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音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音箱指可將音頻信號變換為聲音的一種設備。通俗地講,就是指音箱主機箱體或低音炮箱體內自帶功率放大器,對音頻信號進行放大處理後由音箱本身回放出聲音,使其聲音變大。[1]

[]

音箱是整個音響系統的終端,其作用是把音頻電能轉換成相應的聲能,並把它輻射到空間去。它是音響系統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擔負着把電信號轉變成聲信號供人的耳朵直接聆聽的任務。

分類特點

按使用場合來分 分為專業音箱與家用音箱兩大類。 家用音箱一般用於家庭放音,其特點是放音質細膩柔和,外型較為精緻、美觀,放音聲壓級不太高,承受的功率相對較少。專業音箱一般用於歌舞廳、卡拉OK、影劇院、會堂和體育場館等專業文娛場所。一般專業音箱的靈敏度較高,放音聲壓高,力度好,承受功率大,與家用音箱相比,其音質偏硬,外型也不甚精緻。但在專業音箱中的監聽音箱,其性能與家用音箱較為接近,外型一般也比較精緻、小巧,所以這類監聽音箱也常被家用HI-FI音響系統所採用。 按放音頻率來分 可分為全頻帶音箱、低音音箱和超低音音箱。 所謂全頻帶音箱是指能覆蓋低頻、中頻和高頻範圍放音的音響。全頻帶音箱的下限頻率一般為30Hz-60Hz,上限頻率為15KHz-20KHz。在一般中小型的音響系統中只用一對或兩對全頻帶音箱即可完全擔負放音任務。低音音箱和超低音音箱一般是用來補充全頻帶音箱的低頻和超低頻放音的專用音箱。這類音箱一般用在大、中型音響系統中,用以加強低頻放音的力度和震撼感。使用時,大多經過一個電子分頻器(分音器)分頻後,將低頻信號送入一個專門的低音功放,再推動低音或超低音音箱。 按用途來分 一般可分為主放音音箱.監聽音箱和返聽音箱等。 主放音音箱一般用作音響系統的主力音箱,承擔主要放音任務。主放音音箱的性能對整個音響系統的放音質量影響很大,也可以選用全頻帶音箱加超低音音箱進行組合放音。 監聽音箱用於控制室、錄音室作節目監聽使用,它具有失真小、頻響寬而平直,對信號很少修飾等特性,因此最能真實地重現節目的原來面貌。返聽音箱又稱舞台監聽音箱,一般用在舞台或歌舞廳供演員或樂隊成員監聽自己演唱或演奏聲音。這是因為他們位於舞台上主放音音箱的後面,不能聽清楚自己的聲或樂隊的演奏聲,故不能很好地配合或找不准感覺,嚴重影響演出效果。一般返聽音箱做成斜面形,放在地上,這樣既可放在舞台上不致影響舞台的總體造型,又可在放音時讓舞台上的人聽清楚,還不致將聲音反饋到傳聲器而造成嘯叫聲。 按箱體結構來分 可分為密封式音箱、倒相式音箱、迷宮式音箱、聲波管式音箱和多腔諧振式音箱等。 其中在專業音箱中用得最多的是倒相式音箱,其特點是頻響寬、效率高、聲壓大,符合專業音響系統音箱型式,但因其效率較低,故在專業音箱中較少應用,主要用於家用音箱,只有少數的監聽音箱採用封閉箱結構。密封式音箱具有設計製作的調試簡單,頻響較寬、低頻瞬態特性好等優點,但對撥聲器單元的要求較高。在各種音箱中,倒相式音箱和密封式音箱占著大多數比例,其他型式音箱的結構形式繁多,但所占比例很少。 1.密閉式音箱(Closed Enclosure)是結構最簡單的揚聲器系統,1923提由Frederick提出,由揚聲器單元裝在一個全密封箱體內構成。它能將揚聲器的前向輻射聲波和後向輻射聲波完全隔離,但由於密閉式箱體的存在,增加了揚聲器運動質量 產生共振的剛性,使揚聲器的最低共振頻率上升。密閉式音箱的聲音還原佳,且低音分析力好,使用普通硬折環揚聲器時,為了得到滿意的低音重放,需要採用容積大的大型箱體,新式的密閉音箱大多選用Q值適當的高順性揚聲器。利用封閉在箱體中的壓縮空氣質量的彈性作用,儘管揚聲器裝在較小的箱體中,錐盆後面的氣墊會對錐盆施加反動力,所以這種小型密閉式音箱也稱氣墊式音箱。 2.低音反射式音箱(Bass-Reflex Enclosure)也稱倒相式音箱(Acoustical Phase Inverter),1930年由Thuras發明。在它的負載中有一個出聲口開孔在箱體一個面板上,開孔位置和形狀有多種,但大多數在孔內還裝有聲導管。箱體的內容積和聲導管孔的關係,根據茲共振原理,在某特定頻率產生共振,稱反共振頻率。揚聲器後向輻射的聲波經導管倒相後,由出聲口輻射到前方,與揚聲器前向輻射聲波進行同相疊加,它能提供比密閉式更寬的帶寬,具有更高的靈敏度,較小的失真。理想狀態上,低頻重放頻率的下限可比揚聲器共振頻低20%之多。這種音箱用較小箱體就能重放出豐富的低音,是應用最為廣泛的類型。 3.聲阻式音箱(Acoustic Resistance Enclosure)實質上是一種倒相式音箱的變形,它以吸聲材料或結構填充在出聲口導管內,作為半密閉箱控制倒相作用,使之緩衝,以降低反共振頻率來展寬低音重放頻段。 4.傳輸線式音箱(Labyrinth Enclosure)是以古典電氣理論的傳輸線命名的,在揚聲器背後設有用吸聲性壁板做成的聲導管,其長度是所需提升低頻聲音波長的1/4或1/8。理論上它衰減由錐盆後面來的聲波,防止其反射到開口端而影響低音揚聲器的聲輻射,但實際上傳輸線式音箱具有輕度阻尼和調諧作用,增加了揚聲器在共振頻率附近或以下的聲輸出,並在增強低音輸出的同時減小衝程量。通常這種音箱的聲導管大多疊呈迷宮狀,所以也稱迷宮式或曲徑式。 5.無源式輻射式音箱(Drone Cone Enclosure)是低音反射式音箱的分支,又稱空紙盆式音箱,是1954年美國的Olson和Preston發表的,它的開孔出聲口由一個沒有磁路和音圈的空紙盆(無源錐盆)取代,無源錐盆振動產生的輻射與揚聲器向前輻射聲處於同相工作狀態,利用箱體內空氣和無源錐盆支撐組件共同構成的複合聲順和無源錐盆質量形成諧振,增強低音。這種音箱的主要優點是避免了反射出聲孔產生的不穩定的聲音,即使容積不大也能獲得良好的聲輻射效果,所以靈敏度高,可有效地減小揚聲器工作輻度,駐波影響小,聲音冰涼通透。 6.耦合腔式音箱是介於密閉式和低音反射式之間的一種箱體結構,1953年美國的Henry Lang發表,它的輸出由錐盆一邊所驅動的出聲孔輸出,錐盆另一邊則與一閉箱耦合。這種音箱的優點為低頻時揚聲器所推動的空氣量大大增加,由於耦合腔是個調諧系統,在錐盆運動受限制時,出聲口輸出不超過單獨錐盆的聲輸出,展闊了低頻重放範圍,所以失真減小,承受功率增大。1969年日本Lo-d的河島幸彥發表的A·S·W(AcoustIC Super Woofer)音箱就是一種耦合腔式音箱,適於用小口徑長衝程揚聲器不失真重放低音。 7.號筒式音箱(Horn type Enclosure)對家用型來講,多採用摺疊號筒(Folded Horn)形式,它的號筒喇叭口在口部與較大空氣負載耦合,驅動端直徑很小,這種音箱的背面是全密封,箱腔內的壓力都多在揚聲器錐盆的背面上。為保錐盆前後壓力保持平衡,倒相號筒裝置於揚聲器前面。摺疊號筒音箱是倒相式音箱的派生,其聲響效果優於密閉式音箱的一般低音反射式音箱。 按揚聲器單元數量的多少分2.0音箱、2.1音箱、5.1音箱等。 按箱體材質分木質音箱、塑料音箱、金屬材質音箱等。

發聲原理

發聲原理:振動器振動發聲(振動音響)+紙質鼓膜喇叭發聲 傳統(普通)音響與振動音響相結合的音響,既有振動音響的振動發聲,又有傳統音響的喇叭發聲。 介質混合音響主要是結合了振動音響的振動發聲技術原理和普通音響紙質鼓膜喇叭發聲原理,將二者融合;其實介質共振混合音響還是很好理解的,介質共振就是通過振動介質發聲,而混合則是結合了傳統音響喇叭發聲,總的來說就是傳統普通音響和振動音響的結合體,音質優秀不說,重低音效果更是顯著,全國主要城市應該都有得賣了,沒有見過此類音響的音樂發燒友們,可以去體驗下,應該不會讓你失望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