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電信詐騙
圖片來自ltn

電信詐騙是以通過電話短信以及互聯網連絡作為主要手段的詐騙案件,主要意在獲取被害人的財產、銀行賬戶等隱私信息。

目錄

常見手法

  • 通過亂碼隨機猜測電子郵件後,有電信詐騙犯嘗試偽裝成社交網站官方向被害人的電郵信箱投放垃圾郵件(SPAM),詐騙集團藉此騙取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俗稱網路釣魚,真正的社交網站應該不會使用這種方式通知用戶。
  • 通知被害人中獎了,但若要領獎事主必須先匯出費,然後才能拿到獎金
  • 假冒被害人的親友、同事、客戶等關係人,要求被害人交出財物,或存入騙徒指定的銀行賬戶
  • 通過電話或網絡訂貨,以空殼公司或虛假身份收貨,獲付款信用期記賬,到期拒付或失蹤
  • 冒充銀行推銷電話,推介借貸服務,當有人上釣,就會被要求到「財務中介」填寫、簽署大量繁複文件,借款人本金扣除中介「手續費」後所餘無幾,卻要承擔高額還款,即變種高利貸
  • 通過電話或短訊冒充自己是政府機構、銀行、警察局、法院、檢察院等公共機構,謊稱被害人捲入了一起經濟大案,需要將對方的財產轉入某一特殊賬戶進行財產保全,並威脅恐嚇其不得將該情況和任何第三者透露,利用受害人對公共機構的高度信任,誘騙其將錢轉賬或匯入詐騙集團的銀行賬戶內。
  • 透過社交媒體結識異性,當雙方建立友誼或網上情侶關係後,騙徒假稱有禮物寄給她,要求提供地址,再假扮速遞公司職員要求支付關稅[1]

技術

犯罪分子為了隱藏自己的身份,通常在境外使用網絡電話進行呼叫使警方難以追蹤,犯罪分子還會使用改號軟件修改來電顯示號碼來以假亂真,短訊詐騙的犯罪分子則會使用偽基站向周邊的手機用戶發送短信以繞過運營商的攔截。

氾濫情況

台灣警政署的資料顯示2017年的全台詐騙犯罪中有約45%是電信詐騙類,約1萬700件,也引起是否罪刑過輕的討論許多人只被關兩三年就出來。而人口1.2億的日本依2018年資料顯示有1.6萬件,破案抓獲的嫌犯約2747人,也不能說不低且還是有大量逃犯在逃,另一方面被銀行人員或警察發現異常而及時阻止的案件有1.4萬多件,2019年發生有36名日本人組織的詐騙團體在菲律賓透過跨國合作被捕,抓捕跨國電信機房難題透過多國警力協調的模式成為趨勢。

香港警務處表示,2018至2019年共接獲1,190宗網上情緣騙案,共涉款逾6.7億元;2020年首季184宗,損失金額共約362萬元;2020年1至8月有約10500宗,比2019年同期上升約一倍。

參考文獻

  1. 聾啞人士成情騙目標 苦主失財30萬. [2020-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