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雨 天》是近代著名詩人、哲學家泰戈爾所寫的一首詩歌。

目錄

作品

烏雲很快地集攏在森林的黝黑的邊緣上。
孩子,不要出去呀!
湖邊的一行棕樹,向暝暗的天空撞着頭;羽毛零亂的烏鴉,靜悄悄地棲在羅望子的枝上,河的東岸正被烏沉沉的暝色所侵襲。
我們的牛系在籬上,高聲鳴叫。
孩子,在這裡等着,等我先把牛牽進牛棚里去。
許多人都擠在池水泛溢的田間,捉那從泛溢的池中逃出來的魚兒,雨水成了小河,流過狹街,好像一個嬉笑的孩子從他媽媽那裡跑開,故意要惱她一樣。
聽呀,有人在淺灘上喊船夫呢。
孩子,天色暝暗了,渡頭的擺渡船已經停了。
天空好像是在滂沱的雨上快跑着;河裡的水喧叫而且暴躁;婦人們早已拿着汲滿了水的水罐,從恆河畔匆匆地回家了。
夜裡用的燈,一定要預備好。
孩子,不要出去呀!
到市場去的大道已沒有人走,到河邊去的小路又很滑。風在竹林里咆哮着,掙扎着,好像一隻落在網中的野獸。 [1]

作者簡介

泰戈爾(1861—1941)印度著名詩人、文學家、作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反現代民族主義者,生於加爾各答市一個有深厚文化教養的家庭,屬於婆羅門種姓。1913年他憑藉宗教抒情詩《吉檀迦利》(英文版,Gitanjaei,即《牲之頌》,1911年出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印度人(也是首個亞洲人)。他與黎巴嫩詩人紀•哈•紀伯倫齊名,並稱為「站在東西方文化橋樑的兩位巨人」。

著名詩集有《故事詩集》(1900)《園丁集》(1913)《新月集》(1913)《采果集》《邊緣集》(1938)《飛鳥集》(1916)《吉檀伽利》(1910)《愛者之禮物》《流螢集》(1928)《岐道》《生辰集》(1941);劇本有《犧牲及其他》《郵局》《暗室之王》《春之循環》;論文集有《生之實現》《人格》;小說有短篇《還債》(1891) 《棄絕》(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還是死了?》(1892)《摩訶摩耶》(1892)《太陽與烏雲》(1894),中篇《四個人》(1916),長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與世界》(1916)《兩姐妹》(1932);重要劇作有《頑固堡壘》(1911)《摩克多塔拉》(1925)《夾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 《死亡的貿易》(1881)《中國的談話》(1924)《俄羅斯書簡》(1931)等。曾經到中國教學。

泰戈爾不僅是一位造詣很深的作家、詩人,還是一位頗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畫家。他一生共創作了二千餘首激動人心、優美動聽的歌曲。其中,他在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時期創作的不少熱情洋溢愛國歌曲,成了鼓舞印度人民同殖民主義統治進行鬥爭的有力武器。《人民的意志》這首歌,於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泰戈爾70高齡時學習作畫,繪製的1500幀畫,曾作為藝術珍品在世界許多有名的地方展出。[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