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面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全景網 的圖片

面酵(LEAVEN)(來:s*#~o{r,「酵」,「有酵的餅」,申十六4;h]a{me{s,「經過發酵的」;參 mas]s]a^,「無酵的」,利十12;臘:zyme{,「酵」;參:拉丁文 levare,「使起來」) ,基督教聖經專名。

1至5世紀基督教創立並從以色列傳向希臘羅馬文化[1]區域。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詔書,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所允許的宗教。391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它為國教。按照基督教經典的說法,基督教的創始人是耶穌,他30歲左右(公元一世紀30年代)開始在巴勒斯坦地區傳教。耶穌聲稱,他的來臨不是要取代猶太人過去記載在舊約聖經[2]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

簡介

酵在希伯來人的生活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它不僅用於制餅,而且與律法、禮儀和宗教教導都有關係。它的製作方法如下:原本是將細磨的白麥麩與新釀的葡萄酒搓揉而成;或以粗麥或大巢菜的粗粉製成;或以水攙大麥而候其發酵。後來,烤餅的技術漸漸發展,人們制酵的方法是搓揉做餅用的麵粉而不加鹽,然後等它發酵便成。

a. 在制餅方面

制餅用的酵可能是一些以前烤餅剩餘的生麵團,而它是已經發酵及變酸的。使用的方法是在摶面盆尚未放進麵粉之前,先在盆里用水把酵調和,或將酵「藏」在麵粉里(太十三33)一起搓揉。這樣製成的*餅就是「有酵」之餅,它與「無酵」餅是不同的(出十二15,等等)。我們沒有明顯的跡象顯示猶太人使用其他種類的酵,縱然經常有人說他們也會採用渣滓作為酵母。

b. 在律法和禮儀方面

最早期的摩西律法(出廿三18,卅四25),禁止在*逾越節和除酵節(臘:azymos)(出廿三15;太廿六17,等等)期間使用酵。其意義是叫以色列人回想他們曾經倉猝地離開埃及地;當時來不及烤制有酵的餅,百姓便拿着生面和摶面盆,在漂流的路上烤制無酵餅(出十二34起;申十六3,等等),就好像貝度英人(bedouin;〔譯註:為沙漠遊牧民族〕)今日的習俗一樣。

禁止用酵和蜂蜜的原因(利二11),大概是發酵隱含分解和腐爛的意思,而就希伯來人而言,任何在腐爛狀態的事物都有不潔之意。拉比的著作常把酵視為罪惡的象徵,以及人類生來罪性的象徵(參:出十二8、15-20)。蒲魯他克(Plutarch)也曾流露這古老的觀念,他說,酵「本身是腐朽的產物,而它又能使與其揉合的生麵團腐壞」。帕修斯(Persius)在其諷刺作品中(Sat. 1. 24)將 fermentum 一字用作「腐朽」解。

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就是為了這個原因,奉獻在耶和華壇上的祭物都不能帶着酵,人們只可獻上用無酵麵粉製成的餅食(mas]s]o^t[,利十12)。(*陳設餅)

然而,我們必須注意兩個例外(利七13;參:摩四5);有酵餅是與感謝祭同獻的,有酵的大餅亦用於搖祭中,就是在五旬節的獻祭中。

c. 在宗教教導方面

新約以隱喻手法提到酵的地方,大部分沿用這個字在上文的解釋,意即「本身腐朽又能引致腐朽」。耶穌提醒猶太人必須防備法利賽人、撒都該人和希律黨人的酵(太十六6;可八15),所指的是法利賽人的偽善和偏向外表炫耀(太廿三14、16;路十二1),撒都該人的不信和難辭其咎的愚昧無知(太廿二23、29),希律黨的險惡和詭詐的政治手段(太廿二16-21;可三6)。

保羅書信中有兩段提到「酵」,其用法與上文所討論的甚為吻合(林前五6起;加五9)。頭一段經文接着把「惡毒邪惡的酵」,與「誠實真正的無酵餅」作一對比,並提起那個古老節日的新意義,說「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

「酵」這方面的隱義,卻不見於耶穌所講的「面酵的比喻」。在這個簡短但意義深長的比喻中(緊接着「芥菜種漸長的比喻」),耶穌將神的國比作「面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二斗面里,等全團都發起來」(太十三33;路十三21)。祂顯然暗指「麵粉里……的酵所產生的那種隱藏、無聲、神秘,卻能完全滲透並引來徹底改變的作用」(ISBE, 3, 頁186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