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魏暢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魏暢茂(Archbishop Antoine-Pierre-Jean Fourquet, M.E.P. 1872年3月6日-1952年2月18日)法國教士,在中國傳教五十餘年(1896-1947),擔任廣州宗座代牧區署理(1915年)、宗座代牧(1923–1946)以及天主教廣州教區總主教(1946-1948年)(1946.04.11 – 1947.12.11)。

新研究表明,無論在神學上,還是在地理分布上,基督徒都具有多樣性[1]。天主教徒約占一半;廣義的新教徒占37%;東正教徒占12%;其它的一些基督教派,例如摩門教和耶和華見證會,構成全球基督徒人口剩下的1%[2]

簡介

1872年3月6日出生於法國東比利牛斯省的埃烏斯。他是農民的兒子父親安托萬·富奎特44歲,母親塞萊斯·卡爾蒙39歲。

他先後在普拉德小修院和佩皮尼昂大修院學習。1892年1月29日,魏暢茂進入巴克路的巴黎外方傳教會神學院。1896年2月29日,晉升神父。從巴黎出發的那一天,他按照巴黎外方傳教會的傳統,在巴黎外方傳教會神學院小堂的祭台腳下,莊嚴地宣讀並簽署了自己的個人承諾,這種類型的儀式,正如1868年顧拜旦(Coubertin)的繪畫《傳教士的離開》中所描繪的那樣。1896年4月8日,魏暢茂受差遣前往中國廣東省傳教。

傳教士的第一項工作是學習當地語言,能夠徹底掌握它們,以正確和輕鬆的方式說出來,以便應付聽告解和傳揚福音的需要。此外還需要了解中國人的習俗,風俗和心態,並遵守服裝的習俗。

然後,他被派到廣州香港之間,沿着珠江的東莞縣山區。在此期間他培訓了賚德馨(Louis Pénicaud), 還建造教堂、傳揚福音並且醫治病人。他培訓中國的教友,招募傳教助手,先向當地人簡單介紹大致教義,為他的到來做好準備。然後,這些助手向神父作口頭報告,使他能夠確定合適接受傳教的村莊和家庭,這促進了他的福傳工作。1898年,廣州宗座代牧區發生 Henri Chanès 神父和幾位教友被殺害的事件,證明傳教士和基督徒在中國的生活並未擺脫所有的危險。

試用期結束時,魏暢茂於1899年成為巴黎外方傳教會的正式會士。同年9月29日,他寫信為修建面對上川島的新教堂籌集資金,聖方濟各·沙勿略在該島逝世。

1900年,義和團事件爆發。他返回廣州,那裡有在珠江三角洲巡邏,保護西方在華利益的法國炮艦上擔任口譯。他也利用這個機會,訪問和鼓勵各處教會。

隨後,他被派往Shan-sueng縣,在那裡繼續從事建設教堂和布道的工作。他與Angélina 修女和Fleureau神父合作,共同在廣州創立了華人修女的廣州無玷聖母修女會。1907年,梅致遠主教(Mérel)任命他為教區的司庫和顧問,並管理三院(安老院、聾啞院和盲人院)。

1911年,中國發生辛亥革命。1913年,新成立的中華民國宣布信仰自由。魏暢茂邀請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孫中山來到廣州耶穌聖心主教座堂,並請他參加《讚美頌》。奇怪的是,在法國大革命中遭受迫害的天主教教會,卻開會介紹法國是人權和公民權利的故鄉。這些會議非常成功。

視頻

魏暢茂 相關視頻

世界三大宗教的有趣歷史,你知道嗎
說教皇就不得不說天主教和梵蒂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