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風雨悼故鄉(高聖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風雨悼故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風雨悼故鄉》中國當代作家高聖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風雨悼故鄉

清明節到了,這是一個悼念的時節,一個追思的時節。

有道是「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雨一下就停不下來。絲絲細雨,纏纏綿綿,垂垂不斷,像是老天的淚珠,它也在哭泣,在悼念,在追思人間大地往日已逝的一切。

「朝聽細雨潤門扉,年年一度送春回。卻把長條攀折遍,才道相思始成灰」。

晨起,我撐着雨傘,出門而去,斜風細雨,滴滴飄淋在我的臉頰,絲絲清冷,絲絲惆悵。

走在故鄉的大街小巷,思緒萬千,我的故鄉是一個有着1400多年悠悠歷史的江南水鄉小鎮,唐代建鎮,興於宋、明,有着「歸安雄鎮」,號稱「天目至精,笤霅之英」。近代,更得益於實業家章榮初先生反哺家鄉,大興土木,實施「建設新菱湖」強鎮,一度成為杭嘉湖地區的絲綢、化工、教育、商業、經濟重鎮,當年鼎盛時期,這裡擁有古橋七十二座半,市河四通八達,兩岸店鋪林立,商賈雲集,其繁華雄霸一方。

雨颯颯下個不停,我來到了古鎮北柵,來到安瀾橋旁,眼前這座三孔古石橋,風雨中靜靜地橫跨於西湖港兩岸。安瀾橋是一座見證了故鄉菱湖在歷史的風雲中滄桑變遷、榮辱興衰的百年古橋。二百八十多年前是先人嘔心瀝血歷經千辛萬苦,為的是便利兩岸百姓造福後代。後歷經腥風血雨朝代更替,家鄉的七十二座半古橋,這是至今唯一倖存下來的一座古橋。

絲絲雨滴不停地拍打着雨傘,我迎着風雨拾階,緩緩而上,登上橋頂,古鎮一覽無餘。

我在眺望,我在追尋那座座古橋的蹤影,它們在哪裡啊?噢!在我的腦海里,在我的記憶里,看到了、看到了,當年家鄉的秀溪河、東、南柵市河、斜橋河、星橋港-----,那裡的務橋、勝祖橋、脈橋、隆興橋、賣魚橋、崇福橋、狀元橋、永安橋、龍安橋、木廊橋、太平橋、長生橋、望湖橋、系馬橋、普安橋-----一座一座像放電影似的在我的記憶熒屏一一閃顯。小時候在務橋上看拍電影《林家鋪子》;走過隆興橋去郊外靈山春遊;過年了,去探花橋堍茶食店買豬油酥糖、椒桃片、白麻片;上中學時,常常要去走走那座有趣的一步二爿半橋-----。

雨嘩嘩地大了起來,一陣斜風把豆大的雨滴飄在了臉上,我從追思中回過神來,也不知是淚水還是雨水,雙眼濕潤模糊,我懷着惆悵的心情緩緩地從橋上拾階而下。

那一座座家鄉昔日的古橋,早已湮滅在歷史的塵埃里,蕩然無存,而眼前這座古老、蒼桑、偉岸、雄渾的安瀾橋,不正凝聚和象徵了家鄉古鎮那一座座美輪美奐的古橋。

忘不了啊,故鄉的橋,你們永遠深深地珍藏在我的心頭。

雨越下越大,我不由加快腳步,迎着歪風斜雨走下了安瀾橋

四月的天,說變就變,剛才還是嘩嘩地斜風歪雨,這會兒雨小了,風也歇了,一路上看到美麗的櫻花被風吹雨打,撒落滿地,不免生出幾分憐惜、幾分惆悵。

我來到一條小弄堂口,上寫:「日暉弄」,出生在家鄉古鎮的革命前輩、共和國開國將軍、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姚醒吾的故居,就在這條小弄堂里。

小弄堂很窄,走到弄堂底北端,豁然開朗,修繕一新的姚醒吾故居陳列館呈現在了眼前。

[1]

作者簡介

高聖傑,土家族,籍貫湖北恩施,定居湖北宜昌。知名散文家、詞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