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海互助嘉定國家地質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海互助嘉定國家地質公園青海互助嘉定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東北部,祁連山東端,大通河中下游,地處甘青兩省交界處,距縣城威遠鎮78km,距省會西寧市110km,距甘肅省省會蘭州市220km,威北、青崗公路貫穿園區,園內旅遊支線與主幹公路相通,交通便利。1992年被原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00年被評為「4A」級旅遊風景區。

簡介

公園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過渡帶,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2100-4308m;園區氣候屬高原寒溫性氣候,年降水量483.4mm,年蒸發量1408.4mm;園區出露的地層有:下元古界片岩、片麻岩;上元古界結晶灰岩、粉砂質灰岩、石英岩[1];奧陶系火山角礫岩夾變砂岩、結晶灰岩、硅質岩;白堊系粗砂岩、礫岩、泥質砂岩等。

公園內地質遺蹟類型多樣,主要由岩溶、冰川、丹霞、峽谷等地質遺蹟組成,融泉、河、瀑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公園。這些地質遺蹟姿態奇美,景色豐富,形狀如塔,似箭、似峰、似柱、似人、似物,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特別是岩溶地質遺蹟,是青海唯一、國內少有的高海拔(3400-3700m),岩溶地質遺蹟,極其珍貴。

岩溶地質遺蹟:主要分布於扎龍溝、浪士當溝上游,以石林、峰林、溶洞[2]、泉和瀑的形式出現,在距今18億年前的元古代沉積的巨厚石灰岩,經後期地殼運動的抬升作用,多:次遭受地下水,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蝕,最後形成了組合多樣的岩溶地質遺蹟。

丹霞地質遺蹟:分布於大通河加塘一帶,組成地層岩性為白堊紀砂岩礫岩等,構成丹霞地貌的基礎,在乾旱氣候條件下,後期經流水沿裂隙或軟弱結構面沖刷,侵蝕,在E風化、剝蝕和重力作用下,形成了石窩、石柱、方山、石崖等丹霞地貌景觀。

冰川地質遺蹟:分布於俄座嶺,發育在海拔3860m以上,主要以冰斗+、角峰、刃脊、冰蝕湖的形式出現。

景區地址

互助土族自治縣是青海省海東市下轄縣,位於青海省東部、海東市北部,北倚祁連山脈達坂山,與海北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相接,東北與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和永登縣毗鄰,東南與市政府樂都區接壤,南以t水為界,與平安區相望,西靠西寧市大通縣,西南與省會西寧市城東區、城北區相接。縣境南北寬約64公里,東西長86公里,總面積3423.9平方公里。縣境內無湖泊,有大小天然河流8條,均屬黃河流域、湟水水系,全長2895公里,大板山脈的青石嶺自西北向東南貫穿全境,把全縣自然地分為兩大地形單元。

互助土族自治縣轄8個鎮、9個鄉、2個民族鄉,總人口37萬人(2011年),是全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是土族最多、最為集中的地方,以漢族為主,土族約占總人口的17%,還有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等。

主要景點

1、北禪寺:史稱北禪寺,位於西寧市北山,依山傍水,發育完好的丹霞地電貌向里凹進,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素有「九窟十八洞」之稱。

2、扎龍溝:北山扎龍溝,地處民門公路八十八公里處的南溝,隸屬於青海省互助縣加定鎮。扎龍恰似一個巨大的鹿角,其間溝壑縱橫、林木茂密,風景秀麗。

3、俄座嶺:最為神奇的是,在北山主峰俄座嶺下海拔3800多米的山頂草地上,有着一大一小呈階梯狀分布的兩個湖泊,當地百姓稱其「聖母天池」

4、浪士當溝:是北山國家公園的主要景區,集森林,奇峰,飛瀑,寺院污一體,具有悠久歷史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名寺一天堂寺,座落在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境內,與青海互助北匕山藏區相連地大通河北岸。此處山青水秀,風景如畫,海拔2200米,氣候宜人,是甘青罕見地風景區之--,俗稱「天祝的江南」。乘車穿過仙米林場抵達有「花海」門源縣。

5、湖勒天池:地處高山之顛、風光無限,呈現千奇百怪的擎天柱、母子拜佛、唐僧取經等造型地貌。大通河谷地,峽谷幽深,兩岸陡峭,險峰聳峙,谷底河水清澈見底,浪花飛濺,特別是稱為「小三峽」的卡素峽、青崗峽、下河峽地勢尤為險峻,兩側怪石嶙峋,直立的石崖上松柏參天,蒼鷹翔於藍天,把人們的視野局限在「一線天」之間。郎士當溝、扎隆溝、石隆溝、藥水溝、那芝溝大都長10-50公里,溝底較寬闊,長滿楊樹、樺樹,一股股清泉流水叮咚作響,兩側山麓森林密布。藥水溝內有藥泉水,當地群眾視為聖泉,傳說有108個泉眼,能治108種疾病。

6、北山扎龍溝,地處民門公路八十八公里處的南溝,隸屬於青海省互助縣加定鎮。扎龍恰似一個巨大的鹿角,其間溝壑縱橫、林木茂密,風景秀麗。黑色的扎曲公路沿扎龍河向南而東折,直通山谷。

視頻

青海互助嘉定國家地質公園 相關視頻

大美青海 神韻黃南之「坎布拉」國家地質公園
青海省新增一處國家地質公園

參考文獻

  1. 石英岩七十二變之——真假和田玉 ,搜狐,2015-12-03
  2. 溶洞是怎樣形成的 ,搜狐,2018-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