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藤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藤香

青藤香(別名馬兜鈴根、兜鈴根、土青木香、土木香、青木香、蛇參根、鐵扁擔、痧藥、野木香根、水木香根、白青木香、天仙藤根)草質藤本;根圓柱形,外皮黃褐色;莖柔弱,無毛,暗紫色或綠色,有腐肉味。

葉卵狀三角形,長圓狀卵形或戟形,花單生或2朵聚生於葉腋;花梗長開花後期近頂端常稍彎,花被基部膨大呈球形,與子房連接處具關節,花葯卵形,子房圓柱形,蒴果近球形,頂端圓形而微凹,種子扁平,鈍三角形,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馬兜鈴
  • 拉丁學名: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 別:稱青木香 、變色馬兜鈴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馬兜鈴目
  • 科:馬兜鈴科
  • 亞科:馬兜鈴亞科
  • 族:馬兜鈴族
  • 屬:馬兜鈴屬
  • 亞屬:馬兜鈴亞
  • 屬種:馬兜鈴

形態特徵

木質藤本;塊根圓錐形或長圓形,直徑10-20厘米或更大,常數個相連,外表黃褐色,粗糙,斷面白色或淡黃色;嫩枝纖細,具縱稜,被短柔毛,後毛漸脫落,老莖有不規則縱裂、增厚的木栓層。

葉革質或薄革質,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4-25厘米,寬4-6.5厘米,頂端短尖至漸尖,基部收狹,狹耳形,兩側裂片常稍內彎或下垂,灣缺深5-7毫米,寬1-3毫米,邊全緣,上面無毛,有針孔狀小點,下面葉脈上疏被長柔毛,後毛漸脫落,粉綠色;基出脈3條,側脈每邊8-12條,斜出或稍彎拱向上至邊緣互相連接,網脈下面明顯凸起,末級網脈樹枝狀連接;葉柄長1-2厘米,粗壯,常彎扭,稍被毛。

花單生或2花聚生,稀排成總狀花序生於葉腋;花梗長2-3厘米,柔弱,密被褐色長柔毛,中部具小苞片;小苞片鑽形,密被褐色長柔毛;花被管中部急遽彎曲,下部長3-4厘米,直徑6-8毫米,從彎曲處至檐部較下部短而彼此互相貼生,黃綠色,有縱脈紋,外面密被絲質長柔毛,內面無毛;檐部盤狀,近圓形,直徑4-6厘米,花蕾時黃色,開花後紫紅色,無斑紋,有網狀脈紋,內面無毛,外面密被棕色絲質長柔毛,邊緣淺3裂,裂片近等大或下面一片稍大;喉部半圓形,直徑約5毫米,稍具領狀突起;花葯長圓形,成對貼生於合蕊柱近基部,並與其裂片對生;子房圓柱形,長約1厘米,6稜,密被棕色長柔毛;合蕊柱頂端3裂,裂片頂端鈍,邊緣向下延伸,並有乳頭狀突起。

蒴果橢圓狀,長5-8厘米,直徑1.5-2厘米,淡綠色,6棱,成熟時暗褐色,自頂端向下開裂;種子卵形,長約6毫米,寬約4毫米,背面平凸狀,腹面凹入,暗褐色。花期4-6月,果期8-10月。

分布範圍

分布雲南(西雙版納),廣西(大瑤山、扶綏)和廣東(陽山、博羅)。

生於海拔500-1500米山坡灌叢、山谷石礫間和林緣較蔭濕地方。

主要價值

塊根藥用,味苦、性寒,有祛風利尿、清熱解毒、止痛之效,可治喉炎、腸炎、腹瀉等。

藥用知識

【性味】

辛苦,寒。

①《唐本草》:「味辛苦,冷,有毒。

②《日華子本草》:「無毒。」

【歸經】

入肺、胃經。

①《本經逢原》:「入足少陰。」

②《本草求真》:「專入肺。」

【功用主治】

行氣,解毒,消腫。治胸腹脹痛,痧症,腸下痢,高血壓,疝氣,蛇咬毒,癰腫,疔瘡,皮膚瘙癢或濕爛。

①《唐本草》:「主積聚。諸毒熱腫、蛇毒,水摩為泥封之日三、四;療疔腫大效。」

②《日華子本草》:「洽血氣。」

③《本草圖經》:「治氣下膈,止刺痛。」

④《綱目》:「利大腸。治頭風、瘙癢、禿瘡。」

⑤《本經逢原》:「治癰腫,瘀結、氣凝諸痛。」

⑥《醫林纂要》:「治擊傷,解毒。」

⑦《會約醫鏡》:「能散氣,故疝家必需。」

⑧<植物名實圖考》:「清火毒,通滯氣。」

⑨《草木便方》:「發表,除風。(治)風濕癱瘓,腰腳疼痛,跌打損傷。

⑩《分類草藥性》:「消飽脹,塗瘡毒。」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3錢;或入散劑。外用:研末調敷或磨汁塗。

【宜忌】虛寒患者慎服。

①《唐本草》:「不可多服,吐利不止。」

②《本經逢原》:「肺寒咳嗽,寒痰作喘,胃虛畏食人勿服,以其辛香走竄也。」

【選方】

①洽腸炎,腹痛下痢:土青木香三錢,檳榔一錢五分,黃連一錢五分。共研細末。每次三至六分,開水沖服。(《現代實用中藥》)

②治中暑腹痛:青木香根(鮮)三至五錢。搗汁,溫開水送服;亦可用青木香根一至二錢,研末,溫開水送服。(<江西草藥》)

③治高血壓:青木香根(鮮)二兩。水煎服,紅糖為引。(《江西草藥》)

④洽毒蛇咬傷:土青木香一兩,香白芷二兩。共研末,每用三錢,甜酒或溫開水送服;另用不拘量,調敷傷口處。(《中醫藥實驗研究》)

⑤洽蛇咬及糞毒:青木香、雄黃。共研末。調酒擦局部。(《四川中藥志》)

⑧洽疔腫復發:馬兜鈴根搗爛,用蜘蛛網裹敷。(《肘後方》)

⑦治指疔:鮮青木香,切碎,同適量的蜂蜜搗爛,敷於患處。(《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⑧治皮膚濕爛瘡:青木香,研成細末,用麻油調搽。(《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⑨洽蜘蛛瘡(單純皰疹):土青木香,研極細末,柿漆(即柿油)調塗。(《中醫藥實驗研究》)

⑩洽牙痛:青木香鮮品一塊,放牙痛處咬之。(《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各家論述】

《本草求真》:「青木香,諸書皆言可升可降,可吐可利。凡人感受惡毒,而致胸膈不快,則可用此上吐,以其氣辛而上達也。感受風濕,而見陰氣上逆,則可用此下降,以其苦能泄熱也。」 [1]

參考文獻

  1. 難忘的青滕香,湖畔影音訊,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