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Guglielmo Marconi 伽利爾摩·馬可尼 | |
---|---|
出生 |
1874年4月25日 意大利博洛尼亞市 |
逝世 | 1937年7月20 |
國籍 | 意大利 |
職業 | 電氣工程師、發明家 |
知名作品 | 開創了中國筆記小說的先河,主持編纂《世說新語》 |
Guglielmo Marconi 伽利爾摩·馬可尼
Guglielmo Marconi 伽利爾摩·馬可尼(1874-1937),意大利無線電工程師,企業家,實用無線電報通信的創始人。1874年生於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市。他的家庭十分富裕,他在家庭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在博洛尼亞大學學習期間,他用電磁波進行約2公里距離的無線電通訊實驗,獲得成功。1937年逝世。1897年,在倫敦成立「馬可尼無線電報公司」。1909年他與布勞恩一起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被稱作「無線電之父」。
人物生平
天才誕生
馬可尼1874年4月25日出生在意大利的波倫那(Bolognas)。他是次子,父親是一位意大利鄉紳,名叫朱賽普·馬可尼,母親叫安妮·吉姆遜,是愛爾蘭克斯福德郡達芬城人,其父叫安德魯·吉姆遜。
學生時代
少年時的馬可尼幾乎沒有在正規的學校讀過書,但他經常在父親的私人圖書館中博覽群書.母親在閣樓上騰出一個房間給他做實驗室,還說服了一位大學物理教授給馬可尼做指導.這位教授是馬可尼的啟蒙教師,他不但允許馬可尼使用學校的實驗室,還准許他將實驗儀器借回家中,又同意他借閱學校圖書館的圖書.馬可尼藉此機會,一口氣將圖書館內所有關於電磁學的書籍閱讀完畢,還做了大量的電磁學實驗. 馬可尼先後在波倫那、佛羅倫薩(Florence)和里窩那(Leghorn)接受私人教育。在少年時期,他就對物理和電學有着很濃厚的興趣,讀過麥克斯韋、赫茲、里希(Righi)、洛奇等人的著作。1895年馬可尼在他父親的蓬切西奧(Pontecchio)莊園開始了他的實驗室實驗。在這裡他成功地把無線電信號發送到了1.5英里(2.4km)的距離,他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實用的無線電報系統的發明者。
發明電報
1894年年滿二十歲的馬可尼了解到海因利希·赫茲幾年前所做的實驗,這些實驗清楚地表明了不可見的電磁波是存在的,這種電磁波以光速在空中傳播。
馬可尼很快就想到可以利用這種波向遠距離發送信號而又不需要線路,這就使電報完成不了的許多通信有了可能。例如利用這種手段可以把信息傳送到海上航行的船隻。
馬可尼經過一年的努力,於1895年成功地發明了一種工作裝置,1896年他在英國做了該裝置的演示試驗,首次獲得了這項發明的專利權。馬可尼立即成立了一個公司,1898年第一次發射了無線電。翌年他發送的無線電信號穿過了英吉利海峽。雖然馬可尼最重要的專利權是在1900年授予的,但是他不斷地改進自己的發明,從中獲得了許多專利權。1901年他發射的無線電信息成功地穿越大西洋,從英格蘭傳到加拿大的紐芬蘭省。
這項發明的重要性在一次事故中戲劇性地顯示出來了。那是1909年共和國號汽船由於碰撞遭到毀壞而沉入海底,這時無線電信息起了作用,除六個人外所有的人員全部得救。同年馬可尼因其發明而獲得諾貝爾獎。翌年他發射的無線電信息成功地穿越六千英里的距離,從愛爾蘭傳到阿根廷。
所有這些信息都是利用莫爾斯電碼的虛線系統發射的。當時就已經知道聲音也可以用無線電傳播,但是這大約在1915年才得以實現,用於商業的無線電廣播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才剛剛開始,但是它的普及和意義隨後則迅速地增長。
伽利爾摩·馬可尼 - 無線電的發明
無線電技術就是利用無線電波傳輸信息的通信方式。能傳輸聲音、文字、數據和圖像等。與有線電通信相比,不需要架設傳輸線路,不受通信距離限制,機動性好,建立迅速;但傳輸質量不穩定,信號易受干擾或易被截獲,保密性差。
人類發明了電報和電話後,信息傳播的速度不知比以往快了多少倍。電報、電話的出現縮短了各大陸、各國家人民之間的距離感。但是,當初的電報、電話都是靠電流在導線內傳輸信號的,這使通信受到很大的局限。譬如,要通信首先要有線路,而架設線路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高山、大河、海洋均給線路的建造和維護帶來很大的困難。況且,極需要通信聯絡的海上船舶,以及後來發明的飛機,因它們都是會移動的交通工具,所以是無法用有線方式與地面人們聯絡。19世紀發明的無線電通訊技術,使通信擺脫了依賴導線的方式,是通信技術上的一次飛躍,也是人類科技史上的一個重要成就。
1894年,即赫茲去世的那年,馬可尼剛滿20歲,他在電氣雜誌上讀到了赫茲的實驗和洛奇的報告。從小就喜歡擺弄線圈、電鈴的他,便一頭鑽進了電磁波的研究中。他想既然赫茲能在幾米外測出電磁波,那麼只要有足夠靈敏的檢波器,也一定能在更遠的地方測出電磁波。經過多次的失敗,他終於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他在家中的樓上安裝了發射電波的裝置,樓下放置了檢波器,檢波器與電鈴相接。他在樓上一接通電源,樓下的電鈴就響了起來。晚上,當父親看到了這個新奇的裝置,把以前憋在肚子裡的火氣和不滿都拋到九霄雲外,再也不叫他"不切實際的空想家"了。並開始給兒子經濟資助,讓他一心搞實驗。馬可尼初次告捷後,信心增強了。他大量收集資料和文章,不管這些文章的作者是有名氣的還是無名氣的,只要對他有用,有所啟發的文章,他都耐心閱 讀,仔細分析。他把各家的缺點分析清楚,把各人的長處集合起來,改進自己的機器。
第二年夏天,馬可尼又完成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實驗。到了秋天,實驗又獲得很大的進步。他把一隻煤油桶展開,變成一塊大鐵板,作為發射的天線。把接收機的天線高掛在一棵大樹上,用以增加接收的靈敏度。他還改進了洛奇的金屬粉末檢波器,在玻璃管中加入少量的銀粉,與鎳粉混合,再把玻璃管中的空氣排除掉。這樣一來,發射方增大了功率,接收方也增加了靈敏度。他把發射機放在一座山崗的一側,接收機安放在山崗另一側的家中。當給他當助手的同伴發送信號時,他守候着的接收機接收到了信號,帶動電鈴發出了清脆的響聲。這響聲對他來說比動人的交響樂更悅耳動聽。這次實驗的距離達到2.7公里。 1937年,馬可尼與世長辭,在意大利羅馬有近萬人為他送葬,同時,英國所有無線電報和無線電話,以及大不列顛廣播協會的廣播電台停止工作2分鐘,向這位無線電領域的偉大人物致哀。馬可尼以及其他為無線電通信領域作出貢獻的科學家雖然離開了人間,可是他們發明的無線電通信留給了後人,並將造福於人類的子子孫孫。
獲得電報專利
1896年馬可尼攜帶着自己的裝置到了英國,在那裡他被介紹給郵政總局的總工程師威廉·普利斯(William Preece),普利斯後來被封為爵士。這年年末馬可尼取得了無線電報系統世界上第一個專利。他在倫敦、薩里斯堡(Salisburg)平原以及跨越布里斯托爾灣成功地演示了他的通信裝置,1897年7月成立了"無線電報及電信有限公司"。同年改名為"馬可尼無線電報有限公司"。同年又在斯佩西亞(Spezia)向意大利政府演示了12英里(l9 km)的無線電信號發送。1899年他建立起了跨越英吉利海峽的法國和英國之間的無線電通信。他在尼德爾斯、懷特島、伯恩默斯,後來又在哈芬旅社、普爾和多塞特建立了永久性的無線電台。
1900年馬可尼為其"調諧式無線電報"取得了著名的第7777號專利。1901年12月的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他決定用他的發報系統證明無線電波不受地球表面彎曲的影響,第一次使無線電波越過了康沃爾郡的波特休和紐芬蘭省的聖約翰斯之間的大西洋,距離為2100英里(3381km)。
1902年和1912年間他還取得了數項新發明的專利權。於1902年他在美國"費拉德爾菲亞"號郵輪的航程中試驗了無線電報通信的"白晝效應",同年取得了"磁檢波器"的專利,以後的許多年中它成了標準的無線電收報機。1902年12月他第一次從新斯科舍州的格萊斯灣,後又從馬薩諸塞州的科德角向波特休發送了第一封完整的電文。這些早期的實驗導致了在1907年開通了格萊斯灣和愛爾蘭克利夫頓之間的第一次跨越大西洋的商業無線電報業務,從而使無線電事業達到了高峰,在這以前,還建立了意大利的巴里(Bari)和門特內哥羅的阿維達里(Avidari)之間的短距離民用無線電報。1905年馬可尼又取得了水平定向天線的專利,1912年發明了產生連續電波的"間斷火花"系統。
軍人風采
1914年馬可尼被任命為意大利軍隊的中尉,後提升為上尉。1916年調任為海軍司令部的中校。他曾是1917年意大利政府赴美使團的成員之一,1919年擔任巴黎和會的意大利特命全權代表。同年馬可尼被授予意大利軍功勳章,以表彰他在軍隊中的服務。
建立電台
戰爭期間馬可尼在意大利服役時,對他早先在實驗中使用過的短波重新進行了研究。在他和英國的合作者共同作了進一步的試驗之後,於1923年在波爾杜(Poldhu)電台和當時巡航於大西洋和地中海的馬可尼快艇"艾列特拉"(Elettra)號之間作了一系列的試驗。這些試驗最後導致建立了遠距離定向通信系統。英國政府採納了用這種系統作為英聯邦之間通信手段的方案。把英國和加拿大聯繫起來的第一台定向無線電台於1926年建成,第二年又增設了其它電台。
1931年馬可尼開始研究更短波的傳遞特性,結果於1932年在梵蒂岡城和卡斯特爾-甘多爾福(Castel Gandolfo)的波普夏宮之間創立了世界上第一次微波無線電話聯繫。兩年之後馬可尼在塞斯特里-累旺特(Sestri Levante)演示了導航用的微波無線電航標。1935年又在意大利對雷達原理作了實際表演,這是他早在1922年在紐約向美國無線電工程學院作的一篇報告中首次預言過的。
馬可尼獲得過許多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以及許多國際榮譽和獎勵,除了1909年和布勞恩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還有英國皇家藝術學會的阿爾伯特獎章,約翰·弗利茲獎章,開爾文獎章;俄國沙皇授予的聖安娜勳章,意大利國王任命他為聖馬賴斯和聖拉扎路斯榮譽海軍中校;1902年被授予意大利國王大十字勳章。1903年馬可尼還獲得過羅馬城的榮譽市民稱號。1905年被封為薩瓦城的文官爵位。馬可尼還有許多其他榮譽稱號,如1914年被封為意大利元老院的議員,獲得過英國皇家維多利亞大十字勳章和爵位,1929年獲得了侯爵的世襲頭銜。
偉人長眠
馬可尼在1937年7月20日逝世於羅馬。
大事記
1896年,在英國其試驗成果可用於14.4公里距離的通訊取得專利。
1897年,在倫敦成立"馬可尼無線電報公司"。
1899年,應法國政府之請,建立越過海峽的英法無線電通訊。
1901年12月,在英國與紐芬蘭之間(三千五百四十公里),實現橫過大西洋的無線電通訊,使無線電達到實用階段。
1905-1906年,發明無線電報技術上操縱間歇波系統。
1911年,意大利在與土耳其戰爭中首次使用了他發明的電台。
1915年,意大利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負責意軍全部無線電通訊。後又從事短波和超短波的研究。
1909年,與布勞恩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18年起,任意大利終身參議員,後(1929年)得侯爵稱號。
1937年,在羅馬逝世
歷史地位
由於馬可尼只是作為發明家而著稱於世,因而他的影響顯然是與無線電及其產物的意義成正比。顯然無線電通信在現代世界中是極其重要的。它可以用於新聞、消遣、軍事、科研、警察及其它目的。雖然從某些用途來說,電報(比無線電早發明半個世紀)也可以起到同樣作用,但是對許許多多用途來說無線電不可能被取而代之,它可以與地上的汽車、海上的輪船、天上的飛機,甚至航天飛機相互通信、顯然無線電的發明比電報的發明更為重要,因為電報發送的信息可以用無線電來發送,而無線電信息可以傳到電報傳不到的一些地方。
馬可尼在"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中的名次比亞歷山大·格雷厄爾·貝爾排得高些,只是因為無線電通訊比電報的發明更為重要。把愛迪生排得比馬可尼略高些,是因為他做出了很多項發明,儘管其中沒有一項有無線電那樣重要。既然無線電和電視只是邁克爾·法拉第和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學說實際應用的一小部分,馬可尼的名次落在這兩位人物之後似乎不無道理。只有極少數最重要的政治人物對世界的影響可以與馬可尼相提並論,這一點似乎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馬可尼在"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中的名次是比較高的(注:排在100人中的第41位)。
發展歷程
20世紀初,無線電測向的主要設備--無線電測向儀投入使用。限於當時設備的體積和重量,僅用於航海。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研製成功小型測向儀裝上飛機,利用倫敦廣播電台的廣播導航,實現了對倫敦的轟炸。戰爭中,交戰雙方競相研製和改進機載測向設備,大大推進了測向技術的發展。近些年來,較為先進的助航儀器,如羅蘭、奧米伽雷達大量使用,它們同測向儀相比,具有操作簡便、定向精度高的優點,逐漸在許多方面替代了測向設備。但是無線電測向儀以其獨特的優點,直至今日仍在發揮着作用。
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無線電愛好者利用接收到的無線電波來尋找發信電台,開始了業餘無線電測向活動。40年代,挪威、丹麥、英國等地陸續開展遊戲性的無線電測向活動。這項活動逐漸流行於歐洲,並增加了一些競賽性的內容。
為了統一無線電測向運動的方法,國際業餘無線電聯盟(IARU)一區批准了南斯拉夫關於制定國際比賽規則的建議,並委託當時測向活動開展最好的瑞典負責起草。此規則於1960年經IARU一區執委會通過,並於1961年8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了第一屆歐洲無線電測向錦標賽。到1997年為止,歐洲錦標賽共舉辦了8次。
1977年.在南斯拉夫斯科普里舉行的國際業餘無線電聯盟第一區無線電測向工作會議上,決定將歐洲錦標賽擴大為世界錦標賽,並於1979年通過了新的競賽規則。第一屆世界錦標賽於1980年9月在波蘭格旦斯克附近舉行。參加這次比賽的有聯邦德國、瑞典、羅馬尼亞、挪威、瑞士、南斯拉夫、蘇聯、保加利亞、捷克、匈牙利、波蘭等11個國家。
中國的無線電測向運動始於20世紀60年代初。1962年,在北京香山舉辦了第一屆全國錦標賽。由此,無線電測向運動逐步在全國開展。1979年河南率先恢復了無線電測向活動,各省市相繼開展。1980年國家體委正式列為比賽項目。並被列為87年和93年的全運會正式比賽項目。民間也多次舉辦如:"西湖杯"、"孔雀杯"等形式的活動。無線電測向運動良好的內涵越來越為廣大群眾喜愛,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93年,國家體委、國家教委、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五家聯合發文號召:在全國青少年中開展無線電測向運動,並決定由五家作為主辦單位,每年舉辦全國青少年無線電測向錦標賽。至今,無線電測向運動在全國廣泛開展,數幾十萬計的青少年參加不同形式的無線電活動,每年一度的全國青少年錦標賽有近千人參加。
說起無線電,今天人們對它的理解和20、30年代人的認識並不是同一概念,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小時候圍坐在一個"小木盒"的旁邊聽故事、聽音樂,樂此不疲。有人叫它"話匣子",有人叫它收音機,還有人叫它無線電。而那時的無線電都是電子管的,體積很大。
而現在,我們每天上下學的時候坐在私家車中聽到的廣播,手中使用的移動電話,都是無線電波幫助我們實現的遠距離通信,無需電線連接,方便快捷。所以當它一出現立即引起軍事界的關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無線電通信的創始人馬可尼便帶着他發明的無線電報機應召到意大利軍隊中服役。從此,無線電通信成為戰爭中重要的指揮手段。
無線電是指在自由空間傳播的電磁波,他看不見,摸不到。
太神奇了!
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無線電的發展歷程。
早在1861年至1865年之間英國物理麥克斯韋最早在他遞交給英國皇家學會的論文《電磁場的動力理論》中闡明了電磁波傳播的理論基礎。
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在1886年至1888年間首先通過試驗驗證了麥克斯韋爾的理論。他證明了無線電輻射具有波的所有特性。
1906年聖誕前夜,雷吉納德·菲森登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採用外差法實現了歷史上首次無線電廣播。菲森登廣播了他自己用小提琴演奏"平安夜"和朗誦《聖經》片段。
位於英格蘭切爾姆斯福德的馬可尼研究中心在1922年開播世界上第一個定期播出的無線電廣播娛樂節目。
1947年,美國貝爾實驗室來了三名頗有造詣的物理學家,他們是約翰·巴丁、威廉·肖克萊和沃爾特·布拉頓,他們有着同樣的興趣,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他們發明了世界上第一代半導體管,這一創舉征服了整個世界,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發明之一。1956年他們被授予諾貝爾獎。
到現在為止,關於誰是無線電台的發明人還存在爭議。
我這裡有一個關於無線電科學家的故事一起聽一聽。1859年3月,波波夫出生在俄國烏拉爾一個礦區的小鎮,12歲時就表現出對電工技術的愛好,自己做了個電池,還用電鈴把家裡的鐘改裝成鬧鐘。
1877年,18歲的波波夫考入彼得堡大學數學物理系,後又轉學到森林學院。在那裡,他研究出了用電線遙控炸藥爆炸。研究成功以後,同學們都叫他"炸藥專家"。波波夫29歲那年,赫茲發現電磁波的消息傳到俄國,他被強烈地吸引住了。他興奮地說:"用我一生的精力去裝設電燈,對廣闊的俄羅斯來說,只不過照亮了很小的一角;要是我能指揮電磁波,就可以飛越整個世界!"第二年,波波夫就成功地重複了赫茲的實驗。在一次公開的講演中,他提出了可以用電磁波進行無線電通信的設想。1894年,波波夫製成了一台無線電接收機,他第一次在接收機上使用了天線。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根天線。
1895年5月7日,在彼得堡俄國物理化學會的物理分會上,波波夫宣讀了論文《金屬屑同電振盪的關係》,並且表演了他發明的無線電接收機。表演結束後,波波夫充滿信心地說:"最後,我敢於表示這樣一個希望,我的儀器在進一步改良以後,就能夠憑藉迅速的電振盪進行長距離通信"。幾十年以後,這一天被定為"無線電發明日"。波波夫的論文和表演被有關刊物發表後,立刻引起了全球學術界的關注。後來,波波夫用電報機代替電鈴,當做接受機的終端,這種裝置就成了一台無線電發報機。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和助手雷布金在俄國物理化學協會的年會上,正式進行了用無線電傳遞莫爾斯電報碼的表演,在場的觀眾有一千多人。表演的時候,接收機裝設在物理學會會議大廳里,發射機放在附近森林學院的化學館裡。雷布金拍發信號,波波夫接收信號,通信距離是250米。物理學會分會會長佩特羅司赫夫基教授把接收到的電報字母逐一寫在黑板上,最後得到的報文是:"海因里希·赫茲"。它表示波波夫對這位電磁波的發明者的崇敬。這份電報雖然很短,只有幾個字,它卻是世界上第一份有明確內容的無線電報。
波波夫是第一個探索無線電世界,並畢生為發展無線電事業而奮鬥的俄國科學家。但由於沙皇俄國的封建腐朽,他的事業沒有得到國家的支持。1906年1月16日,他因腦溢血突發而去世,只活了47歲。由於諾貝爾獎金只發給活着的科學家,波波夫沒有獲得這個榮譽。
無線電應用非常廣泛,最早應用於航海中,使用摩爾斯電報在船與陸地間傳遞信息。現在,無線電有着多種應用形式,包括無線數據網,各種移動通信以及無線電廣播等。在航海、航空、政府、消防、警察、商業使用、電視傳媒、衛星導航系統、雷達、宇航動力、天文學等等很多方面等有廣泛的應用。
無線電技術已經滲透到政治、軍事、工業、農業、交通、文化、科技、教育和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發展水平的標誌。
從1888年,德國科學家赫茲正是提出電磁波。到1895年意大利的馬可尼在英國獲得無線電專利權以來的100年,人類社會在無線電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方面取得了十分輝煌的成就。無線電經歷了從電子管到晶體管,再到集成電路,從短波到超短波,再到微波,從模擬方式到數字方式,從固定使用到移動使用等各個發展階段,無線電技術已成為現代信息社會的重要標誌。
相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