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壩人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壩人遺址(包含石峽遺址),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西南3公里處的獅子岩,是兩座石灰岩孤峰,遠看像伏地的獅子(北山為獅頭,南山為獅尾)。山中擁有縱橫交錯的溶洞

主要景點

馬壩人遺址和石峽文化遺址位於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西南2千米處的獅子岩,1958年,聞名中外的「馬壩人」頭蓋骨在此被發現。「馬壩人」是介於中國猿人和現代人之間的 古人類,為12.9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它為完善我國原始人類發展的序列提供了相當重要的資料。1972年,在「馬壩人」出土地點的兩山之間發現了距今約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文物遺址,此處被命名為「 石峽文化」,更使獅子岩名聲大震[1]

馬壩人遺址風景區是一個山、水、洞、石兼收並蓄,集考古與旅遊、知識性與娛樂性融為一體的廣東省著名的大型考古旅遊勝地。該景區分為前山和後山,前山主洞是「馬壩人」化石出土地點,在銀岩和桂花岩等洞中塑造了「 馬壩人」時代原始人類生活塑像群和「石峽文化」時期先民們生活情形。後山有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曾居住過的招隱寺和大型的石灰岩溶洞,洞內有千姿百態的石鐘乳,令人驚嘆大自然的藝術創造力。景區內還設有建築面積達2096平方米的馬壩人博物館,陳列有許多古人類化石、動物化石和新石器時代的文物。2001年被命名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基本介紹

馬壩人遺址(包含石峽遺址),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西南3公里處的獅子岩,是兩座石灰岩孤峰,遠看像伏地的獅子(北山為獅頭,南山為獅尾)。山中擁有縱橫交錯的溶洞。1958年馬壩公社的農民在獅子岩 獅頭山北面第二層溶洞中採挖洞內的堆積作肥料時,在的一條裂隙發現古人類頭骨化石和古脊椎動物化石,經有關專家鑑定是 直立人向智人過渡的早期類型人類化石,於是命名為馬壩人。馬壩人的腦容量估計超過北京人,又具有智人的進步性質。分類上歸於早期智人,是直立人轉變為早期智人這一重要環節的代表。

馬壩人頭骨化石是華南地區唯一發現的早期智人化石,馬壩人遺址至今尚未發現有文化遺物。馬壩人的發現,有助於研究古人類在粵北地區的活動和當時的地理氣候生態環境,也為進一步探討人類演化和發展過程提供了寶貴材料。既擴大中國遠古人類分布範圍,還填補了嶺南地區人類進化系統上的空白。

馬壩人化石為一頭骨的顱頂部分,包括額骨和部分頂骨,還保存了右眼眶和鼻骨的大部分,屬一中年男性個體。 馬壩人眉嵴粗厚,眶後部位明顯收縮,額骨比頂骨長,表現出和直立人類似的原始性質。但它的顱骨骨壁較薄,顱穹窿較為隆起,腦量可能較大(估計超過北京人),又具有智人的進步性質。因而分類上可歸於早期智人,代表直立人轉變為早期智人的重要環節。馬壩人遺址未發現有文化遺物。

1973年,在獅子岩獅頭山與獅尾山之間又發現了為新石器時代遺址。也就是石峽遺址,遺址內有4個不同時期的考學文化堆積層[2]

距今約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層;

距今約5000—4000年被命名為「 石峽文化」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層;

是距今約3800—3100年的早期青銅文化層;

西周晚期到春秋時期相當的晚期青銅文化層。

石峽遺址內發現有柱洞、灰坑、 陶窯等遺存,被清理的公共墓葬有一百多座,並出土有石器陶器及玉器等。

視頻

馬壩人遺址 相關視頻

人類祖先---馬壩人遺址
馬壩人遺址獅子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