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清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清運
馬清運
出生 1965年
中國陝西
國籍 中國
職業 建築師、教授
知名作品 父親的宅(玉山石柴)

馬清運美國建築師協會會員,設計總監。1995年,在紐約成立馬達思班建築師事務所,總部設在上海,設計作品有恒隆廣場寧波日報社總部、天一廣場寧波老外灘街區改造、浙江大學寧波分校、寧波服裝學院等等。 2006年擔任美國南加州大學建築學院院長。

個人履歷編輯

1965年生於陝西省西安市

198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

1983-1988 北京 清華大學 建築學學士

1989-1991 美國賓州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研究生院 建築學碩士在賓夕

法尼亞大學期間,曾獲得Shenck-Woodman歐洲旅行獎

1991年畢業時獲Frank-Miles Day榮譽畢業並取得建築碩士學位。畢業後曾先後在費城Ballinger及紐約KPF任設計師、高級設計師,成為這兩個建築事務所的主要設計力量。在Ballinger期間,為該公司從服務型事務所轉化為設計型事務所立下汗馬功勞。在KPF期間成為該事務所早期東南亞工程事務的開拓型成員之一。

1992年開始,馬清運先生開始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研究生院任客座教授。

1995年 在紐約成立馬達思班建築師事務所。

1995年任中國深圳大學建築系客座教授及設計院院長助理。

1996年,馬清運參與並協助了國際知名建築師Rem Koolhaas哈佛大學舉行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狀態的研究,並成為Koolhaas先生《大躍進》(Great Leap Forward)一書的評論員(Commentator)

1997年成為賓夕法尼亞大學藝術研究生院的全職教師,任研究生主線設計工作室(core studio)教授及畢業論文的導師。

1997年馬清運更被Rem Koolhaas推薦參加在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Pompidou Center)舉辦的題為"新世紀建築的趨勢"的演討及展覽會,成為21位世界範圍內選擇出的青年建築師中唯一的中國人。作品在ARCHITECTURAL RECORD(美國)、A+U(日本)、SPACE DESIGN(日本)、BUWELD(德國)等國際性刊物上發表,並參加威尼斯雙年展(Venice Biennale)、德國柏林Aedes East亞太周的中國建築五人展等國際性展覽。

1999年在中國設立馬達思班建築設計事務所,總部上海。

2001年3月馬清運在接待國際奧委會評估團對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評估考察工作中,是第二位發表演講的陳述專家。馬清運在對主題10"奧運村"進行的陳述中包括了北京城市發展原則、發展遠景及奧運村規劃等。此舉為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003年,與荷蘭大都會建築事務所Rem Koolhaas合作北京央視大廈和北京CBD核心區。對北京CBD核心區的規劃發展提出了獨特有力的見解。

2006年起應邀出任美國南加州大學建築學院院長,成為了第一位在國外院校任職的華人院長,並於同年創建了美國中國學院(AAC)。

2007年,馬清運受深圳市政府的邀請,擔任2007深圳·香港雙城/雙年展的主策展人,以「城市再生」的主題掀起了對建築、規劃的重新討論。

2009年至今,馬清運先生擔任洛杉磯市長城市發展建築設計顧問,並受加州迪士尼總部邀請,擔任迪士尼上海項目顧問。

2010年,馬清運被美國《商業周刊》同 Rem Koohaas、Zaha Hadid一道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同年,受國際展覽局之邀,擔任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官方參展者評獎委員會委員。

實踐經歷

1990-1991 美國費城BALLINGER 建築師事務所,高級設計師

1991-1995 美國紐約KPF設計師事務所,高級設計師

1997-2000 美國費城 Kling Lindquist 設計師事務所,高級設計師

1996至今 美國紐約MADA建築師事務所

學術經歷:

1991-1992 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研究生院景觀及建築聯合(James Corner)工作室客座指導

1995-1996 深圳大學建築系客座教授

1997 美國費城Temple大學建築工程系設計工作室指導教師

1997-1999 曾任不同學院的客座評委,包括哈佛GSD 學院哥倫比亞大學

1997-2000 賓夕法尼亞大學設計美術研究生院建築系全職講師,擔任研究生主線設計工作教授及畢業論文指導教師

2000 學訪問學者

2001-2003 在接待國際奧委會評估團對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評估考察工作中,作為主題10"奧運村"的陳述專家,為北京申辦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002 南京大學客座教授

2003 荷蘭Berlage 學院客座教授

2006年12月20日就職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建築學院院長

個人成就

馬清運:井宇就是用當地的建築材料、工匠、工藝,使用完全反當地的做法和反當地的空間,用傳統去顛覆傳統,建造出最不當地的建築。當地農民蓋井宇的過程是完全不熟悉的和沒有期待的過程,做好以後也完全不可想象自己做出來是這個樣子的。馬清運這些年裡在國際上拿獎最多的建築作品恐怕就是他的「玉山石柴」了,而建造這座宅子的緣起則是馬清運作為中國人那傳統孝道的表達。作為常年漂游在外,既要在美國教書又要不停開拓事業的遊子,馬清運萌生為日漸老去的父親在老家建造一座宅子的想法實乃再尋常不過的盡孝之舉。但當馬清運將他慣有的建築理念和反叛精神灌注到這個房子上時,就註定會產生出奇妙的化學反應。

馬清運的家鄉在西安藍田玉山鎮。玉山是是唐代大詩人王維自己建造銅川別業的地方,也是久負盛名的藍田玉的產地。王維有一處住所叫做「鹿柴」,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叫做「第二居所」的地方,「柴」在古語裡與「寨」相通,「寨」就是住的意思,「石柴」也與「石材」音近,所以「石柴」就是將石頭作為建築材料所建造的用來住的地方,所以馬清運將宅子取名為「玉山石柴」。這個名字對於外國人來說實在有點難於理解,所以國外的建築雜誌將這座宅子親切的稱為「父親的宅」,這也算是交代了主旨。而在當地,因為整個房子的牆面都取材於附近河裡的石頭,所以當地人乾脆就直接叫它「石頭房子」。

「石頭房子」是1999年開始建造的,作為中國少數幾個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建築師,馬清運一直堅持用傳統去顛覆傳統,在他眼裡傳統只是為自己留下了一個最可能去突破的界限而已。正如馬清運自己所說:「父母是最接近自己的生物體了,所以「玉山石柴」的建造是完全自發的、自我控制的一個過程,是一種危險性很高的愉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用來隱藏個人對風格及形式的沉迷,無端產生馬後炮理論直至說教的裂縫被揭開曝光。從此,建築的問題被簡化到費用、產權、施工能力、材料來源和生活狀態這些問題上來,建築師的所有努力及智慧被這些基本問題所提審和檢驗。」


整個「父親的宅」以藍田玉山和秦嶺山脈作為大地背景,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從鬱鬱蔥蔥的山巒到和緩的坡地,小河順勢而下,「父親的宅」就坐落在這山與河之間的位置。房子前面的河流就是「輞川」。 整個建築給人以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拿石頭堆砌的牆體。原來山谷中粗燥的石頭被水流卷帶下來,經過水流年復一年的沖刷,逐漸被打磨的很是光滑,同時由於河水的流速和被沖刷程度的不同,使石頭的尺寸和顏色也發生着不同的變化,呈現出豐富的質地,這為「父親的宅」的建築提供了材料上的資源。整個的設計也是本着將石頭質地和建造方法之間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為原則來擬定方案,如此呈現給我們的作品也是一種充滿現代形式主義感的,並且是在粗燥與光滑的密度間、純樸與現代的格調間游離的富有開拓性的作品。馬清運說:「它們從山上被衝到我家門前的河裡時,已經走了許多路。農民們懶,不肯克服地心引力多花一份力氣,手搬着河裡的石頭能放到多高就是多高了。這裡的建築於是有了不同的等高線。離河面20米左右高度的山坡上建的房子都用圓石頭打牆,再往上就是用山上推下來的方石頭了,因為從山上往下推石頭,農民可以利用地心引力。」 圓石頭和圓石頭的質地也不盡一樣,浸過水後顏色就更不同了,「父親的宅」在每場雨過後,牆上的石頭都會變得五顏六色,很是好看。

馬清運畫的現代圖紙,當地建築工人自然不可能一眼看懂,但他們內心也未必對馬清運的眼光服氣。房子的內屋包括牆壁、地面、門板以及落地窗均是用竹節板搭建而成,此種風格與馬清運位於上海的馬達思班建築事務所如出一轍。而在村民們眼裡用這種「根本就不抗曬」的竹節板裝潢實在是一件奢侈的事。就有一位好奇的村民在圍着房子左看右看一陣後,終於忍不住善意地向坐在院子裡馬清運指出:「用竹節板做外牆太傷料了,日曬雨淋的,經不起多久的折騰。」馬清運耐心地向他解釋沒有一種建築最終不會消失,在有些事物上可以不祈盼天長地久。村民憨厚地笑着說:「還是想不太通。」

教育經歷編輯

1983-1988 北京 清華大學 建築學學士

1989-1991 美國賓州 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研究生院 建築學碩士

【世界建築】改進建築60秒-馬清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