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黃島區清源環保公益服務中心
![]() |
青島市黃島區清源環保公益服務中心成立於2017年06月28日,註冊地位於青島市黃島區靈山灣路549號青雲大廈506室,法定代表人為程世功。經營範圍包括組織民間力量開展環保宣傳活動;開展環境污染相關的監督;開展環境相關的專項調查。
目錄
相關資訊
2022年百名最美生態環境志願者(1)丨程世功:環境公益讓人生更出彩
2022年六五環境日期間,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共同公布了2022年「『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先進典型名單。從今天開始,我們對其中的百名最美生態環境志願者[1]的先進事跡進行展示。讓我們為他們點讚,向他們學習,一起參與生態環境志願服務,共同建設美麗中國。
「我當過兵,軍旅的歷練讓我熱愛腳下的土地,熱愛家鄉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的人生也因這份熱愛而更加多彩 」。
程世功,青島市黃島區清源環保公益服務中心理事長,青島市第一家注重「水環境保護和綠色生活倡導」的公益組織發起人,青島市義務灣長。曾獲「奮鬥十三五 最美新區人」「山東省2022年十佳生態環境志願者」等榮譽。
每個成年人的記憶里,都有一灣清清的小河。它承載了童年的快樂、純真和最美好的記憶。
程世功的這條小河叫橫河,位於青島市黃島區。童年時,他和小夥伴們常常在河裡摸魚、游泳[2]、嬉戲。在他心裡,橫河似乎應該一直安靜地淌在歲月里。等長大了,他卻發現,河水不再清澈,垃圾遍布河道。他很懊惱,想找到污染小河的罪魁禍首,向環保部門舉報,但苦於缺少專業知識,不能科學識別污染源,只能作罷。
後來,程世功偶然接觸到山東本土的一家環保公益組織,並作為志願者多次參與他們的護水行動。這段經歷讓他意識到,除了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公益領域的環境監督和公眾倡導同樣重要。2016年底,程世功召集小時候一起下河捉魚的髮小,組建了青島市黃島區清源環保公益服務中心,並在民政部門順利註冊。自此,在「清源」的助力下,他開啟了守護家鄉那一汪碧波的人生旅途。
「一不小心,人就老了」,程世功說,「現在,我可以為自己的村莊做些事情,為童年的美好記憶做些事情」。
「最初兩年,我自掏腰包,前後花了十幾萬元。但因為機構專業性不足,發展受到很大限制」,程世功回憶到。為提高專業水平,他多次到北京、上海、蘇州等地「取經」,並邀請專家擔任「清源」的顧問。經過深思熟慮和幾年的實踐摸索,他們最終有了自己的公益品牌——「河小青」。
程世功不主張用激進的方式解決環境問題,他始終認為,公益組織應與政府部門合作,共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事業。
「清源」本着「幫忙不添亂、參與不干預」的原則,利用機構在環境調研上的專業性,成為政府部門開展環境監管的重要補充,也成為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第三隻眼」。2017年至今,「清源」共助力青島十處黑臭水體治理,向相關部門提示超標排放企業2600餘家次,出具環境調研報告十餘份,推動近百家數據超標企業向社會作出書面公開說明……
「清源」邁入了正軌,程世功也終於為員工交上了社會保險,他一直想給大家多一些保障。「畢竟培養一個人才不容易,不能讓夥伴們光靠一腔熱血干環保,得讓他們做長久,沒有後顧之憂」,程世功說。
自從踏入環保行業,程世功的生活中就沒有了上下班的概念。有時候一出差便是半個多月,家中兩個孩子以及大小事務,全托妻子一人照顧。每每想到此,程世功心中便充滿了感激和愧疚,「機構成立的第一年,我沒往家裡留過一分錢,反倒是她在不斷支持我」。
後來,只要有機會,程世功就帶着妻子和兩個孩子參與護水行動,還讓妻子提了不少建議。慢慢的,一家人的行動影響到孩子的老師、同學和家長們。「大家都懷有一顆熱愛家鄉的心」,程世功說,「『清源』的隊伍不斷壯大」。
「有行動就會有改變!」「清源」團隊已匯集了200多名在冊登記的志願者,發展了100餘名「河小青」。他們先後參與了青島51條河流的環境綜合提升治理,參加「巡河護水」活動279次,清理沙灘垃圾10餘噸。志願者的腳步丈量了新區的大小河流,成為青島西海岸的一道靚麗風景。
為了吸引公眾參與,程世功舉辦了兩屆「我的水世界」公益攝影展,面向全區市民徵集水環境主題攝影作品,共收到參賽作品5378幅。他還舉辦「環保大講堂」,走進周邊社區和學校,開展河流主題的宣講和展覽,將調研成果以實物、圖文、視頻等形式展出,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深植入老百姓的心中。
「這是我的畢生事業,永不言棄!」 程世功說。
視頻
青島市黃島區清源環保公益服務中心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我i志願 | 志願者組織知多少,搜狐,2022-04-03
- ↑ 游泳必須掌握的三大核心技術,必轉! ,搜狐,2018-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