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里蘭號潛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里蘭號潛艇 (SSBN-738)是美國海軍中的第十三艘俄亥俄級核潛艇[1]。它也是美國海軍中第四艘以馬里蘭州之名命名的軍艦。位於康涅狄格州格羅頓的通用動力下屬公司電船公司承建了該潛艇。馬里蘭號潛艇於1991年8月10日下水,通用電船公司為其主持了一個慶祝儀式;1992年6月13日服役,隸屬於美國大西洋艦隊,母港為佐治亞州金斯灣海軍基地

研製背景

1968年,美國開始着手新一代潛射彈道導彈系統的研製工作,新一代武器系統以美國本土為基地,從潛艇上發射洲際射程的彈道導彈,是一種效能更高、生存能力更強、具有更大威懾力的戰略武器系統。1972年3月,這種新型戰略導彈被命名為「三叉戟」I型(C4)導彈

20世紀70年代,美國海軍規劃發展新的戰略核潛艇,來取代喬治·華盛頓級戰略核潛艇與伊桑·艾倫級戰略核潛艇,因為原始設計的限制使它們無法換裝較新型的C4三叉戟(Trident)彈道導彈。在美國海軍最初的規劃中,新型潛艇只是一种放大改良版的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並且仍舊使用S5W反應爐,極速約在20節左右。但是為了增加靜音能力,又採用許多先進靜音科技;而為了符合成本效益,最後竟然設計成拉法耶特級的兩倍大,成為美國海軍最大的潛艇,並使用了推力達60000軸馬力、引進自然循環技術來大幅降低噪音的S8G反應爐,彈道導彈搭載量更從16枚增加到24枚,是全球彈道導彈潛艇導彈搭載數量最多的,這就是後來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建造服役

1979年4月7日,俄亥俄級首艇「俄亥俄」號服役,之後,美國開始對「三叉戟」I型(C4)導彈進行改進,研製出「三叉戟」II型(D5)導彈[2],並從俄亥俄級第9艘開始裝備,因此作為俄亥俄級第14艘的馬里蘭號裝備了當時最新的戰略導彈

1986年4月22日,馬里蘭號開工,由通用電氣公司電船分公司建造,1991年8月10日下水,1992年6月13日服役,舷號SSBN738,首任艇長為馬歇爾,隸屬於美國大西洋艦隊,母港為佐治亞州的金斯灣海軍基地。

視頻

馬里蘭號潛艇 相關視頻

《巔峰戰艦》玩家實戰解析馬里蘭號戰列艦
美國海軍-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