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嵬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嵬驛》

作品名稱: 《馬嵬驛》

創作年代: 唐代詩人、詞人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溫庭筠

《馬嵬驛》唐代詩人、詞人溫庭筠詩。[1]

溫庭筠詩詞俱佳。溫庭筠詩詞,在藝術上有獨到之處,歷代詩論家對溫庭筠詩詞評價甚高。王拯《龍壁山房文集懺庵詞序》雲,詞體乃李白[2]王建、溫庭筠所創,"其文窈深幽約,善達賢人君子愷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論者以庭筠為獨至"。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雲:"詞有高下之別,有輕重之別。飛卿下語鎮紙,端己揭響入雲,可謂極兩者之能事。"又載張惠言語云:"飛卿之詞,深美閎約,信然。飛卿蘊釀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懾,備剛柔之氣。""針縷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跡,花間極有渾厚氣象。如飛卿則神理超越,不復可以跡象求矣。然細繹之,正字字有脈絡。"劉熙載《藝概》更雲:"溫飛卿詞,精妙絕人。"溫庭筠在詞史上的地位,確是非常重要的。

詩詞正文

譯文

皇上曾經到世外巡遊,他的六馬車駕在此作了短暫停留。

縱有返魂樹也不能使人還魂回生,只有鮮血化成青草似乎在訴說怨愁。

人已不見香車卻又回到京城宮殿,人去樓空而晨鐘依舊。

縱作甘泉宮也不可能招致亡魂再見了,即使是文成將軍也難以被封侯。

賞析

詩首聯是以周穆王週遊天下的神話傳說比喻唐玄宗的奔蜀。這一聯實際上是說,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後,唐玄宗逃奔西蜀,在經過馬嵬驛時,車駕作了短暫的停駐。而車駕停駐的原因是發生了「馬嵬之變」。

頷承接上聯之脈絡,敘述了「馬嵬之變」的直接後果:貴妃已死,猶如青煙消逝,縱有返魂樹也不能使她還魂回生;如今「不見玉顏空死處」,只有貴妃的鮮血化成的這一片茂密的青草似乎在訴說着她的怨恨。《十洲記》載:「聚窟洲有大樹,與楓木相似,花發香聞數百里,名返魂樹。死者在地,聞香即活。」又《莊子》:「萇弘死,藏其血,三年化為碧。」這裡化用這兩個典故,意在說明貴妃在馬嵬驛的永逝。詩人省去了馬嵬兵變時六軍駐馬,貴妃與玄宗生離死別的歷史情節,而是以形象化的語言,深寓同情地描寫了貴妃的悲劇結局。

為馬嵬事變的直接受害者,楊貴妃已經死不復生。而頸聯形象地描寫了曾經同貴妃訂立「願世世為夫婦」的盟誓的唐玄宗在事變之後過着的生活狀況。《新唐書·宦者傳》載,收復長安後,肅宗不要玄宗再過問天下大事,由宦官李輔國脅迫太上皇(玄宗)從興慶宮遷到西宮中。這一聯概括地敘述了唐玄宗在經歷了一場動亂之後,回到長安,看到的是人去樓空,鐘聲依舊的悲切情景,飽含着他對亡妃的無限思念之情以及他所度過的孤獨、寂寞、悽苦的生活。上下句之間的兩個關聯詞「卻」「還」用得極妙。「香輦卻歸」道出了馬嵬事變中玄宗與貴妃一生一死的不同命運;「曉鍾還下」寫出了鐘聲依舊人已非的無奈之情。

死者不可復生,生者長恨不已。陳鴻《長恨歌傳》說,貴妃死後,玄宗思不能已,命方士尋找貴妃魂魄,方士謊稱在海外蓬萊仙山找到了貴妃,並帶回金釵鈿合作為信物。詩人在尾聯卻對這一傳說提出了質疑:一個命歸九泉,一個殘生人間,縱作甘泉宮也不可能招致亡靈再相見了,即使是文成將軍也難以被封侯。《史記·孝武本紀》說,漢武帝的寵姬王夫人卒,齊人少翁以方術在夜間招引王夫人,使武帝在帷幔中望見。於是封少翁為文成將軍,以客禮相待。並作甘泉宮,中為台室,畫天、地、泰一諸神,置祭具以招天神。過一年多,少翁的方術漸漸失靈,神不至。於是誅文成將軍。這裡詩人化用典故,說明了這場悲劇的無可挽回,暗示了玄宗的無盡悲哀與懷念。但是就《長恨歌傳》的傳說而言,對玄宗重蹈武帝的荒誕,命方士尋找貴妃亡靈的愚蠢作法,詩人不無譏諷之意。

全篇以敘事為主,在描述之中兼有抒情和議論。中間二聯楊貴妃、唐玄宗交替描寫,在工整的對偶中間以虛字的抑揚,使得率直的敘述變得婉轉而流動。全詩通篇用典故,借前朝故事來敘述,別具詠史詩之一格。

作者簡介

溫庭筠[3](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

然恃才不羈,多犯忌諱,屢舉進士不第;又好譏刺權貴,取憎於時,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終生潦倒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客於江陵。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4]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視頻

《品讀》 20110922 溫庭筠詩詞選

與詩書在一起 溫庭筠(上)

參考資料

  1. 《馬嵬驛》 古詩文網
  2. 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生平簡介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03-02 08:00
  3. 《溫庭筠簡介 古詩文網
  4. 溫庭筠此詩平淡深情,寫出了世上最奇特的友情,熱愛生活的人才懂 快資訊,發布時間;2019-10-20 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