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詩》

作品名稱: 馬詩

作品出處: 《全唐詩》

作 者: 李賀

創作年代: 中唐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題 材: 遊仙詩

《馬詩》是中唐詩人李賀所作的一組五言絕句,共二十三首。詩歌通過詠馬、贊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志士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以及不遇於時的感慨與憤懣,其表現方法屬比體。

詩詞原文

馬詩一

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

無人織錦韂,誰為鑄金鞭。

馬詩二

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

未知口硬軟,先擬蒺藜銜。

馬詩三

忽憶周天子,驅車上玉山。

鳴騶辭鳳苑,赤驥最承恩。

馬詩四

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馬詩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鈎。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馬詩六

飢臥古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朱色落,發斷鋸長麻。

馬詩七

西母酒將闌,東王飯已干。

君王若燕去,誰為曳車袁?

馬詩八

赤兔無人用,當須呂布騎。

吾聞果下馬,羈策任蠻兒。

馬詩九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龍。

夜來霜壓棧, 駿骨折西風。

馬詩十

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

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

馬詩十一

內馬賜宮人,銀韉刺麒麟。

午時鹽坂上,蹭蹬溘風塵。

馬詩十二

批竹初攢耳,桃花未上身。

他時須攪陣,牽去借將軍。

馬詩十三

寶玦誰家子,長聞俠骨香。

堆金買駿骨,將送楚襄王。

馬詩十四

香幞赭羅新,盤龍蹙蹬鱗。

回看南陌上,誰道不逢春?

馬詩十五

不從桓公獵,何能伏虎威?

一朝溝隴出,看取拂雲飛。

馬詩十六

唐劍斬隋公,拳毛給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飄風。

馬詩十七

白鐵銼青禾,砧間落細莎。

世人憐小頸,金埒畏長牙。

馬詩十八

伯樂向前看,旋毛在腹間。

只今掊白草,何日慕青山?

馬詩十九

蕭寺馱經馬,元從竺國來。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馬詩二十

重圍如燕尾,寶劍似魚腸。

欲求千里腳,先採眼中光。

馬詩二十一

暫系騰黃馬,仙人上彩樓。

須鞭玉勒吏,何事謫高州?

馬詩二十二

漢血到王家,隨鸞撼玉珂。

少君騎海上,人見是青騾。

馬詩二十三

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

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大漠:原指沙漠,這裡指北方的原野。燕山:此指燕然山,是西北產良馬之地,指河北省的北部。大漠、燕山,皆馬之故鄉。鈎:彎刀,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月牙。

⑵何當:何時才能夠。金絡腦: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說明馬具的華貴。漢樂府《陌上桑》:「黃金絡馬頭。」清秋:指清秋時節。

⑶烏江:一作江東。

⑷君王:一作吾王。

⑸拳:「拳」下換「毛」。

⑹銼:用銼磨東西

⑺金埒:借指豪侈的騎射場。

⑻掊:音póu。

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生活困頓,仕途偃蹇。曾官 奉禮郎。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進士科考試。早歲即工詩,見知於 韓愈、 皇甫湜,並和 沈亞之友善,死時僅二十六歲。其詩長於樂府,多表現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善於熔鑄詞采,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新奇瑰麗的詩境,在詩史上獨樹一幟, 嚴羽《 滄浪詩話》稱為「李長吉體」。有些作品情調陰鬱低沉,語言過於雕琢。有《 昌谷集》。

[1]

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積極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對統治者的昏庸、腐朽,藩鎮割據的黑暗現實,多所針砭;對下層人民的哀怨、痛苦亦多有同情,政治上具有進步傾向。在藝術方面,他的詩調高氣峻,或如雲崩雪涌,奇峭浪漫;或如明霞秀月,清麗璀璨。在想象的奇特、構思的精巧、語言的精闢等方面,極富獨創性,在中唐別樹一幟,有開拓之功。[2]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歡在神話故事、鬼魅世界裡馳騁,以其大膽、詭異的想象力,構造出波譎雲詭、迷離惝恍的藝術境界,抒發好景不長、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他因此被後人稱為「詩鬼」。[3]

李賀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後裔,但其家已沒落。他「細瘦通眉,長指爪」,童年即能詞章,15、16歲時,已以工樂府詩與先輩李益齊名。李賀父名晉肅,「晉」、「進」同音,與李賀爭名的人,就說他應避父諱不舉進士,韓愈作《諱辨》鼓勵李賀應試,但賀終不得登第。後來做了三年奉禮郎,鬱鬱不平。在京時,居崇義里,與王參元、楊敬之、權璩、崔植等為密友,常偕同出遊,一小奴騎驢相隨,背一破錦囊。李賀得有詩句,即寫投囊中,歸家後足成完篇。母鄭夫人常說「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後辭官歸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長治)依張徹一個時期。一生體弱多病,27歲去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