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賣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images/4/4e/%E9%AD%81%E6%98%9F%E5%8D%96%E7%AC%94.jpeg)
《魁星賣筆》,川劇《魁星賣筆》胡琴傳統戲大幕。
劇目介紹
清末民初,科舉廢除,不再以文取士,當官弄權已另有門路。於是在科舉時代頗受世人虔誠敬奉的魁星遭到冷落,文星廟香火斷煙。魁星無以為生,只得把用來點狀元、榜眼與探花的朱筆岀賣糊口。筆被財神趙公明買去,以筆點「三元」——金元、銀元與銅元。財神廟香火更旺。游神野鬼用三元擾亂人間,怪事頻出。魁星追悔不及,自責不該賣筆鑄錯,遺禍人間,遂往財神廟會趙公明,欲將筆收回。財神拒不交筆,二神爭執,不歡而散。一日,趙公明私察暗訪,果見人間為「三元"而滋事,不禁感慨萬端。行至大街,見一商號,老闆竟是魁星。公明大惑不解,問魁星:「緣何也為錢忙碌?」魁星反唇相譏,並以「世風皆然,豈獨吾神一個如此」作答。趙公明無言以對,只說要上南天門,把這事奏明玉皇,待天帝定奪。最後,財神向魁星索要酒飯以解饑渴,魁星則伸手要財神拿錢。
這是一出諷喻劇。角色中有着清裝的,有穿長衫的,也有穿西服的。劇中有不少插科打渾的台詞與情節,穿插劇中的小故事有聚賭、嫖娼、偷搶、打鬥、宦場的爭奪、商賈的暗算等等,都圍繞「三元」做戲。小生扮演魁星,淨角扮演趙公明,穿戴古裝。魁星前段着青裙,戴青巾,穿草鞋;尾場(開商號當老闆時)則改作民初時打扮:戴瓜皮帽,穿緞長衫,外套繡花馬褂,腳登夫子鞋,手拿水煙袋。舊時川北、川東的戲班曾演出,系條綱,無正式腳本。
重慶市九龍坡區川劇團楊金源藏演岀關目,《川劇傳統劇目目錄》存目。
中國戲曲
中國戲曲是一種高度綜合的漢族民間藝術。這種綜合性不僅表現在它融匯各個藝術門類(諸如舞蹈、雜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還體現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藝術上。各種不同的藝術因素與表演藝術緊密結合,通過演員的表演實現戲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1]、打在演員身上的有機構成,便是戲曲的綜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體現。唱,指唱腔技法,講就「字正腔圓」;念,即念白,是朗誦技法,要求嚴格,所謂「千斤話白四兩唱[2]」;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動作,是在中國傳統武術基礎上形成的舞蹈化武術技巧組合。這四種表演技法有時相互銜接,有時相互交叉,構成方式視劇情需要而定,但都統一為綜合整體,體現出和諧之美,充滿着音樂精神(節奏感)。中國戲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綜合表演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戲劇形式。
視頻
魁星賣筆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唱念做打中做指的是什麼,吾愛詩經網,2021-03-26
- ↑ 什麼是千斤話白四兩唱? ,搜狐,201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