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聰(452-520年),字僧智,渤海蓚縣(今河北景縣)人[1] 。北魏時期大臣。

  • 少年孤弱,為雲中兵戶。在族祖高允照護下,廣讀經史,頗有文采,擔任中書博士,漸為孝文帝元宏賞識。
  • 太和十七年,奉詔出使南齊,大展國威。配合遷都洛陽,遷散騎常侍、太府少卿、太子左衛率。
  • 宣武帝即位後,授黃門侍郎。謀划去除六輔,冊封輔國將軍、并州刺史,交好權臣高肇。
  • 孝明帝即位,遷幽州刺史、光祿大夫。正光元年,去世,時年六十九,追贈撫軍將軍、青州刺史,諡號為獻。
  • 著作有文筆二十卷,形成文集。

基本信息

姓名    高聰  
字號    字僧智     
民族    漢族      
官職    幽州刺史、光祿大夫  
追贈    撫軍將軍、青州刺史     
諡號    獻   
出生地   北海郡劇縣
出生時間  452年   
去世時間   520年 
所處時代   北魏 
主要成就   以軍功至員外郎  

人物生平

高聰生而喪母,祖母王氏養育他成人。北魏軍攻下東陽,高聰遷入平城。與蔣少游為雲中郡兵戶,生活貧窮。族祖高允身居高位,接濟高聰。高聰涉獵經史,有文才。高允推舉他入朝廷為官,與蔣少游同任中書博士。經過十年,轉任中書侍郎、高陽王(元雍)友。

太和十七年(493年),兼任員外散騎常侍,出使南朝齊,面見皇帝蕭昭業。孝文帝把遷都洛陽,敵對南朝的意圖。回朝後,轉任通直散騎常侍、太府少卿,兼太子左衛率。

高聰學射箭騎馬,自求為將。孝文帝南征,高聰訪問王肅,請求作為偏將率軍,王肅稟報孝文帝。498年(太和二十二年),南齊大將裴叔業攻打渦陽,高聰作為輔國將軍率兵二千,率領劉藻傅永成道益任莫問救援渦陽。高聰望風敗退,他和劉藻在懸瓠被囚禁。孝文帝赦免高聰一命,剝奪官爵為民,流配平州。途中到瀛州,刺史王質獲白兔上獻皇帝,王質命高聰上表。孝文帝見到高聰上表的文章,問王肅誰人寫的文章,王肅回答為高聰所作。

宣武帝初年,高聰回到洛陽。當時,北海王元詳、廣陽王元嘉、任城王元澄、咸陽王元禧、尚書令王肅、吏部尚書宋弁六人輔政,高聰進言廢除六輔。501年(景明二年),宣武帝開始親政,高聰任給事黃門侍郎,加號輔國將軍。後黃門如故,轉任散騎常侍。502年(景明三年),宣武帝行幸鄴城,回來時進入河內郡懷縣境內,親自射箭,箭射一里五十步。侍中高顯上奏將射箭的經過記錄下刻為銘文,宣武帝命高聰撰文章。

趙修在宣武帝左右被重用,高聰攀附趙脩。追贈趙脩之父,碑文文章為高聰所作。趙脩上表的文章,也是高聰所作。趙脩去世,他的親信甄琛、李憑都失勢,高聰投靠高肇,免於失勢。宣武帝重用茹皓,高聰稱讚茹皓的才能、識見明敏,趙脩不及。茹皓把青州官舍作為高聰的私邸,又給他水田數十頃。茹皓被殺,高聰卻說茹皓死晚了。高聰薄於情義如此。

高聰參與奪取高顯職權,與高肇高顯兄弟關係惡化。御史中尉崔亮彈劾他納賄之罪,於是出任平北將軍、并州刺史。高聰在并州數年間,多犯不法之行為,再巴結高肇,修復關係。但他和太原郡守王椿關係惡化,再被御史彈劾,高肇支持高聰援救,事情沒有處理。宣武帝末年,高聰擔任散騎常侍、平北將軍。

魏孝明帝即位,高聰以平北將軍出任幽州刺史。他作為高肇的黨羽,與王世義高綽李憲崔楷蘭氛之被御史中尉元匡彈劾,靈太后赦免了他。高聰辭官職回家,隱居不與人交往。經營果園,以聲色自娛。之後,受位光祿大夫,加號安北將軍。高聰抱十幾人,有子者無子者都入籍為妾。高聰臥病,為了避免她們再嫁他人,讓她們燒指吞炭,出家為尼。520年(正光元年)夏,高聰去世,享年六十九歲。追贈撫軍將軍、青州刺史,諡號獻。所作文章二十卷,別有集,已佚。

人物評價

  • 史臣曰:高聰才尚見知,名位顯著。而異軌同奔,咸經於危覆之轍,惜乎! [1]

人物專題

《北史》·高聰傳 北魏散騎常侍、撫軍將軍高聰簡介,高聰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史書記載

  • 《北史》·高聰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