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民視]快新聞/兒童MIS-C增8例! 2人合併輪狀、黴漿菌病毒[2022/07/29 ]:羅一鈞說明今天兒童重症個案比較多,共有8例全部都是MIS-C個案(多重系統發炎症候群),5歲以下的有6位;2位分別是8歲和11歲,5位是男生;3位是女生,很多是5月到6月確診新冠,6月到7月出現MIS-C症狀。
- 羅一鈞說明,今天3位還在住院的MIS-C兒童個案中有2位是算首見合併其他病毒或是細菌感染,一位是輪狀病毒和一位是黴漿菌病毒。
歌妓(geisha)是中國古代對以歌舞為職業的女性的稱呼,古代還有歌伎、歌女、歌姬、謳者等稱呼。
- 像中國古代其他類型的藝人一樣,歌妓的社會地位低下。
- 歌妓多在教坊 、勾欄 中表演歌舞。
- 有些歌妓是王公、顯貴家中的家妓,除了用作宴客、娛樂外,貴族們還以她們作為身份、財富的象徵。
- 還有些歌妓為宮廷中的歌妓。
- 古代稱以歌舞為業的女性為歌妓,也有歌伎、歌姬等稱呼。
- 古漢語中「妓」字既可代表女性藝術表演者,也可代表女性性工作者,在古代漢語中歌妓的「妓」字是指女性的藝術表演者,而非女性性工作者。
- 後來「妓」字在漢語中變成「女性性工作者」的同義詞,因為歌妓是指古代以歌舞為業的女子,並非妓女,為免引起誤會,就多用「歌伎」或「歌姬」。
- 歌女是中國近代對以唱歌為職業的女性的稱呼,古代則有歌妓、謳者、歌姬等稱呼。
- 像中國古代其他類型的藝人或藝妓一樣,歌妓的社會地位低下,她們多在教坊或妓院表演,近代再加上夜總會、舞廳等,有些(但不一定都)會提供性服務。
- 以歌唱維生的女子; 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鄉尋〉詩:「當杯已入手,歌妓莫停聲。」也作「歌姬」、「歌伎」。
- 以歌唱為業的妓女; 唐·杜甫《宴戎州楊使君東樓》詩:「座從歌妓密,樂任主人為。」
- 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畿輔‧建酒樓》:「既而又增作五樓……而五樓專以處侑酒歌妓者,蓋仿宋世故事。」
- 朱自清《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秦淮河上原有一種歌妓,是以歌為業的。」
日本的[藝妓]是更專業的歌妓
- 藝妓、切腹、相撲」至今仍是日本傳統的象徵為世人所皆知。
- 最想令人一虧究竟的神秘日本文化,是穿著華美的和服、跳躍在指尖的三味弦琴、搖曳生姿的舞蹈身段,用眼神就能顛倒眾生的女子──藝妓。
- 藝妓的神秘主要在於她們臉上厚厚的白色脂粉,和她們身上知識與藝術的混合氣息,她們在客人面前保持著委婉而堅決的矜持,顧盼之間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曾被稱為日本文化與藝術的縮影。
- 最令人稱奇的是藝妓的談話藝術,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幾乎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她們懂得如何迎合男人的自尊心,善於察言觀色,了解男人的情緒。
- 日本藝妓非性工作者,其工作內容除為客人服侍餐飲外,主要以舞蹈、演唱、演奏等方式活躍席間氣氛,也會接待女性客人,白臉妝、日本髮的頭套、身穿振袖和服為造訪京都的觀光客所憧憬,近年來幾乎多為公司招待客戶或是觀光為目的等。
- 在傳統日本,把沒有經過藝術培訓而在酒席倒酒的女性稱為──酌婦,社會地位低微。
- 賣藝且賣身的女子稱為──女郎、遊女,級別最高的稱──太夫、花魁。
- 年輕貌美,且於茶道、和歌、舞、香道等諸藝皆有不俗的造詣,服務對象只限於達官貴人,達官貴人亦以客禮待之,所以社會地位相對較高。
- 藝妓的真正身份是藝人,主要工作是待客作藝,在東京等關東地區稱為──芸者(げいしゃ,Geisha);見習階段稱半玉、雛妓。
- 在京都、大阪等關西地區則稱為──芸妓、芸子(げいこ,Geiko);見習階段稱舞妓、舞子(まいこ,Maiko)。
- 日本的藝妓文化雛形從17世紀開始,當時著名神社附近聚集很多的商店,在這些店工作的女服務生稱為茶汲女或茶點女,有些茶汲女會用歌曲、舞蹈的商業手法來吸引客人,不斷推陳出新下從由普通茶水屋演變成專業培訓中心的「置屋」。
- 當時是由於妓館人手不夠,從民間招收男子男扮女裝,所以剛開始藝妓多為男性,後來逐漸到清一色的女藝妓。
- 無論是藝妓、舞妓,兩者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講究的化妝與服飾了,尤其是白色厚重的妝容,用的是一種專門畫白妝的白色顏料,但這種顏料並不是很好清洗,而且比較傷皮膚,所以卸妝時必須十分徹底。
- 初級舞妓一般只塗抹下嘴脣,藝妓則是全化,隨著級別越高嘴脣所占面積也會越來越大。
- 至於白妝所代表的意義有幾種說法,東方對女性的審美觀喜歡白皙的皮膚,再加上白色底妝,能讓紅色嘴脣更加豔麗,因此選擇以白妝示人,藝妓塗了白妝之後,比較看不出臉上的喜怒哀樂,也宛如帶了一層面具,十分耐人尋味。古代認為白粉、紅色胭脂都是高價品,因此也是富貴的象徵。
- 白妝除了臉部之外,還一路延伸到頸子,尤其後頸更饒富特色。沿著耳朵下方先畫上兩道向中間略微傾斜的直線,中間則有「二本足」、「三本足」的畫法,正面看上去宛如兩隻腳或三隻腳。一般來說,二本足比較常見,三本足用於叫特別隆重的日子,比方說藝妓學校開學時,後頸便會畫上三本足。
- 4舞妓多穿「振袖」長度大約到腳部,腰帶也是長腰帶,花樣華麗;藝妓以「留袖」為主,長度大約到臀部,腰帶為短結,花色簡單樸素,級別越高越素雅。
- 藝妓的表演大致可分為「立方」和「地方」兩種。
- 「立方」是指舞蹈為主的表演者;「地方」是演唱「長唄」、「清元」等歌曲、演奏太鼓、三味線等的表演者。
- 因為地方類的表演難度較高,需要長時間訓練後才能勝任,因此多由資深的藝妓擔任。
- 顧客給予藝妓的演出費用稱為「線香代」或「玉代」;京都一帶特稱「花代」。
- 中村喜春就是這樣一位千嬌百媚、讓人癡狂的藝妓,也是特有日本傳統文化的絕美使者。
- 中村喜春1913年出生在東京銀座,父親是醫生,家教一向十分嚴格。
- 中村喜春在東京生活時,經常流連於歌劇院和舞館等地,被那些濃妝艷抹的表演者所深深吸引,並由此對藝妓產生了濃厚興趣。
- 15歲那年,她不理父母反對毅然投身藝妓行列,在餐廳、舞廳等娛樂場所唱歌跳舞,與台下客人打成一片,從此聲名鵲起。
- 欣賞中村喜春表演的客人大都非富則貴,除了本地的明星和巨富外,當年曾出訪日本的著名影星卓別林、棒球巨人巴布 • 魯思和法國畫家吉恩•科克托等也是她的捧場客。
- 1940年,27歲的中村喜春嫁給了一名日本外交官,可惜丈夫在緬甸工作時認識了一名當地女子,還不惜冒著重婚罪的罪名打算把那名女子娶回家。
- 性格剛烈的她無法容忍丈夫的不忠,兩人最終以分手收場。
- 婚變後的中村喜春並沒有自暴自棄,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當藝妓,並以出色的三弦琴技,為當時了無生氣的日本舞壇注入了新的姿采。
- 1956年,中村喜春帶著兒子移居美國,甚至還擔任過歌劇《蝴蝶夫人》的顧問。
- 對老一輩美國人來說,中村喜春可謂日本光輝時代的象徵,甚至是神秘日本藝術的化身。
- 憑著獨特的氣質,中村喜春逐漸為人熟悉,各大傳媒相繼邀請她接受訪問。
- 1983年,已經70歲的她推出自傳《東京藝妓回憶錄》,講述她是戰前唯一能講英語的藝妓的傳奇故事。
- 中村喜春2004年在紐約與世長辭,享年90歲,告別了璀璨艷麗的一生。
- 中村喜春的離去,可以說象徵著日本藝妓文化一個時代的終結。 [1]
古代歌妓居然包養才子
- 西晉美男子潘安每次外出時,總吸引女性包圍他的車子並投擲水果,因此衍生出成語「擲果盈車」,而古代除了他之外,還有一名宋朝文人也受女性喜愛,而且仰慕者多為青樓女子,並非他外貌出眾,而是他經常替青樓歌妓寫詞,作品裡道盡她們的辛酸生活。
- 根據《動歷史》報導,北宋著名詞人柳永,原名是柳三變,之後才改名永,在家中排行第七,當時的人又稱他為「柳七」,他出身於仕宦之家,父親柳宜及五位叔父都曾在南唐或宋朝做官,有文學藝術的才能,少年時與兄長柳三復及柳三接並稱「柳氏三絕」。
- 不過柳永個性爛漫,而且還有音樂天份,精通音律,年輕時並沒有考科舉當官的打算,而是仗著家裡有錢,沉迷於青樓喝花酒,還經常幫歌妓酒女作詞,而且當時歌妓若得到柳永幫忙作詞,身價便能漲10倍,因此還有人為此贈予財物,以求填詞。
- 直到30歲左右,柳永才決定考科舉,豈料他竟落榜,因此寫下《鶴沖天》「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且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除了發牢騷外,還表達心中的不滿,及對仕宦和士大夫的輕視,自視沒有功名的卿相,寧願不要浮名。
- 豈料宋仁宗得知後勃然大怒,之後柳永再次應試,而且順利考中進士,但宋仁宗審閱名單時,卻特意將他的名字劃掉,並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指「柳永既然不在乎功名,想去青樓淺斟低唱,那我就成全你吧!」,柳永仕途從此不得志。
- 柳永便靠填詞維生,署名更寫「奉旨填詞柳三變」,表達他的反抗態度,並自稱「白衣卿相」,但由於他沒有正當收入,因此生活過得窮困潦倒,由於柳永當時幫青樓女子填詞,寫出她們的辛酸故事,在宋朝願意關心女性生活的文人非常少見,因此受到歌妓崇拜,得知柳永的生活有困難,她們還會主動拿錢幫助。
- 當時青樓界還傳唱,「不願穿綾羅,願依柳七哥。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中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
- 可見柳永深受青樓女子愛戴,儘管柳永非常有才華,甚至經常被拿來與蘇軾做比較,但在宋史裡卻未有他的傳記,因為在宋朝的傳統思維裡,柳永離經叛道的態度難以被接受,他填的詞甚至被認為淫穢鄙俗,因此受士大夫排斥。
- 柳永50歲左右時,宋仁宗才不再記仇,給他一個屯田員外郎的小官職,當時柳永還特意拜見宰相晏殊,卻反遭鄙視,讓他無奈只能悻悻而歸,因此在官場上並沒有成就,直到他去世,無親人祭奠,青樓女子便幫他安葬,每年清明時還會相約掃墓,又稱作「吊柳會」,並相沿成習,這種風俗一直持續到宋室南渡。 [2]
https://www.xuehua.us/a/5eba9b7686ec4d3d4b24f858?lang=zh-tw
參考來源
- ↑ 陳憶慈. 花街最美的風景!她是日本第一傳奇藝妓,從她的一生看見那些不能說的「行規」與血淚…. 新新聞. 2017-11-13 [2022-07-29] (中文).
- ↑ 鄭玉如. 宋朝最受女人喜歡的才子 長得並不帥 卻能被歌妓包養. 中時新聞網. 2022-07-01 [2022-07-29]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