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斯的阿拉伯人聚居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非斯的阿拉伯人聚居區建於公元9世紀,那裡有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大學。在公元十三世紀至14世紀時,非斯代替馬拉凱什成為了馬里尼德王朝的首都,從而到達了它的鼎盛時期。聚居區中的城市建築和主要遺蹟都可以追溯到那個時期,其中包括伊斯蘭學校、集市、宮殿、民居、清真寺、噴泉等等。儘管國家的政治首都於1912年遷到了拉巴特,但是非斯仍然是最主要的文化中心和宗教中心。
中文名 非斯的阿拉伯人聚居區
外文名 Medina of Fez
國 家 摩洛哥
類 別文化遺產
非斯古城
摩洛哥的非斯古城是當今世界這類街區中最美麗的街區之一,1980年已被列入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幾年後,摩洛哥和教科文組織即着手一項意義深遠的保護性行動,如今已開始初見成效。站在城市高處往下看,但見非斯的麥地那(北非城市中常見的阿拉伯人聚居區)茫茫一大片白色小屋,鱗次櫛比,綿延不絕,其中有許多幢建築蔚為壯觀。遊覽麥地那,就是去迷宮探險,一個熙來攘往、熱鬧繁忙的街巷的迷宮,一個行人、驢子、買賣和手藝的天下,雖歷經數百春秋而大致輪廓未變。尋古問幽的雲遊客會在這裡發現,在眾多住宅之間,有許多堪稱範本的精美建築--穆斯林學校、清真寺、噴泉等。往事如煙,但社區的日常生活中卻依然鐫刻着過去的印記。
非斯城的由來
公元808年(伊斯蘭教紀元192年),伊德里斯二世為非斯奠基,之後,處在從地中海到黑非洲,從馬格里布東部到大西洋的交通要道交匯點上的非斯便茁壯成長起來了。九世紀,被伍麥葉人從科爾多瓦驅趕出來的安達盧西亞人在非斯河谷右岸定居下來,從突尼斯凱魯萬來的移民則在左岸安了家[1] 。1069年,這兩個社區合而為一,由之而組成了非斯城。
宏圖大業
作為一個伊斯蘭中心,非斯的經濟大約在13世紀末葉繁榮昌盛起來。馬里尼德人把它定為首都,並下令在古城非斯的西面建白都非斯。在隨後的幾百年間,新城區繼續擴大,並迎來了一批主要在農村出身的新居民。在法國保護期間(1912-1956),麥地那被置而不問,優先得到發展的是一個現代都市。1980年,這裡集中了該市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口和經濟活動,但由於路況不佳,便逐漸走上了下坡路。有着143座清真寺、七所穆斯林學校和64所紀念性噴泉的非斯,逐漸變成了一處瀕危的傑作。後來,教科文組織把非斯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在經過五年的研究之後,摩洛哥和教科文組織最終擬定了全面修復古城的計劃,其中包括該城的紀念性建築物、住宅、市政公用設施(道路、排水、照明等)和經濟生活。該工程實際起步於1989年。在進行總體可行性研究之後,摩洛哥政府組建了"埃德非斯",負責實施和協調該項救援計劃的一個實體機構,涉及到大約50處從歷史或建築角度看最古老和最有意義的紀念性建築物。經評估,其重建修復費用總計約需六億美元。第一期修復工程正根據援助承付額的收訖情況一步步在進行中。"埃德非斯"任用了當地最好的工匠,所謂"瑪阿勒姆",即恪守本城傳統技術去修復重建建築物最初的建築風格。同時還創辦了一所傳統建築技藝培訓學院和一所修復和重建實驗室。不過,現場工作進展緩慢。麥地那的街巷非常狹窄,因此所有的材料都不得不用驢子馱運。修復工作精雕細刻,一般都糜費時日,如梅斯巴希亞穆斯林學校,幾乎只剩下幾塊平台,幾片天頂,以及少量的裝飾構件。這所穆斯林學校的基礎如今已經奠定,下一步則是要儘量完美地修復其建築細部了。
最近的保護行動
最近的保護行動的目標之一則是達拉迪爾宮,十七、八世紀風格的一座建築。與其他一些同類當代建築比較,這座豪華住宅要寬敞得多,而且在建築上有其獨到之處。它曾屬於17世紀的非斯總督所有,嗣後則成了非斯著名人士的財產。在對它的結構進行加固時,不得不重新製作那些由灰泥鏤雕切割成的裝飾構件、木製品以及被稱為"澤利傑"的小花磚。修復完工後,達拉迪爾宮將像過去一樣,成為一所安達盧西業音樂學院的所在地。正在修復中的具有歷史意義的紀念性建築物目前總計有十數幢,但住宅、管網和道路的施工同樣也很棘手。排水系統修復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能否把最主要的污染活動--製革、榨油和銅器加工--轉移到埃因諾克比去,那是位於麥地那之外的一個新手工業區,那裡已經配備了各種設施,以處理它們排放的三廢。在整修工程開始以前,麥地那因人口增長和外地農村人口流入而存在一個人口過剩問題。由於經濟狀況殷實的人家多棄城他去,古城陷入了每況愈下的貧困境地。公用設施越來越缺乏。這種狀況目前已得到控制。對有倒塌危險的200多幢建築物已採取了緊急措施。"埃德非斯"還打算在市政當局和相關人士的幫助下整修一大批具有歷史價值的住宅(在麥地那總數13,385幢住宅中有10,000多套要整修)。已開始大規模的計算機化調查,把每幢建築的地址、建築類型、文化價值、住戶數目和健康狀況都一一錄入了計算機。令人棘手的街道問題仍有待於解決。曾有人提出修條大道穿過麥地那的計劃,但這項動議在國際上有人反對。如今則考慮不如打兩三條缺口去,每條幾百米長,這樣,古城有什麼應急服務就可以方便一些,商家店鋪也不致那麼孤立無依。儘管整修活動離完成之日還差得很遠,但麥地那昔日獨特的光彩與魅力有些已經尋找回來,失而復得了。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非斯建於9世紀,並先後於14世紀和17世紀達到鼎盛時期[2] 。1912年,當法國統治者把首都改建到拉巴特後,它的政治地位逐漸衰落。但是由於在麥地那的核心地區有兩座著名的清真寺-卡拉維因大清真寺和安達魯斯大清真寺,所以它至今在宗教信仰和文化交流方面上扮演着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