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是中華姓氏發源地之一(王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駐馬店是中華姓氏發源地之一》是中國當代作家王瑩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駐馬店是中華姓氏發源地之一
講中華姓氏的起源與發展,不能不講河南,講河南不能不講駐馬店。今之駐馬店市為古代汝南地區的中心區域。周公營洛建表測影,測得汝南城北3里許為天地之中。汝南人在此聚石壘土以作標示,名為「天中山」,或曰 「天中台」。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被囚於蔡州(汝南在唐代時的名稱)期間,曾親書「天中山」三個大字,以明天下統一之願。從此,汝南人就自稱天中人,視汝南地區為天中大地。
綜合研究發現,駐馬店這片古老的大地在姓氏文化方面有其獨具的優勢和特色:從姓氏源頭考察,這裡是中華姓氏發源地之一;從母系角度考察,這裡是絕大多數中華姓氏的祖根地;從姓氏文化資源考察,這裡是中華姓氏文化資源大市之一,在河南乃至全國的姓氏文化研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值得學術界重視和研究。
近年來,駐馬店市以市炎黃文化研究會骨幹成員為主的專家、學者,如陳文雲、劉清珍、張耀征、寇保國、劉炳松、李廣升、謝石華、高沛、吳雙全、王萬江、羅平均、王淑和等,都對最初發源於駐馬店的中華姓氏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初步取得一批學術成果。2016年5月9日,河南省陳氏文化研究會終身名譽會長、駐馬店市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副主席陳文雲,黃淮學院退休教師、副教授,駐馬店市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劉清珍,上蔡縣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寇保國,平輿縣姓氏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張耀征等參加由駐馬店市炎黃文化研究會組織的座談會,向記者講述了發端於駐馬店的中華姓氏與古之天中的淵源。
從姓氏起源看
駐馬店是中華姓氏發源地之一
中華姓氏起源於三皇之首的伏羲氏。伏羲女媧氏集團的最大貢獻就在於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伏羲氏,風姓,為天下第一姓。當前學術界大多認為伏羲建都於陳(今淮陽),所以淮陽為「中華姓氏最初的發源地」。但「最初的發源地」也絕不僅僅限於淮陽。因為伏羲雖建都於陳,但畫卦於蔡(今駐馬店市上蔡縣)。另外,據考證,女媧氏還曾建都於房(今駐馬店市遂平縣,此處已被中國民協命名為「女媧文化之鄉」)。因此,伏羲女媧集團任何有重大影響的活動都會在這裡留下歷史陳跡,忽略這一點有失偏頗。
伏羲之所以在上蔡創立先天八卦,是因為上蔡獨具中國古人認為最靈驗的、其他地方沒有的占卜之物,即蓍草和白龜(古稱靈龜)。至今白龜不存,蓍草仍在。這裡的蓍草是其他「蓍草」絕不可能替代的,這在中國眾多古代文獻中都有明文記載。否認或篡改這一史實是不嚴肅的,也是不公正的。現在上蔡縣還保存有 「伏羲畫卦亭」,又名「八卦台」。亭旁有蓍草圃,亭前有蔡河(水),古時河內有白龜。根據清康熙年間尚存的西漢蔡邕為該亭親題「伏羲蓍台」四個大字的碑刻可知,此亭最晚也應建於西漢時期。直到清代,畫卦亭處還有伏羲廟,又叫「白圭廟」。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上蔡知縣楊廷望還用5年時間對該廟進行了重新整修,並循舊制敕賜祭田25頃。每年農曆三月十五起,歷時四個晝夜的廟會熱鬧非凡。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
另外,從駐馬店的地理位置看,位於上蔡、淮陽之間的商水與項城,西漢時期均為汝南郡(中心地區即今駐馬店市)所轄。同時,從淮陽到上蔡不過百公里,至遂平也只有120多公里。由此可見,伏羲女媧集團的主要活動區域就在淮陽地區的近鄰——古之天中一帶。如果學術界不否認這一事實,那麼,中華姓氏的發源地理應包括駐馬店。
從母系角度看
駐馬店是絕大多數中華姓氏的祖根地
分析「姓」字的字形很容易發現,它是由「女」「生」二字組成的。可見,「姓」氏起源於以女子為中心的母系氏族社會。可想而知,在當時人們都是從母姓的。中國最古老的姓大都為「女」字旁,如姬、姜、媯、姒、妘、嬴等,就是這個原因。遺憾的是,中國封建社會2000多年重男輕女的歷史,使婦女的地位跌入谷底。直到現代化的今天,在姓氏文化研究中還只重視父系姓氏的研究,視母系姓氏可有可無,很少有人關注。這是男尊女卑錯誤思想的延續,必須加以糾正。基於這一認識來研究駐馬店的姓氏文化,其特點就更為突出。
《史記·五帝本紀》曰:「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這裡的嫘祖,其故里就在駐馬店市的西平縣。世界華人公認黃帝為中華民族之父,嫘祖理所當然就是中華民族之母。從中華姓氏的起源、發展與衍變來看也正是如此。
據古代文獻記載,五帝中的顓頊、帝嚳分別是黃帝和嫘祖的兩個兒子青陽、昌意的子孫。而顓頊帝的著名後裔有舜族、禹族,帝嚳的著名後裔有堯族、商族、周族。這就是說,從五帝時代到夏商周,由其統治者繁衍出的姓氏,從母系角度看,都出自嫘祖。著名姓氏研究學者謝鈞祥先生指出,中華姓氏前120個大姓中,「多數屬於黃帝族——占120個大姓的88%。從母系角度考慮,絕大多數都出於嫘祖。」著名遺傳學家袁義達先生也說:「顓頊帝和帝嚳的後裔十分龐大,他們的後代立了國的分別有95個和302個。以上近400個國名產生了許多姓氏,我們今天使用的漢族姓氏大約有三分之二來源於他們,即黃帝與嫘祖結合的後代。」
綜上所述可知,如果從母系角度考察,駐馬店才真正是絕大多數中華姓氏的祖根地。
從以國為姓看
駐馬店是許多中華姓氏發源地之一
眾所周知,中華姓氏以古部落名、古國(邑)名為姓的很多。駐馬店地區歷史悠久,經歷過「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的整個歷史進程。現在僅從張耀征及一些著名文化學者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來看,從三皇五帝到夏商周,這裡氏族部落、諸侯封國(邑)眾多。比如,伏羲女媧時代的柏皇氏族(在今西平)、陰康氏族(在今正陽)、中央氏族(在今汝南)、葛天氏族(在今新蔡)等;炎黃時代的嫘祖祖族方雷氏、西陵氏(在今西平、遂平);帝嚳時代的盤瓠氏族(在今汝南);虞舜、夏禹時代的莘國(在今上蔡)、摯國(在今平輿)、道國(在今確山)等。可見,在中國歷史的傳說時代此處的氏族部落就眾多,並綿延不斷。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有歷史記載封國最多的帝王——西周武王,其祖母亦即文王之母太任,是駐馬店市平輿縣的女兒,為中國胎教第一人。西周取代殷商後武王分封到各地諸侯王,特別是重要的諸侯王,大都是太任的子孫後裔。天中又是文王的娘舅家、武王的舅爺家,其封國更多,有:柏國(今西平)、房國(今遂平)、蔡國(今上蔡)、呂國(今新蔡)、沈國(今汝南、平輿、正陽)、摯國(今平輿)、江國(今正陽)、道國(今確山)、汝墳侯國(今汝南、平輿、正陽三縣交會處,這是汝南周姓發源地)等。上述氏族部落、諸侯封國消亡後,其後人為不忘故土,大都以國為姓,以示懷念祖國和先人。所以,現在中華姓氏中的方姓、雷姓、房姓、柏姓、蔡姓、沈姓、呂姓、江姓、摯姓、路姓、周姓、葉姓等姓氏的根都應該在這裡,或至少部分祖根在這裡。
從綜合考察看
駐馬店還是全國姓氏資源大市之一
無論是從母系角度,還是從「以國為姓」的角度考察中華姓氏文化,駐馬店都是這一文化的核心文化——根親文化最主要的發源地。
對《姓氏考略》、《百姓統譜》、《姓苑》、《姓氏韻譜》、《廣韻》等古代文獻綜合研究發現,宋代百家姓中僅祖根或郡望在汝南、新蔡、西平三縣的就有34個姓氏:周、殷、齊、和、穆、藍、危、梅、盛、應、鞠、糜、仰、咸、酈、廖、沙、蓋、漆雕、商、言、百里、金、許、王、艾、衡、胡、滿、邵、薛、顓孫、池、粷。
多年來學術界、文化界研究的成果表明,以人數的多少排序,全國前100位的大姓,全起源於或部分起源於河南的有81姓,占100個大姓的81%;而全起源於或部分起源於駐馬店市的有13姓:周、沈、呂、蔡、江、邵、袁、方、雷、葉、許、謝、薛,占全國前100位大姓的13%,占河南省81個大姓的16%。
另外,駐馬店還有一些姓氏因種種原因流向國外,如金姓、禹姓等,都在其所在國繁衍後代,影響很大。像在韓國舉足輕重的南姓、禹姓,其祖先都是駐馬店人,其代表人物已多次來此尋根問祖。
劉清珍認為,駐馬店是全國絕大數姓氏的祖根地,亦是中華姓氏的發源地,還是姓氏文化資源大市之一。因此,研究中華姓氏必須重視駐馬店,否則,這種研究就存在一大缺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