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風雲再起(杜秀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風雲再起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風雲再起》中國當代作家杜秀香的散文。

作品欣賞

風雲再起

戰國,最血性、最個性的時代。最大戰爭,長平一戰,四十五萬趙卒皆成白骨;最多名人,四大公子,門客三千,王侯將相,粉墨登場;最強謀略,蘇秦張儀,縱橫捭闔,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最精話術,政客謀士,奔走列國,搖唇鼓舌,攪動陣陣腥風血雨;最腹黑外交,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契約盟誓,皆不過是利益之鏈;最陰險諜戰,活間死間,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身在曹營心在漢。戰國,一個多姿多彩的時代,一群驚才絕艷的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掀起了一場場精彩絕倫的歷史風雲。

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2019年橫空出世。它捨棄了傳統紀錄片的旁白講述,採用史詩、全景式的劇本視角,以懸念、劇情化的講述方式,穿過慷慨激越的歷史硝煙,穿過波詭雲譎的歷史風雲,探索戰國七雄興亡背後的秘密,重現大爭之世里那些或豪邁、或悲壯、或忠義、或詭詐的歷史瞬間和英雄故事。

商鞅用自己舉世無雙的才華,鐵血冷酷的手腕,啟動了舉世聞名的商鞅變法,也啟動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戰車。我以我血薦軒轅,譚嗣同曾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有之,請自嗣同始!」他說錯了,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商鞅就用自己的鮮血祭奠了自己的變法。

蘇秦甘願赴齊國作死間,所謂死間,功成便意味着死亡。他用自己多年的潛伏,被車裂的慘死,齊國的七十座城,成全了燕昭王對自己的知遇之恩。只是,曇花一現的強盛改變不了古老的燕國固守傳統,在本該霸道橫行的時代實行王道之治,燕國之亡,亡於傳統。

趙國,是秦滅六國征途上最難啃的骨頭。趙武靈王以一個有為君主的雄才大略,一個政治家的眼光格局,打破傳統,實行胡服騎射。大刀闊斧的改革,成就了他稱霸天下的野心,也成就了趙國的強國之路。只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趙國歷代君主的任性暴烈、君臣反目、手足相殘,成為趙國衰亡的導火索。蘇洵六國論》里曾嘆息:「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楚國,是個篤信鬼神的國家,他們有着最偉大的詩詞與歌賦,有着最浪漫的情懷與想象,也有着對貴族統治最固執的信奉與堅持。悲情的楚懷王以自己不合時宜的信守承諾被囚秦國三年,最終客死異鄉,殉了自己的貴族理想,卻挽不回楚國貴族各自為政的一盤散沙和離心離德。嗚呼!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韓國相邦申不害善於籌謀,精於算計,以勾心鬥角的權術和不講人情的法治實現了韓國短暫的崛起,卻也種下了韓國避禍謀人,權衡利弊的基因。伊闕之戰,二十萬韓軍明哲保身,不肯衝鋒的團滅折斷了韓國的脊樑。就算韓非子以身赴秦,勸阻秦王,也阻擋不住韓國第一個被滅亡的命運。權術,韓國不能承受之重,終究是為它付出了代價。

魏文侯任用李悝變法,吳起改革,拜「孔門十哲」之一的子夏為師,成立西河學派。他禮賢下士的賢明,使魏國迅速崛起,成為戰國前期最強大的國家。可歷史就是這麼詭譎,魏國成也士人,敗也士人,一朝的輝煌終究抵不過魏惠王任人唯親的短視和逼走商鞅、殘害孫臏、暴打范雎的傲慢,正是這些出走的士人敲響了魏國的喪鐘。

齊國,有着姜子牙的傳奇,齊桓公的霸業,有着沃野千里的魚鹽之利,有着傲視群雄占據天下一半GDP的富庶,有着孔子、孟子、孫臏等諸子誕生的聖地,齊國之繁華是晏子用「摩肩接踵、揮汗如雨」之語來形容。可恰恰是太過富足舒適的生活,消磨了齊國人為社稷赴湯蹈火,為家國甘願身死,為尊嚴起而抗爭的勇氣,讓齊國成為六國中唯一一個沒抵抗就投降的國家。

秦國,為什麼是秦國統一天下?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稱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富國強兵,秦惠文王殺了商鞅卻不廢秦法,秦昭襄王重用范雎遠交近攻,幾代君王苦心孤詣,不忘統一的宏圖理想,打造着秦國這台戰爭機器,直至秦王嬴政任白起,用王翦,帶領秦國的虎狼之師席捲天下,併吞八荒,一統六國。

電影級別的質感,史詩般的演繹,動人心魄的故事,《風雲戰國》之「列國」一經問世,風靡一時。「列國」的硝煙還未散盡,《風雲戰國》第二部「梟雄」強勢來襲。片子選擇用人物解構歷史,第一集的主角是燕太子丹。歷來,無數的文學、歷史故事和影視劇作品書寫演繹的主角都是荊軻。甚至易水河邊,高漸離擊築而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慷慨悲歌,都比燕太子丹有存在感。刺殺秦王,一場必輸的賭注,是太子姬丹的自不量力,還是弱者僅存的尊嚴?秦國一統天下的戰車,已經轟隆隆的從韓、趙、魏的土地上碾過,所過之處,屍骸滿地,城破國亡。而從西周之初分封建國八百年的燕國就是秦國下一個踏平的目標。無論是後世的我們,還是當時的燕太子丹,都知道歷史的宿命早已寫定,最後的反抗,不過是垂死掙扎,可我們依然要向燕太子丹致敬。相較於他父親燕王喜諂媚求和,用自己兒子的人頭換取暫時的苟安,相較於隨後的大國齊國打開城門,舉城投降,他的不放棄、不認命更值得歷史尊敬。

梟雄,漢語詞典的解釋是:「驍悍雄傑之人,猶言雄長、魁首,多指強橫而有野心之人。」話說,我們對梟雄的理解,得是三國里劉備那般表面忠厚、內心奸詐、售賣理想、收買人心的虛偽之人;或者是曹操那般文采蓋世、武力超值,閻王脾氣、小人嘴臉的野心家。就如有人所說,如果劉關張是男人的爛漫,曹老闆就是梟雄的璀璨。再不濟也得是南北朝時期東晉的桓溫、近代的袁世凱那般手握雄兵,權傾朝野,陰謀篡位,野心勃勃。梟雄,這個詞用在燕太子丹身上,稍稍讓人覺得違和。他是個不幸之人,生不逢時,遭遇了秦王嬴政;他是個悲情之人,有一個膽小懦弱,苟且偷生的父親;他是個悲壯之人,一直努力抗爭,卻終不能改變自己和燕國的命運。

不得不提導演金鐵木。排在我觀看目錄且位列前幾名的紀錄片《玄奘之路》《書簡閱中國》《從秦始皇到漢武帝》皆出自金導之手。要說拍攝歷史紀錄片,可謂舍他其誰。2022年夏日的西安之行,很慶幸在參觀秦始皇兵馬俑之旅中,觀看了金鐵木導演的劇場版電影《復活的軍團》。(畫外音:劇場版的票價可高過影院的票價好幾倍)作為中國首部實景沉浸式多媒體戰爭史詩劇,《復活的軍團》四幕轉場,觀眾移步換景,身臨其境,仿佛,歷史就在眼前重演。整部劇氣勢壯闊,構思巧妙,從公元前223年秦王滅楚的戰爭拉開序幕。「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開場一曲《秦風·無衣》唱出了大秦開疆拓土的鐵血精神和虎狼之師的威武雄壯。故事則以中國歷史上第一封出土的平民家書里的主人公黑夫和驚為主線,通過廷議徵兵、戰爭動員、新婚難別、別後思鄉、家書訴情、攻城犧牲、兵俑復活的故事場景,演出了滅六國的戰爭中無數寂寂無名的秦人受征出戰,攻城掠地,斬殺敵人也被敵人斬殺,渴望歸鄉卻不得回鄉,最後客死異鄉的戰國風雲,秦人悲歌。秦王長眠,他們被重新塑造在一尊尊泥俑中,繼續守護着他們的秦王,他們的國土,他們的歲月,千年不朽不腐,直至一朝重現,震驚天下。

一將功成萬骨枯。帝王將相的豐功偉業里有多少百姓的骨肉分離和血淚交織,那些火光與廝殺,鮮血與吶喊,那些思念與期盼,叮囑與擔憂,雖過千年,依然動人心弦。 [1]

作者簡介

杜秀香,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濟南市作家協會會員,濟陽區作家協會副主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