨與挫折中,找尋與現實共處的故事。並獲得1989年Animage漫畫大獎。
故事大綱
琪琪是一個實習魔女。依家族慣例,13歲的琪琪該離開家鄉,到新的城市展開獨立生活,修行成正式的魔女。她用她媽媽的掃帚,帶著她的同伴黑貓吉吉去開展她的新生活。 琪琪遷入了美麗的城市克里克。起初她不能適應城市的生活節奏,在麵包店女店主索娜的幫助下,琪琪用掃帚飛行的專長,開始了幫別人送快遞的業務。後來琪琪在經歷了一些挫折之後也成長了許多,她必須獨自面對孤獨、憂慮和思鄉的情緒。
有一天,琪琪因為心情鬱悶、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疑惑時失去了法力。最終琪琪在她的新朋友畫家的幫助下,克服了這些障礙。在一次飛船的意外中,琪琪為了拯救她的朋友蜻蜓,在千鈞一髮之際恢復了飛行的能力並成功救了他。
動畫製作
經過
《魔女宅急便》的製作計劃開始於1987年的夏季,當時德間集團詢問作家角野榮子是否同意讓吉卜力工作室的宮崎駿或高畑勲改編她的小說《魔女宅急便》。因為角野榮子認同《龍貓》與《螢火蟲之墓》的製作,所以同意讓宮崎駿或高畑勲來改編成動畫。
原本宮崎駿是以製作人的身分接下這個案子,《魔女宅急便》的導演一職因此無法確定人選。直到《龍貓》的製作接近完成的時候,吉卜力工作室開始招募《魔女宅急便》的工作人員。雖然許多職務都逐漸確定,不過導演還是無法確定由誰來擔任。當時宮崎駿忙於製作《龍貓》,而且也考慮過許多人選,不過還是沒有發現適合的人選。吉卜力工作室後來僱用一位知名的劇本家來完成《魔女宅急便》的劇本,但是宮崎駿並不滿意他的作品,認為它太過枯燥。在宮崎駿發表他的意見之後,吉卜力工作室拒絕這份草稿來作為《魔女宅急便》的劇本。
在宮崎駿於海外尋找可作為動畫場景的地點返回日本後,他開始修改故事,創造新想法與修改人物。宮崎駿將琪琪發生的改變加入電影情節中(小說的比例較少),而且琪琪成長時面對的困難也特別強調。他並說到:「電影總是創造更逼真的感受,琪琪也將面對比小說中更嚴酷的挑戰。」
但是角野榮子對於電影的改變並不同意,這也導致電影劇本完成受到耽擱,甚至差點在劇本製作階段胎死腹中。宮崎駿與製作助理鈴木敏夫於是前往角野榮子家中,並邀請她參觀吉卜力工作室。在她拜訪吉卜力工作室後,她同意繼續電影拍攝下去[1]。宮崎駿後1988年6月18日完成草稿,並在7月8日公開。他也在此時透露他將要擔任導演的訊息,因為他對這部電影的影響已經很深。
「宅急便」是日本大和運輸株式會社的商標,雖然現在被當成速遞的同義字。雖然大和運輸出資贊助製作,不過該公司則由於原作未有得到同意的情況下使用這個商標,而導致公司內部出現過爭論[1]。不過,根據日本商標法,並不需要得到公司的同意。
《魔女宅急便》原本只製作60分鐘,但是在宮崎駿完成畫板後延長為102分鐘的劇情長片。
作品背景
因小說的背景是在北歐的某個虛構國家,所以宮崎駿與助手於是開始尋找與背景有關的景色。他們主要將目標放在斯德哥爾摩、阿德雷得、南澳大利亞與瑞典的哥得蘭島或斯德哥爾摩老城。城市的建築則是根據愛爾蘭、巴黎與東京的銀座街道來設計。
宮崎駿曾經提到過瑞典哥特蘭島上最大的城市維斯比是克里克的原型,雖然小說裡描繪的克里克遠比維斯比來的大。不過你可以在維斯比清楚的看到圍繞城市的石頭城牆、山丘上的市中心與鐘塔。琪琪在街道上飛行的背景則非常類似於維多利亞時代的阿德雷得市中心或是墨爾本。
《魔女宅急便》的時代背景也受到許多影迷的討論,其中琪琪身上帶的晶體管收音機似乎是1950年代的樣式,而且也出現過黑白電視,不過汽車與飛機基本上屬於是更早的年代。特別是哈德利-佩吉 H.P.42(Handley Page H.P.42)這種飛機也曾出現在電影中,雖然8架哈德利-佩吉 H.P.42都在1941年之前就退役或被破壞了。宮崎駿後來解釋說《魔女宅急便》是發生在1950年代的平行世界中,第二次世界大戰不曾爆發過。
音樂
動畫的片尾曲《若被溫柔包圍》及插入歌《口紅的傳言》由身為荒井由實歌迷的宮崎駿所選定。最初曾打算將荒井由實的另一歌曲《中央快速車道》選為開頭曲,但因歌詞內容明顯提及到日本當地的景點、不符合動畫背景風格,而改換成描寫著少女踏上旅程心情的《口紅的傳言》。
多次負責宮崎駿執導動畫配樂的久石讓,在替《魔女宅急便》製作配樂時因個人工作排程已相當緊湊,而請宮崎駿長年工作前輩、同時具有音樂方面涉獵的高畑勳協助擔任音樂編導一職。
參考文獻
- ↑ 1.0 1.1 Nausicaa.net's FAQ on Kiki's Delivery Service 於2007年4月21日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