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站天主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馬站天主堂屬於浙江溫州教區靈溪堂區,始建於1923年,磚木結構,由寧波瑪麗修女(法籍)捐資、馬站鄭姓教友贈送地基、由眾教友出工建造,奉「七苦聖母」為主保,先後由蒲門堂區陳神父、黃神父、李神父負責。

教堂歷史

1958年教堂被馬站村占用後,教友們暫停一段時間聚會,文革後在後峴教友大廳或半山林逢德等教友家聚會祈禱,1970年後王益駿教區長到馬站牧養群羊,由江南林瑞初、謝炳臣先生負責帶領並找尋迷失的羊群。

1984年陳生居、陳耀藝、陳維周、林逢德、曾邦樟等爭取馬站鎮政府支持落實宗教政策,收回老堂,由王神父、莫神父負責。1990年在王神父支持下,擴建六間聖堂。1992年後,老王公先後派莫神父、劉幸神父(1999年始)負責牧靈。

2005年靈溪堂區成立,下轄馬站堂,首任本堂神父宋學忠。2007年9月,因原教堂系D級危房等險情,2008年5月12日獲溫州市民宗局准予遷擴建,征地2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2008年11月獲縣規劃局選址意見書,同意遷建至馬站鎮橋頭村南新街現址,於2015年12月8日在教區麻神父主持下奠基,於2018年底工程竣工,並於2019年10月26舉行開堂慶典。

教堂簡介

馬站天主堂新堂系現代綜合性教堂,坐北朝南。鐘樓高23.5米,呈三邊發散形狀,取天主三位一體之意。聖堂長36米,寬14米,高13.8米,共分兩層。聖殿位於二層,高9.6米,高高的拱形屋頂、潔白的大理石祭台、玻璃馬賽克襯托的木十字架、彩色玻璃鑲嵌的銅門,整個聖殿顯得既莊嚴又神聖,後面夾層上有神父辦公室。一樓分布有會議室、學習室、廚房、餐廳等。教堂總造價852.6萬元 。

花窗玻璃

花窗玻璃,通過拼組成一幅幅五顏六色的聖經故事,起到了向不識字的民眾宣傳教義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而花窗玻璃在建築學上則有牆的作用[1],起到部分的支撐作用。如果是天主教哥特式教堂,則位於主,副入口上的圓形玻璃窗,稱為玫瑰窗;細長的玻璃窗稱為柳葉窗。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內部神秘燦爛的景象,從而改變了羅曼式建築[2]因採光不足而沉悶壓抑的景象,並表達了人們嚮往天國的內心理想。

教堂大都有些昏暗,多數是用燭火照明,現在也用電燈了,有很多還是做成蠟燭的模樣。主要的採光還是靠窗戶,外面的陽光透過花窗照進來,光的反差會很大,所以昏暗中看這些玻璃窗,線條和色彩就更為鮮明。也許這就是設計者的用心所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