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鞍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鞍子讀音ān zi,漢語詞語,意思是放在牲畜(如馬、騾)背上以便人乘坐或馱運物品的器具,用皮革包木製成。[1]

哈爾濱新聞網

解釋

置於牲口背上供人乘坐的器具。

出處

《儒林外史.第二回》:和尚,把我的驢牽在後園槽上,卸了鞍子,將些草餵的飽飽的。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它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 《儒林外史》脫稿後即有手抄本傳世,後人評價甚高,魯迅認為該書思想內容「秉持公心,指摘時弊」,胡適認為其藝術特色堪稱「精工提煉」。在國際漢學界,該書更是影響頗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種文字傳世,並獲漢學界盛讚,有認為《儒林外史》足堪躋身於世界文學傑作之林,可與薄伽丘、塞萬提斯、巴爾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並論,是對世界文學的卓越貢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