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隋書·賀婁子干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隋書·賀婁子干傳出自《隋書》是唐代魏徵主編的紀傳體史書。「二十四史」之一,全書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紀五卷,列傳五十卷,志三十卷。《隋書》由多人共同編撰,分為兩階段成書,從草創到全部修完共歷時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棻提出修梁、陳、北齊、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議。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編修,但數年過後,仍未成書。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徵「總知其務」,並主編此書。《隋書》的作者都是飽學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1]

原文

賀婁子干,字萬壽,本代人也。周武帝時,釋褐司水上士。大象初,進爵為伯。及尉遲迥作亂,子干與宇文司錄從韋孝寬討之。遇賊圍懷州,子干與宇文述籌擊破之。高祖大悅,手書曰:「公受命誅討,應機蕩滌,聞以嗟贊,不易可言。」其後每戰先登,及破鄴城,與崔弘度逐迥至樓上。進位上開府,封武川縣公,邑三千戶。開皇元年,進爵巨鹿郡公。其年:吐谷渾寇涼州,子干以行軍總管從上柱國元諧擊之,功最優,詔褒美。高祖慮邊塞未安,即令子干鎮涼到。明年突厥寇蘭州子干率眾拒之至可洛峐山與賊相遇賊眾甚盛子於阻川為營賊軍不得水數日人馬甚隱敝縱擊大破之其年,突厥復犯塞,以行軍總管從竇榮定擊之。

子干別路破賊,斬首千餘級,高祖嘉之,遣通事舍人曾威齎優詔勞勉之。子干請入朝,詔令馳驛奉見。高祖以隴西頻被寇掠,甚患之。彼俗不設村塢,敕子干勒民為堡,營田積穀,以備不虞。子幹上書曰:「隴右之民以畜牧為事,若更屯聚,彌不獲安。只可嚴謹斥候,豈容集人聚畜?請要路之所,加其防守。但使鎮戍連接,烽候相望,民雖散居,必謂無慮。」高祖從之。俄而虜寇岷、洮二州,子干勒兵赴之,賊聞而遁去。高祖以子干曉習邊事,授榆關總管十鎮諸軍事。歲餘,拜雲州刺史,甚為虜所憚。後數年,突厥雍虞閭遣使請降,並獻羊馬。詔以子干為行軍總管,出西北道應接之。還拜雲州總管,以突厥所獻馬百匹、羊千口以賜之。母憂去職。朝廷以榆關重鎮,非子干不可,尋起復視事。十四年,以病卒官,時年六十。高祖傷惜者久之,賻縑千匹,米麥千斛,贈懷、魏等四州刺史,諡曰懷。 (節選自《隋書•賀婁子干傳》,有刪改)

譯文

賀婁子干,字萬壽,本是代地人。周武帝時,他開始做官時被任命為司水上士。大象初年,晉爵為伯爵。到尉遲迥造反作亂時,賀婁子干與宇文司錄隨從韋孝寬討伐叛軍。遇上賊人包圍了懷州,賀婁子干與宇文述等人打敗子叛軍。高祖很高興,親自寫信說:「你接受命令討伐反賊,順應時機消滅賊寇,我聽到消息十分欣喜,但不知道如何稱讚。」賀婁子干此後每次作戰,必先登城,等到攻打鄴城時,與崔弘度追趕尉遲迥到樓上。賀婁子干升任為上開府,封為武川縣公,食邑三千戶。開皇元年,賀婁子干晉爵為巨鹿郡公。這年,吐谷渾進犯涼州,賀婁子干以行軍總管身份隨上柱國元諧攻打吐谷渾,功勞最大,皇上下詔書褒獎。

高祖擔心邊塞不安,就令賀婁子干鎮守涼州。次年,突厥進犯蘭州,賀婁子干率部抵抗,至了可洛垓山,與突厥軍相遇。賊人很多,賀婁子干阻斷河流安營紮寨,突厥軍幾天喝不到水,人馬很疲憊,賀婁子干發兵進擊,大破突厥軍。這年,突厥人又進犯邊塞,賀婁子干以行軍總管身份,隨竇榮定反擊他們。賀婁子干從另一條路打敗突厥軍,斬首一千多級。高祖嘉獎他,派通事舍人曹威送去詔書,慰勞、勉勵他。賀婁子干請求入朝,有詔讓他沿驛道來見。高祖因隴西頻頻被侵犯搶掠,很擔憂。那裡的風俗不設村子,高祖命令賀婁子干率領百姓築城堡,經營農事,積累糧食,以防備意外的事情發生。

賀婁子幹上書說:「隴右百姓以放牧為生,如再聚居,他們會更加不安。只能嚴密偵探,豈容他們聚集人馬?請讓我在重要路口,加強防備。只要鎮守之所相連接,烽火能夠相望,百姓雖然散居,也沒什麼可擔心的。」高祖聽從了他的建議。不久,胡人侵犯岷州、洮州,賀婁子干統兵趕去,賊人聞訊逃走。高祖因賀婁子干通曉邊疆的事情,授他榆關總管十鎮諸軍事,過了一年多,授他雲州刺史,很為胡人所懼怕。幾年後,突厥的雍虞閭派人來請求投降,並獻羊馬。有詔以子干為行軍總管,出西北道接應他。回來後,授賀婁子干為雲州總管,把突厥人所貢獻的馬百匹、羊千隻賜給他。因母喪離職。朝廷因榆關是重鎮,非子干鎮守不可,不久他就應召赴任官職。開皇十四年(594),賀婁子干因病在任上去世,時年六十歲。高祖傷心嘆惜很久,賜他家人縑千匹,米麥千斛,追贈他為懷州、魏州等四州刺史。諡號為「懷」。[2]

作者簡介

魏徵(魏徵)字玄成(公元580年-公元643年2月日),鉅鹿郡(一說在今河北省巨鹿縣,一說在今河北省館陶縣)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