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隨筆兩題(梁如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隨筆兩題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隨筆兩題》中國當代作家梁如雲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隨筆兩題

「那是你秋天依戀的風,那是你漫山醉人的紅。那是你含情脈脈的心,酸酸甜甜招人疼。」這是唱山里紅的歌曲,抒情好聽。我家小院有棵山里紅,雖沒有漫山醉人的紅,但秋風徐來,一樹圓圓的小果子輕輕晃動,煞是招人喜愛。隨着果實逐漸成熟,鳥雀兒光顧得更殷勤了,從早到晚在枝頭躍來躍去,跳上跳下,迫不及待地想叼上一口這酸酸甜甜的小紅果。

三年前這棵樹移來的時候,我還猶豫不決,蓬蓬勃勃一棵大樹,碗口粗的主幹,鳳凰展翅似的分開兩根枝椏,這麼多姿的奇樹擠栽在小院的角落,舒展不開,很是委屈。再說山里紅是山裡的物種,要是不服水土,就難以養活。可是山渣樹是平原上的稀有樹木,物以稀為貴,人見稀罕物,必定壽命長。「佳木秀諸院」,有棵珍稀的樹木在窗前開花結果,好事一樁。

這棵山里紅和我家緣分不淺,還真給面子,落地有情,根深葉茂,生命力極強,對土壤環境要求不高。年年樹木鬱鬱蔥蔥,果實纍纍,嘉木樹庭,芳草如積,猶如放置一處碩大的盆景。別小看了這一棵平常的山裡紅,卻展示着夏秋不同的情韻景致,一年四季給小院增光添色不少,成了一處人見人愛的風景。

不待春雨飄灑,滿樹就綻放出了點點新綠,絨絨的嫩芽早早地傳送二月春訊

綠葉成蔭的夏季,濃密的樹冠就是遮陽的一片綠雲。有朋自遠方來,一杯清茶放在山楂樹下的石凳上,三、二知己,難得一聚,或下棋,或摜蛋,或憶起三十年前老友,或撿起失落的往事。「觀棋不語真君子」,山楂樹似乎通人氣,明情理,就是樹中君子,居高臨下,靜觀其變,只是知禮識趣,枝葉輕搖,牽動陣陣涼風,同時給勝方負方,送來清爽。

愜意之餘,有人羨慕身邊的這棵山里紅,它自由自在地安然一隅,濃蔭宜人,春華秋實,順其自然,沒有悲歡,不解煩憂,離愁別緒,無動於衷。而人非草木,熟能無情,世間「十事違人常八九」,時光流逝的無奈,給人以深思,也給人希望,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不由得撫枝感嘆道:「如果有來生,我願成為一棵樹」。

人不是樹木,焉知草木無情?也許在草木眼中,人也是無情的。那麼就並非是草木無情了,只是彼此是異類的物種,所謂的情各有不同,難以同道而已。草木未必無情,前蘇聯歌曲《山楂樹》唱道:「哦,那茂密的山楂樹,白花開滿枝頭;哦,你可愛的山楂樹,為何要發愁?」看來情之所至,樹也生愁。 由張藝謀執導,周冬雨等主演的愛情片《山楂樹之戀》,講述了一段真心付出、清純乾淨、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那棵見證這場唯美愛情的山楂樹出神入化,為該片取得1.6億票房,打破國內文藝片票房紀錄,並獲得各項大獎,付出了巨大的貢獻。此樹命運不佳,最終沉入了三峽庫底,但那一枝一葉,一束山楂花,至今仍牽動着多少人的情感。

好花解語,一葉知秋,不知不覺間,密密匝匝小山楂已大如青梅了,漸漸染上紅暈,由叢叢青綠變色淺紅,再到深紅,到老紅。秋風吹涼,一片片黃葉紛飛,遍野秋色中,山楂樹上一串串紅果壓彎了樹枝,似翠玉瓊枝綴滿顆顆紅珍珠,紅的滋潤,紅得醉人,望一眼醉了三分。

「鳴蟬抱葉落,及地有餘聲」,寒蟬淒切,草木凋零,無情的秋雨下個不休,雨後的山楂卻更為鮮艷,更加水靈,更顯得情誼濃濃。一個個山楂呡着小嘴,笑眯眯的掛在枝頭,等待着有緣人。

本地人很少見過這麼大的山楂樹,幾乎所有的遠親近鄰,無論何時到來,總要摸一下,趕上山楂紅了,摘一顆嘗嘗鮮,那是人之常情。不過不是讓人酸掉牙的那種,而是微酸綿甜,糯中帶沙,可口開胃,不吃不知其味之美,吃了還想吃,就隨意採取。

「不讀書來老更閒」,身邊有了這棵山里紅,就不會閒得孤獨,幾乎每天都會在樹下徘徊,或觀察果子的狀況,或摘除生病生蟲的葉子。有時在電腦前打字久了,深感疲憊,便繞樹數匝,醒目解乏。有時純屬閒坐,小鳥不停地鳴叫,歌聲隱隱約約傳來,天籟之音盈耳,一種自然而然的親切感融化在心中,一時竟然周公夢蝶似的忘乎所以,恍惚間,不知道為什麼人好似眼前的樹,樹也好似身邊的人。

一架薔薇滿院香

「刺茉苔,爬溝沿」,剛剛呀呀學語,我就會背誦這首童謠,老了,只記得開頭的這一句,卻經常在腦海里發酵。

小時候老家的小村莊綠水環繞,村里村外常常能看到見這種葉茂花繁的小灌木叢,何止是溝沿上,房前屋後,門側圍欄,籬笆牆頭,一溜一溜的遍地都是這色香四溢小葉花朵。刺茉苔一枝枝長條子不顧一切地攀緣向上,瘋狂地生長,然後弧形拋下,密密匝匝,交叉在一起,河坡疏條懸垂,道旁橫斜披展。鮮花盛開的季節,點綴着鄉村樸素的風景;平時纖枝雜亂,形成一道天然防線,護家、護院、護村莊,美觀實用。

刺茉苔的中文學名野薔薇,可能是這種植物野性十足,無論是栽種或野生,生命力都極其頑強。又名刺蘼、刺莉,撒野似的渾身帶刺。或許薔薇花知道自己「苔花雖然小,也學牡丹開」的姿色,的確攝人心魄,能誘使覬覦者對她賞心着迷,容易讓沾蜂惹蝶者隨手攀折,所以她滿身都長着針刺,用這樣的生存狀態捍衛着自己的尊嚴和美麗,表示出自己的自持自重。不會因花朵嬌小嫵媚,而隨意故弄風騷。她與玫瑰和月季一樣,都是花中君子,在彰顯着「引葉翠帷重,濃花紅錦張」的同時,念念不忘保持自己的個性、品格,讓人愛之有加,敬之愈切。

在許許多多的花兒都爭艷鬧春的時候,只有這薔薇花不去爭先媚俗,「不是占春遲,羞被群花見」,薔薇花在寂靜的一隅抽綠綻芽,在繁華的邊緣默默地靜候。當眾花顏色落盡,人們惜春之際,她姍姍來遲,應時綻放出自己的美麗,安謐寧靜地挽留住一片春色,從容淡定地慰藉着世人傷春的情懷。

「紅殘綠暗已多時,路上山花也則稀。藞苴余春還子細,燕脂濃抹野薔薇。」(楊萬里《野薔薇》)雖然野薔薇自古就是佳花名卉,但她脫俗超然,不羨慕牡丹的富態,也不嫉妒玫瑰的香艷。她像鄉村貧窮人家的女兒一樣不嬌貴,不奢靡,端莊淡雅,潑皮強健,不計得失,笑對榮辱。野薔薇喜陽光,耐半陰,耐寒冷,在野外荒郊無人問津,在田邊路旁任憑風吹雨打,在極其瘠薄的土圵中也可以正常生長,自由自在的展示着堅貞純情,毫無遺憾的演繹着自己平凡的一生。

老家離城十二里,村子裡有三間茅草房是我出生的地方,有許多童年的小夥伴們等着我下鄉爮樹掏鳥窩,所以我常常愛回老家。特別到了春夏,回到鄉村,泥路旁、田睦邊、小河畔、院牆外,一簇簇的刺茉苔迎面撲來,粉紅的、乳白的、鵝黃的、大紅的,花色各異,形態萬千,在梢頭含笑賣俏,大大方方,任憑觀賞,隨意採摘。野薔薇在淮北地區分布很廣,遍地開花,很普通,但是在我心裡,故鄉的的薔薇花卻是永遠抹不去的鄉愁。 半個世紀過去,小村莊早已失去了本來面目,河溏溝渠不見了,人多房擠,牆屁股抵着牆屁股。薔薇花也成了稀有品種,野生的沒有了存活環境,家種的瀕臨絕跡,偶爾見到一、兩棵,也像棄兒一般,萎蔫在角落裡,打不起精神。

清明節前給父親上墳,兩行老淚縱橫,為仙逝的父親,為消失的小村莊。我獨自一人,徬徨在小村莊折遷後的破磚碎瓦堆里,苦苦尋覓幾輩相處的鄉鄰鄉親,只有一隻似曾相識的老鴰飛過。可憐巴巴的希望找到野薔薇的一節殘根,撥拉出半枝嫩苗,好像那就是我的鄉情之葉,鄉愁之根。沒想到這生命力頑強的野花,竟然不留下來一點痕跡,不給我一絲一毫的念想。眼前一大片廢墟,始終在冷嘲我,捉弄我,時不時絆我一下。

「白髮戴花君莫笑。」正是這種薔薇情結,在我家不大的住宅周邊,前牆後院種植了一株株野薔薇,陪伴着我的晚年。冬天也不落葉,一到春天,就開始發出新芽,每年四、五月間,爬滿門柱的薔薇在暖烘烘的陽光照射下,曲曲折折的藤蔓,一夜之間就能萌發出多條新枝,很快竄出三、五尺。「百丈薔薇枝,繚繞成洞房。」幾天之後,滿枝新綠,嬌嫩欲滴。經過暮春的微雨朝露滋潤,沒有幾天,枝頭就掛上了一簇簇小小的蓓蕾,一簇並長着五、六個花苞。

五月,或許是四月底,花蕾就可能竟次開出朵朵鮮花,薔薇花盛開時,淡妝濃抹,燦爛芬芳,前院薔薇花世界,後面薔薇花海洋。「無力薔薇臥曉枝」,此花被譽為有詩人般的浪漫氣質,雨後清晨,繁花帶,她以特有的形態開得極艷,滿目嬌柔,技壓群芳,盡顯風流,確是一番好景象!

「朵朵精神葉葉柔,雨晴香拂醉人頭。石家錦幛依然在,閒倚狂風夜不收。」唐代杜牧的這首小詩,入木三分地描畫了薔薇花開時難得的意境,讓人回味無窮。倘若把詩中「石家」改為「梁家」,我家院子前後的薔薇當然也如錦帳,呈現出一幅青嵐繚繞、奼紫嫣紅的畫面。

這樣的好日子一直延續着,直到夏末,或者初秋。「香雲落衣袂,一月留余香」,濃花紅錦的美色,梵音如縷的香氣,真是讓人流連忘返。薔薇花,開了又謝,謝了又開,前赴後繼,年年如此,像我的祖輩,像我的父輩,或許就像我這一代,又像我的下一代。若有一株薔薇枯死了,肯定還會長出新的薔薇,每一株薔薇的根已經延伸到地下很深很遠的地方。雖然薔薇花也會凋零,但她已經在我的心中落地生根,永久綻放。

寫於 2O24年5月18日

[1]

作者簡介

梁如雲,原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阜陽地委宣傳部副部長、《阜陽報》總編輯、安徽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