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樹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樹庚
出生 1966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主任醫師 教授
知名於 擅長領域:肺癌、食管癌、賁門癌、縱隔腫瘤等的診斷和治療,尤其是疑難肺癌、食管癌的外科治療。
知名作品中華醫學
中華腫瘤
癌症進展

高樹庚[1]畢業院校,山東醫科大學。 主任醫師 教授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胸部外科)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助理、胸外科主任,其帶領的科室診療質量連續7年排名全國第一。從事胸部腫瘤外科工作20年,具有紮實的理論知識和外科基本功,在肺癌、食管癌、賁門癌等胸部腫瘤的診斷和治療上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獨立完成手術3000餘例,沒有發生過如胸內吻合口痔、支氣管胸膜痔、胸腔內出血二次開胸等嚴重併發症,無因外科併發症死亡病例。手術解剖清晰、操作精細嫻熟。潛心於研究肺癌早期診斷和以外科為主的綜合治療。致力於肺癌早期診斷的研究,對肺癌、食管癌、賁門癌、縱隔腫瘤等的診斷和治療經驗豐富。尤其擅長疑難肺癌、食管癌的外科治療,居國際一流水平。

現從事胸部腫瘤外科工作20年,具有紮實的理論知識和外科基本功,在肺癌、食管癌、賁門癌等胸部腫瘤的診斷和治療上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手術解剖清晰、操作精細嫻熟。

簡介

1989年畢業於山東醫科大學醫療系,2005年獲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學位。現從事胸部腫瘤外科工作20年,具有紮實的理論知識和外科基本功,在肺癌、食管癌、賁門癌等胸部腫瘤的診斷和治療上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獨立完成手術3000餘例,沒有發生過如胸內吻合口痔、支氣管胸膜痔、胸腔內出血二次開胸等嚴重併發症,無因外科併發症死亡病例。手術解剖清晰、操作精細嫻熟。潛心於研究肺癌早期診斷和以外科為主的綜合治療。致力於肺癌早期診斷的研究,對肺癌、食管癌、賁門癌、縱隔腫瘤等的診斷和治療經驗豐富。尤其擅長疑難肺癌、食管癌的外科治療。 擔任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分會常委兼副總幹事,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外科學組委員,中華胸心血管外科分會肺癌學組委員,北京醫學會胸外科分會副主委兼秘書長和肺癌學組組長。《ATS》中文、《中華醫學》、《中華腫瘤》、《癌症進展》等雜誌編委或審稿人。1989年畢業於山東醫科大學,從事胸部腫瘤臨床和研究工作25年,理念先進,外科技藝高超,尤其擅長肺癌和食管癌的胸腔鏡微創外科治療,居國際一流水平。在肺癌早期診斷和以外科為主的個體化治療方面有較深造詣,使患者得到最合理治療。承擔或參與承擔「863」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課題。

擅長

在肺癌、食管癌、賁門癌等胸部腫瘤的診斷和治療上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手術解剖清晰、操作精細嫻熟。潛心於研究肺癌早期診斷和以外科為主的綜合治療。致力於肺癌早期診斷的研究,對肺癌、食管癌、賁門癌、縱隔腫瘤等的診斷和治療經驗豐富。尤其擅長疑難肺癌、食管癌的外科治療。他多次作客39健康網名醫在線,總是耐心、客觀、全面地解決網友問題;在參與腫瘤防治宣教工作過程中,他總是強調「帶瘤生存」理念,幫助患者及家屬重建戰癌信心;面對冰冷殘酷的「癌症判決書」,他總是和緩、客觀地與患者及家屬交流,並據其條件定製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

兼職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分會委員兼副秘書長和肺癌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兼總幹事、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常務理事和胸外科分會副主委、北京醫學會胸外科分會候任主委兼肺癌學組組長、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胸外科分會副主委,《中國微創外科雜誌》副主編、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s副主編、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雜誌中文版編委會秘書長、《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編委、《中華腫瘤雜誌》編委、Chronic Diseases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編委。

社會活動

探前沿 | 暢談肺癌精準診療新突破、新進展 在大會伊始,高樹庚教授談到肺癌僅依靠傳統診療手段遇到了巨大的挑戰,需要臨床醫生和科學家共同深入探究和學習運用新的知識和方法,在腫瘤,特別是肺癌的臨床診治中發揮作用。

2018年6月19高樹庚醫生:醫道在心,一名胸外科醫生的冷思考

切口大小、多少與患者生存期到底有沒有關係?當醫生選擇一種術式的時候,應把什麼放在第一位,是手術療效、安全性,還是減輕術後疼痛?加速康復的意識其實從有疾病治療伊始即有,那什麼才是臨床上真正的加速康復?胸外科圍手術期的氣道管理很複雜麼?為什麼患者的每項訴求、每種感受都值得醫生重視?外科醫生除了關注「切得好、切得快,手術做得好」以外,臨床上為什麼要進行細節的收集和思考?

——這些,是高樹庚教授可以不假思索就能立即想到並給出答案的問題。

而當遇到問題、接觸新事物時,他總在第一時間就能保持冷靜的頭腦,做出自己的判斷,最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不過,他也特別強調,「臨床上任何新技術、新術式,在剛出現時都不會看到我的身影」。

這樣一位「多面」的胸外科醫生,也是2014年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最年輕的科主任。讓我們走近他,探尋着,思考着,記錄着。 切口大小、多少與患者生存期到底有沒有關係?當醫生選擇一種術式的時候,應把什麼放在第一位,是手術療效、安全性,還是減輕術後疼痛?加速康復的意識其實從有疾病治療伊始即有,那什麼才是臨床上真正的加速康復?胸外科圍手術期的氣道管理很複雜麼?為什麼患者的每項訴求、每種感受都值得醫生重視?外科醫生除了關注「切得好、切得快,手術做得好」以外,臨床上為什麼要進行細節的收集和思考?

——這些,是高樹庚教授可以不假思索就能立即想到並給出答案的問題。

而當遇到問題、接觸新事物時,他總在第一時間就能保持冷靜的頭腦,做出自己的判斷,最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不過,他也特別強調,「臨床上任何新技術、新術式,在剛出現時都不會看到我的身影」。

這樣一位「多面」的胸外科醫生,也是2014年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最年輕的科主任。讓我們走近他,探尋着,思考着,記錄着。 切口大小、多少與患者生存期到底有沒有關係?當醫生選擇一種術式的時候,應把什麼放在第一位,是手術療效、安全性,還是減輕術後疼痛?加速康復的意識其實從有疾病治療伊始即有,那什麼才是臨床上真正的加速康復?胸外科圍手術期的氣道管理很複雜麼?為什麼患者的每項訴求、每種感受都值得醫生重視?外科醫生除了關注「切得好、切得快,手術做得好」以外,臨床上為什麼要進行細節的收集和思考?

——這些,是高樹庚教授可以不假思索就能立即想到並給出答案的問題。

而當遇到問題、接觸新事物時,他總在第一時間就能保持冷靜的頭腦,做出自己的判斷,最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不過,他也特別強調,「臨床上任何新技術、新術式,在剛出現時都不會看到我的身影」。

這樣一位「多面」的胸外科醫生,也是2014年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最年輕的科主任。讓我們走近他,探尋着,思考着,記錄着。 因為胸外科手術對呼吸系統的影響較大,在胸外科加速康複方面,圍手術期的氣道管理非常重要。高教授覺得,氣道管理本身並沒有非常深奧的道理,最為重要的是分泌物的排出要通暢。一是,讓患者術後順利咳痰;二是,對於手術時間長的患者,術中外科醫生就要同麻醉醫生做好配合——保證插管的精準度、保障肺通氣同時吸痰等;三是,做好術後鎮痛,對咳痰困難者採取藥物輔助治療——稀釋痰液、保證氣管支氣管的纖毛運動。「臨床上,往往這些方面容易被忽視,但其實只要做好圍手術期的氣道管理,術後發生感染及其他呼吸系統併發症的概率就會顯著降低。隨着技術的進步和藥物的應用,現在患者術後基本狀態都很好,絕大部分能順利咳痰,很少有需要支氣管鏡吸痰的患者。」高教授說。

不拒細壤

——做好臨床中的每一件事

當說起臨床細節時,高教授娓娓道來自己多年的體會:「特別要引起我們注意的是,患者的每項訴求、每個要求、每種感受都值得重視,都是醫生的老師。如果術後患者覺得『不舒服,喘氣有點兒費勁』,當檢查完後卻發現『呼吸音挺好,片子顯示也挺好,血象也不高』,但為什麼會氣短呢?是患者嬌氣或是在提過分的要求嗎?其實不是。是『氣短』的出現可能要早於那些檢查結果表現出的異常,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忽視患者的主訴。往往患者的感受是最為直接的,當他跟醫生說某件事的時候,醫生一定要引起重視。」

事實上,正是這種與患者朝夕相處的細節,才成就了醫生。越小的事情越重要,越要重視。因為「大」的事情大家都會很重視,恰恰是那些「小」的細節卻容易被忽略,而這些細節才決定了醫生在自己的職業進階過程中的走向。高教授說:「醫生不是『甲方』,患者是我們的衣食父母,要注重與患者的交流和溝通。」

而且,高教授強調:「做任何事情,養成習慣很重要,外科醫生也不例外。其實,當習慣養成了、理念培養好了,外科技術不是那麼複雜的事情,到了時候自然水到渠成。應該認真做好臨床中的每一件事,不能只盯着外科手術,尤其是年輕醫生,更不能急於求成。」

治病就是為了解決患者生存的問題,而恰恰生存問題絕對不是單純外科手術就能夠解決的,外科醫生手裡的手術刀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高教授認為,外科醫生不能僅關注「切得好、切得快,手術做得好」,還要從宏觀方面進行思考,應該關注臨床資料是否採集完整和注重思考——病因是什麼、病程多長、哪類患者沒有症狀、合併症有哪些、如何解決、隨訪如何……因為通過基礎臨床資料的分析和總結,能夠獲得很多經驗,外科醫生需要這樣的科研思維。

「但是,作為一名外科醫生,首先基本功一定要好,如果基本功不牢,所有的努力都將會是空中樓閣;其次,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學會做人,一切做到從患者利益出發,那麼所有的治療原則就不會出格,任何治療方案都會是圍繞這個中心點進行。」

這也是從決定成為一名醫生的那刻起,高教授就已經非常明確並為自己立下來的準則,如今早已融入他的血液里。 見微知著

——科室管理與人才培養的「秘籍」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胸外科是目前國內排名第一的胸外科(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最新全國最佳科室排名),病源、研究課題、科研資金、各類信息交流的平台資源都非常豐富。到2018年2月,高教授已擔任胸外科主任4年有餘,將一個偌大的科室管理得井井有條。說起這個大家庭,他不無驕傲地表示:「從沒有任何人公開或私下跟我反映過科室的哪項管理措施不合理,如床分得不合理、班排得不合理、獎懲制度不合理等等。因所做的每一件事、每項規定都是出於公心,對事不對人。

當問及他管理科室的經驗和創新之處時,高教授卻謙虛地說:「胸外科的傳統一直非常好——干實事、規範、團結。歷代學科帶頭人及每一位員工都為今天的成績做出巨大貢獻,這麼多年來赫捷院士是我們的核心,我只不過是認真執行了他的戰略部署。我其實沒有什麼創新、沒有做出獨特的成績,只是將科室之前的良好傳統傳承下來了。」看似輕描淡寫,卻蘊含了大道理。其中,「數字化管理」就是高樹庚管理科室的「秘籍」之一。

他坦言,這樣的管理原則並不是在管理過程中逐步摸索出來的,而是在他剛成為科主任時就已經想好並決定這樣做的。「面對這樣一個近200人的大科室,作為不是每個方面都是最優秀的我,大家憑什麼服我,我憑什麼管大家?」這是他在剛接任時對自己的叩問。而通過仔細觀察,他發現,數據才是評價的最直觀指標——工作量多少、手術併發症多少、課題完成多少、患者入組多少、出勤率多少,只要列出了這些數據,科室管理就變成了簡單的事情。多年來,對於科室每位醫生的這些數據,他都能做到瞭然於胸。

除此之外,高教授認為,要管理好一個科室,首先,要拿它當自己的「家」,做任何事情、任何決定都不能有私心;其次,要包容所有的人,善於發現他人的優點、弱化他人的缺點;第三,事情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落實;第四,對事不對人,有嚴厲批評也會有全力幫助。

「只要科室年輕人喜歡的事情,我都會支持,因為只有喜歡才能做好」——這是高教授在培養年輕人方面的原則。但是,他又給「喜歡」加了兩層含義:最好是做的事情自己喜歡,對行業發展有好處、符合國家利益、對醫院好、對科室好、對自己的成長好;如果喜歡做的事情對自己的成長有幫助,同時對其他人、事又都沒有損害,也應該盡力支持。

另外,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胸外科這樣優質的平台下,身在其中的年輕人很容易安於現狀,所以,高教授希望科里年輕醫生都能做到居安思危,首先踏實做人,然後有進取心。他會常常激勵年輕人「要能吃苦,要踏實做一些研究,要做到國際領先水平」。

在我國胸外科帶頭人赫捷院士的引領下,國內胸外科的發展氛圍良好,人才梯隊銜接得當。單純從外科技術來講,國內的胸外科技術已經在國際上占據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談及學科今後的發展,高教授說:「需要重視數據庫的建設,如果國家層面能給予支持和幫助當然是最好了;針對目前臨床中還未解決的問題進行多中心研究。做好了這些,就足以能夠讓我們國家的胸外科在世界上遙遙領先。」 見微知著

——科室管理與人才培養的「秘籍」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胸外科是目前國內排名第一的胸外科(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最新全國最佳科室排名),病源、研究課題、科研資金、各類信息交流的平台資源都非常豐富。到2018年2月,高教授已擔任胸外科主任4年有餘,將一個偌大的科室管理得井井有條。說起這個大家庭,他不無驕傲地表示:「從沒有任何人公開或私下跟我反映過科室的哪項管理措施不合理,如床分得不合理、班排得不合理、獎懲制度不合理等等。因所做的每一件事、每項規定都是出於公心,對事不對人。

當問及他管理科室的經驗和創新之處時,高教授卻謙虛地說:「胸外科的傳統一直非常好——干實事、規範、團結。歷代學科帶頭人及每一位員工都為今天的成績做出巨大貢獻,這麼多年來赫捷院士是我們的核心,我只不過是認真執行了他的戰略部署。我其實沒有什麼創新、沒有做出獨特的成績,只是將科室之前的良好傳統傳承下來了。」看似輕描淡寫,卻蘊含了大道理。其中,「數字化管理」就是高樹庚管理科室的「秘籍」之一。

他坦言,這樣的管理原則並不是在管理過程中逐步摸索出來的,而是在他剛成為科主任時就已經想好並決定這樣做的。「面對這樣一個近200人的大科室,作為不是每個方面都是最優秀的我,大家憑什麼服我,我憑什麼管大家?」這是他在剛接任時對自己的叩問。而通過仔細觀察,他發現,數據才是評價的最直觀指標——工作量多少、手術併發症多少、課題完成多少、患者入組多少、出勤率多少,只要列出了這些數據,科室管理就變成了簡單的事情。多年來,對於科室每位醫生的這些數據,他都能做到瞭然於胸。

除此之外,高教授認為,要管理好一個科室,首先,要拿它當自己的「家」,做任何事情、任何決定都不能有私心;其次,要包容所有的人,善於發現他人的優點、弱化他人的缺點;第三,事情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落實;第四,對事不對人,有嚴厲批評也會有全力幫助。

「只要科室年輕人喜歡的事情,我都會支持,因為只有喜歡才能做好」——這是高教授在培養年輕人方面的原則。但是,他又給「喜歡」加了兩層含義:最好是做的事情自己喜歡,對行業發展有好處、符合國家利益、對醫院好、對科室好、對自己的成長好;如果喜歡做的事情對自己的成長有幫助,同時對其他人、事又都沒有損害,也應該盡力支持。

另外,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胸外科這樣優質的平台下,身在其中的年輕人很容易安於現狀,所以,高教授希望科里年輕醫生都能做到居安思危,首先踏實做人,然後有進取心。他會常常激勵年輕人「要能吃苦,要踏實做一些研究,要做到國際領先水平」。

在我國胸外科帶頭人赫捷院士的引領下,國內胸外科的發展氛圍良好,人才梯隊銜接得當。單純從外科技術來講,國內的胸外科技術已經在國際上占據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談及學科今後的發展,高教授說:「需要重視數據庫的建設,如果國家層面能給予支持和幫助當然是最好了;針對目前臨床中還未解決的問題進行多中心研究。做好了這些,就足以能夠讓我們國家的胸外科在世界上遙遙領先。」 對話 • 高樹庚

AME:AME Publishing Company

高教授:高樹庚

AME:目前,針對胸外科領域臨床實踐中的疑難問題,應怎麼做?

高教授:肺小結節的切除範圍、亞肺葉切除的方式(精準分段還是解剖性部分肺葉切除)、淋巴結如何清掃,如何改善手術效果不好患者的生存等等,這些都是目前臨床中正面臨的疑難問題,也是最終需要解決的醫學難題。今後,胸外科醫生不應只把精力放在關注「切多快、切多好」上,而應該花更多的精力去解決這些疑難問題,不能只停留於在繁冗的學術會議上反覆講,而是要進行研究,形成共識。

AME:如何在術前對患者進行精細化管理,幫助做好加速康復?

高教授:要想將加速康復做好,醫生在術前就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詢問病史時,要花時間跟患者多聊,因為只有多聊才能「聊出東西」來,而非只是簡單地在表格上一勾一畫就完成了。如果醫生不用心,或許有時患者會為了減少醫生的顧慮而隱瞞病情,這對術後康復非常不利。還要儘量多聊一些側面,如果患者有高血壓術前就要控制好血壓,高血糖就要指導飲食並監控他的血糖,高齡者要做好術前、術中、術後的抗凝,有慢性肺部疾病者要做好祛痰提高肺功能……並且還要做好心理疏導,讓患者知道,醫生會儘量幫他做到術後不疼痛或者輕微疼痛,但是術後沒有不疼的——讓患者能夠正確面對疾病、跟醫生一起積極配合。

AME:現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胸外科在術前準備和術後管理方面做得如何?

高教授:我們做得也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尤其是在術前患者的精細化管理上。因為精細化需要人員和空間(床位),但是現在患者太多、床位緊張,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只能選擇先解決主要矛盾。除了手術技術本身,的確應該對患者進行術前的精細化管理,要倡導大家這樣做。

AME:如何做好胸外科手術後併發症的預防和處理?

高教授:隨着外科技術的進步,胸外科手術的創傷小了,現在術後患者的狀態基本都非常好。其實,胸外科手術最常見的術後併發症不是通常認為的肺相關問題,而是心律失常——早搏、房顫、心率過快、心率不穩等,因為胸外科手術會很大程度上擾亂心肺功能,只是有的術後心律失常並不需要藥物干預治療。另外一種比較常見的併發症是肺部感染和呼吸系統感染,這可以在術前就做好預防——不要急於進行手術,而是先進行肺功能鍛煉。其他併發症,如術後肺漏氣、術後胸腔積液多、胸導管損傷、傷口感染、支氣管胸膜瘺等目前都比較少見,都可以通過術中的仔細觀察和處理,以及術後的積極預防來防範。

AME:整體看來,目前肺癌和食管癌患者術後的恢復情況如何?

高教授:對於胸外科手術的患者來說,術後的咳痰(排出分泌物)、鎮痛、早下床活動都非常重要,只要能做好這些,術後的恢復就不會有嚴重的問題。目前整體看來,肺癌患者術後康復已基本沒有問題,食管癌患者的術後康復稍微複雜一些。

食管癌術後,不能讓患者過早進食,因為即使不會出現吻合口瘺(經消化道造影、鋇餐檢查或胃鏡檢查後確認),也要格外注重術後的腸內營養,在保證腸內營養的情況下才可以出院,再恢復一段時間,直到術後大約2周,方可以進食流食。當然,國內也有學者會在食管癌術後採用「特殊吻合+免管免禁」的策略,也能達到良好效果,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是千篇一律的,只要能給患者帶來獲益都值得推廣。

AME:現在,食管癌術後「吻合口瘺」的控制情況如何?

高教授:因為食管癌患者需要進行消化道的重建,因此其手術都是大手術。早期,食管癌採用的都是開放手術,開左胸,創傷大,術後併發症也會非常多——傷口感染、吻合口瘺等,這跟當時的吻合技術、術後營養支持的水平有非常大的關係。但是,近年來隨着食管癌微創技術的進步和吻合器材發展,術後併發症已經非常少。以前吻合口瘺都是非常嚴重的「大瘺」,患者非常痛苦,「要死要活」,現在即便出現吻合口瘺,都是「小瘺」,住院進行處理即可解決。

AME:是否有加速康復相關的輔助類藥物會影響患者術後傷口的癒合?

高教授: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除了患者本身的體質以外,影響術後傷口的癒合的絕對因素主要是在術中:電刀不能將皮膚燙傷;保證縫合的質量;保證脂肪不出現酯化、液化類的問題。

AME:全程管理與加速康復之間的關係?

高教授:在疾病全程管理的理念下,加速康復與之是相通的,二者既不矛盾也不衝突。加速康復是全程管理中的一個階段,因為加速康復集中在圍手術期,因此雖然其過程不長,但它是全程管理過程中是非常關鍵的環節。

視頻

腫瘤醫院李駿嶺、高樹庚訪談-肺癌的預後與生存期_標清

視頻

高樹庚:肺癌防治存在突出問題

視頻

高樹庚:胸外科大會寄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