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江之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江之役
圖片來自PTT新聞

馬江之役(又稱馬尾海戰)是中法戰爭中在福建閩江發生的一場水上戰役。法國宣戰後,法國Far East Squadron|[1] 司令孤拔(Amédée Courbet)率領艦隊攻擊位在福州馬尾福建水師,福建水師未做準備,倉促應戰,主力被殲滅,法軍則一艦未沈。孤拔並摧毀馬尾造船廠、閩江沿岸砲臺等河防設施,徹底癱瘓福建沿海的海軍,順利達成法軍掌握台灣海峽制海權的戰略目標。3日後清廷對法宣戰。

起因

1884年,中法因北圻宗主權糾紛爆發戰爭福建水師被命駐守上海,以防範法軍攻來,不久因得知法艦即將前來,遂南下返回福州馬尾。7月7日,張佩綸抵福州,會辦福建海防。7月16日,孤拔乘窩爾達號入閩江。此後法艦陸續駛入閩江,停泊在羅星塔,當時清法並未宣戰,法艦進出不受攔阻。清軍水師則有Chinese corvette Yangwu伏波號等13艘戰艦以及幾十艘裝滿燃料的戎克船與之對峙。主水師的船政大臣何如璋、福建海疆會辦張佩綸奏請先發制人,清廷以和議尚有望不准,因此福建水師沒有發動任何攻擊。

雙方戰備與戰場

1878年,法國為了保護其遠東殖民地以及和其他列強爭奪遠東地區的利益,組建了「交趾支那支隊」,司令為準將杜白蕾,繼任梅依

1883年6月,法國任命孤拔上校組建「東京灣支隊」,當時法國另有內河作戰的Tonkin Flotilla),並為他增派了1艘鐵甲艦、1艘二級巡洋艦、4艘炮艦及2艘二級Spar torpedo艇,使支隊的艦艇總數達到25艘。1884年4月利士比接任「遠東支隊」司令。1884年8月29日,法國將「遠東」與「東京灣」支隊合併,組成「Far East Squadron」,司令孤拔、副司令利士比。艦隊共有5艘鐵甲艦、15艘巡洋艦以及其他艦船共35艘,官兵4300人。

法國遠東艦隊有10艘,總噸位約15,000噸,裝備火炮77門,其中參加此役的艦艇裝備火炮58門,口徑分別為19、14、10公分;而福建船政水師有11艘現代化艦艇,配上數十艘木造船艦,總噸位11,550餘噸,裝備火炮240餘門,其中口徑25、 20、18、16、15公分的有56門,戎克船裝備小口徑滑膛炮70門。且福建船政水師的軍艦大都採用立式蒸汽機,機器在水線之上,護甲又沉重,極易被擊中,裝備的火炮又基本都是前膛炮,威力、射速都不如法國軍艦裝備的後膛炮,法國艦隊還裝備了當時的新式武器——Hotchkiss machine gun

22日晚上清軍已經知道要開戰,如果23日早晨漲潮時羅星塔下游的三艘清艦往上游駛,與其他清艦與砲台一起攻擊法軍的窩爾達號與三艘炮艇,可以重創法軍,而更大的法艦因為吃水太深將無法參戰。法軍並沒有絕對優勢,如果清軍果斷行動,有可能打勝仗。

閩江分流成烏龍江與白龍江(又稱台江)後在南台島匯合,江中有巨大礁石似馬,馬頭朝西,退潮時可見,故有「礁西馬頭江,礁東馬尾江」之說,從南台島到入海口的一段俗稱馬江。馬幼垣陳貞壽馬尾港離馬江入海口約30公里,是福建水師的基地,清朝當時最大的造船廠海軍學校在此,它也是重要的通商口岸,距離省城福州僅百里。當年馬尾港水淺,排水量三千噸以上的船隻退潮時不能到馬尾,只能到羅星塔以東的下游。因此23日開戰時法軍巨艦都在羅星塔下游,4500噸的凱旋號在漲潮後才開往上游,與其他三艘2000噸以上的巨艦在羅星塔下游共同作戰。

張佩綸在閩江口聚集了30艘裝滿石塊的輪船,準備等法艦駛入閩江後沉入江中堵塞河道,令法艦無法出逃,形成關門打狗之勢。8月5日,張佩綸與何如璋電請清廷,請求塞河先發制人,軍機處不許。

參考文獻

  1. 遠東艦隊,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