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霍小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霍小玉
歌妓
小玉
姓名 霍小玉
親屬
父親 霍王爺
母親 鄭淨持
兄弟
姊妹

霍小玉,唐代傳奇小說《霍小玉傳》女主角。霍小玉的母親鄭淨持本是唐玄宗時霍王爺家的歌舞妓,因容貌秀美被霍王爺納為侍妾。就在鄭淨持身懷六甲之時,"安史之亂"爆發,霍王爺戰死,王府家人作鳥獸散。

鄭淨持帶着霍小玉流落民間,過着貧苦的生活。在霍小玉十六歲時,已經長得和她母親當年一樣明麗可人,通詩文、善歌舞,為了維持生活,霍小玉只好幹了歌舞妓這個行當,賣藝不賣身,這種人叫"清倌人"。霍小玉才貌俱佳,在當時頗有聲譽。

[1]

人物介紹

霍小玉原來出身於貴族世家,父親是唐玄宗時代的武將霍王爺,母親鄭淨持原是霍王府中的一名歌舞姬。因外貌秀美、歌舞動人而被霍王爺收為妾。不料,在鄭淨持身懷六甲的時候,"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突如其來的"安史之亂",打破了鄭淨持安享霍王爺恩愛的美夢。霍王爺在禦敵時戰死,霍王府中家人作鳥雀哄散,鄭淨持帶着尚在襁褓中的霍小玉流落民間,開始了貧民生活。

到唐代宗大曆初元,霍小玉已經十六歲了,稟受母親的資質,長得容貌秀艷,明麗可人;加上母親的悉心教誨,她不但能歌善舞,而且精通詩文。這時,母親鄭淨持落難時從府中帶出的首飾細軟都變賣用度殆盡,為了維持母女倆的生計,霍小玉不得不承母親的舊技,做歌舞妓待客。為了女兒的前途,鄭氏對待客的尺度把持甚嚴,僅限於奉歌獻舞,為客人助興消愁,決不出賣身體。這樣竭力保住女兒的貞潔,是為了有朝一日遇到有緣人,能名正言順地為人妻,以獲取終身的幸福。這樣賣藝不賣身的藝妓,娼門中稱為"清倌人",必須意志堅定的人才能做到。霍小玉雖為"清倌人",但因才貌俱佳,照樣能吸引一大批清雅風流之客,成為頗有聲譽的紅歌妓。 [2]

愛情故事

在京城裡,有一個以詩文著稱的人--李益。他祖籍隴西,游遍那裡的漢唐古戰場,寫下了許多感懷戰爭的詩篇。

霍小玉也是因戰亂而經受離喪之苦的人,對李益的詩篇分外感動。後經街坊的穿針引線,終於見到了李益,他當時正是狀元及第等待委派官職。交談了幾句話後彼此都感到情投意合,談論詩文,竟忘卻了時間的流逝。霍母也很欣賞李益,心想若能成此二人,霍小玉也可落得終身有靠。於是他們以紅燭為媒,以美酒為約,起下了"海枯石爛不變心"的盟誓。李益索性住在霍小玉家中,每日裡二人同吃同住,同出同入,真和夫妻一樣。就這樣過了大約快一年的時間,李益升為鄭縣主簿,須先回家鄉東都洛陽探親[,然後上任。等安排好一切以後,再接霍小玉到鄭縣完婚。李益臨行之時,霍小玉憂心忡忡,想他官高位顯之後,定會變心,而李益卻再三盟誓:"明春三月,迎取佳人,鄭縣團聚,永不分離。"二人揮淚而別。

李益回鄉後,父母高興異常,風光一番之後,為他訂下了一門親事,女方是官宦人家的女兒。李益不得已說出了霍小玉之事,但其父母堅決反對娶一個歌妓入門,李益思慮再三也覺得娶官宦人家的女兒對自己的仕途會有幫助,於是熱熱鬧鬧地辦了婚事。

此時的霍小玉還在眼巴巴地盼望。半年過去了,不見李郎,一年過去了,仍是杳無音信。霍小玉知道擔心終成事實,悲恨交加,臥床不起。李益負心之事漸漸傳開,全長安都知道了,許多人為霍小玉憤憤不平。

沒多久,李益進京辦事。一個道士把李益硬是架到了霍小玉家門口。看到因絕望而面黃肌瘦、神情恍惚的霍小玉,李益羞愧難當。霍小玉掙扎着站起來,面對負心之人縱有萬般苦楚卻一句話也不想再說了。她拿起一杯酒潑在地上,表示與李益已是"覆水難收",倒地而亡。李益撫屍大哭,悔之晚矣。

多年以後,李益官至禮部尚書,飛黃騰達,而他對霍小玉的愧疚之情卻折磨了他一輩子。


視頻

[3]

人物評價

唐朝的花街柳巷,想必是不如清朝時候的多,若能談起古時的妓女,首先想到的就是那條流淌着脂粉香氣的秦淮河。但如今的秦淮河卻已經是今非昔比了,隨着歷史厚厚地沉澱下去,她孑然地淹沒在夫子廟的漿聲燈影裡面,昔時的繁華逝去,一回首已是荒原。其實這也怪不得秦淮,世事從來是如此更替着的,有了興就有了衰,如同有了黑就有了白。時間一點點地從鐘錶的滴答聲中悄然滑去,留下點舊時人們所津津樂道的談資,一天天地累積下來,留傳於後世,[4]有了故事。

歷朝歷代的野史中,似乎總少不了點綴進去幾個有着鮮明個性的女子。人們習慣了稱呼她們為妓女,或許如此稱呼也是不大合適的。她們並非是通過出賣肉體的方式以換取物質回報,她們大抵上應當稱呼做"藝妓"。通琴棋書畫,曉百家文章,雖桀驁卻孤僻,既清高又不得不媚俗。就如同一死以酬情郎的霍小玉,為人始亂而終棄,哀怨故事也只能留與後人知。

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里,詩文歌舞是屬於上流社會的思想統治上的東西,這也許也正是霍小玉賣藝而不賣身的清高的源頭。但是家道破碎帶給她的苦痛是持久的,這也讓她在很長時間過着漂泊無依的生活,內心的淒涼更是無人能夠觸及。賣藝對她來說也必然是不得已而為之,就是骨子裡面她也不得不產生為生活所迫的低賤,即便她是再多麼的出淤泥而不染。

霍小玉是個閱歷滄桑的女子。出賣才藝無非是她賴以生存的工具,這註定了她少不了的容易感時傷世,終日裡遭受着離喪之苦的煎熬,性格孤僻而抑鬱。也正是因為如此,她才在遇見李益之後對他一見傾心。

女子在當時幾乎是沒有任何的社會地位的,完全是男人的附屬品。霍小玉若想從社會的底層掙扎出來,找個具備一定的社會地位以及懂得欣賞自己的男人當然是一條可取的捷徑,儘管這樣的選擇裡面有許多因素都無法確定。但她只能選擇如此,哪怕是遇人不淑。其實這也正是霍小玉的可悲之處。若是單單的求取榮華富貴,或許也不是多大的難事。但她的桀驁與清高卻可惜只有李益能夠懂得,然後她孤注一擲地給自己設立了一場賭局。她如同飛蛾撲火一般地投身了進去,當然她也猜到了最壞的結果。

封建時代如同李益一般的文人是無骨氣的,功名與紅顏之間的取捨他們習慣性地會想要選擇前者。十年寒窗苦終歸要換取回一個功成名就。李益同樣不會是個異類。

霍小玉的清高被證明是不容於世的,她的苦心經營以及殷殷期盼將自己陷入到一片無法掙脫的泥濘。除了同情,她什麼也無法得到。她的抑鬱也是註定了的,歷朝歷代,都不見得有幾個能舍江山取美人的君主,更何況卑微如李益之流。她是個執著的女子,用情篤定專一,不似普通賣藝女子般揚花水性。這原本可算作是美德,還是將她自己拖入了萬劫不復之境。

霍小玉抑鬱的性格底下還深藏着與世俗無奈抗爭的剛烈。面對負心的情郎,面對一個無法兌現了的承諾,言語是沒有必要的。她所能夠表達的,到頭來只能是一種性情的宣洩。

藝妓的結局大抵上會是以悲劇收場,這是由所處的時代所決定的。覆水難收,女子清高如斯!女子的命運悲慘如斯!就讓我們為之掬一把同情之淚吧!畢竟歷史隨着時間年輪輕碾的痕跡總是要淡去,終歸是留下了風流,留下了思考![5]

參考資料

  1. 霍小玉號外歷史之雄飛
  2. 霍小玉豆瓣網
  3. 《霍小玉傳奇》騰訊網
  4. 於是成了傳說,
  5. 霍小玉360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