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隋書·源雄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隋書·源雄傳出自《隋書》,是唐代魏徵主編的紀傳體史書。「二十四史」之一,全書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紀五卷,列傳五十卷,志三十卷。《隋書》由多人共同編撰,分為兩階段成書,從草創到全部修完共歷時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棻提出修梁、陳、北齊、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議。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編修,但數年過後,仍未成書。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徵「總知其務」,並主編此書。《隋書》的作者都是飽學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1]

原文

源雄,字世略,西平樂都人也。祖懷、父纂,俱為魏隴西王。雄少寬厚,偉姿儀。在魏起家秘書郎,尋加征虜將軍。屬其父為高氏所誅,雄脫身而遁,變姓名,西歸長安。周太祖見而器之,賜爵隴西郡公。後從武帝伐齊,以功授開府,改封朔方郡公,拜冀州刺史。時以突厥寇邊,徙雄為平州刺史以鎮之。未幾,檢校徐州總管。及高祖為丞相,尉遲迥作亂,時雄家累在相州,迥潛以書誘之,雄卒不顧。高祖遺雄書曰:「公妻子在鄴城,雖言離隔,賊徒翦滅,聚會非難。今日已後,不過數旬之別,遲能開慰,無以累懷。徐部大蕃,東南襟帶,密邇吳寇,特須安撫。藉公英略,委以邊謀,善建功名,用副朝委也。」迥遣其將畢義緒據蘭陵,席毗陷昌慮、下邑。雄遣徐州刺史劉仁恩擊義緒,儀同劉弘、李琰討席毗,悉平之。陳人見中原多故,遣其將陳紀、蕭摩訶、任蠻奴、周羅目侯、樊毅等侵江北,西自江陵,東距壽陽,民多應之,攻陷城鎮。雄與吳州總管於顗、揚州總管賀若弼、黃州總管元景山等擊走之,悉復故地。東潼州刺史曹孝達據州作亂,雄遣兵襲斬之。

進位上大將軍,拜徐州總管。後數歲,轉懷州剌史,尋遷朔州總管。突厥有來寇掠,雄輒捕斬之,深為北夷所憚。伐陳之役,高祖下冊書曰:「於戲!唯爾上大將軍、朔方公雄,識悟明允,風神果毅。往牧徐方,時逢寇逆,建旗馬邑,安撫北蕃。嘉謀絕外境之虞,挺劍息韋鞴之望。沙漠以北俱荷成恩呂粱之間罔不懷惠但江淮蕞爾有陳僭逆今將董率戎旅清彼東南是用命爾為行軍總管。往欽哉!」於是從秦王俊出信州道。及陳平,以功進位上柱國。賜子崇爵端氏縣伯,褒為安化縣伯,賜物五千段,復鎮朔州。二歲,上表乞骸骨,征還京師,卒於家,時年七十。(選自《隋書•源雄傳》)

譯文

祖父源懷、父親源纂,都是魏國的隴西王。源雄年輕的時候,為人寬宏仁厚,儀表英俊魁梧。起初在魏國作秘書郎,不久便提升為征虜將軍。當他的父親被高氏殺害時,源雄逃跑了,改姓換名,西歸長安。周太祖見了,非常器重他,賜封他為隴西郡公。以後跟隨周武帝攻打齊國,因為有功,源雄被授予開府,改封為朔方郡公,並被拜為冀州刺史。那時突厥族侵犯邊境,朝廷於是就調遣源雄為平州刺史,以鎮守邊境。不久,他檢校徐州總管。高祖做丞相時,尉遲迥謀反叛亂。那時源雄一家長期居住在相州,尉遲迥暗地裡用書信引誘他一同謀反,源雄始終不理會。高祖送給源雄書信說:「你的妻子和兒女都在鄴城,雖說與你暫且分開,但是只要剷除消滅了盜賊刁徒,你們一家團聚相會是不難的。

這以後,也不過是幾十天的分離,晚些時候你們全家就能歡聚,不要因此而過度思念。徐部這個大州縣,是東南方的軍事屏障,而且接近吳地敵寇,須特別安撫。憑藉你的雄才偉略,委任你鎮守邊塞的重任,好好地建功立業,你是不會辜負朝廷的委任的。」尉遲迥派遣他的將領畢義緒據守蘭陵,席毗攻陷了昌慮和下邑兩地。源雄便派遣徐州刺史劉仁恩攻打義緒的部隊,並調遣儀同劉弘、李琰一齊攻打席毗的軍隊,全部平定了叛軍。陳朝人看見中原多戰事,派遣將領陳紀、蕭摩訶、任蠻奴、周羅目侯、樊毅等侵犯江北,西面起自江陵,東面到達壽陽,許多民眾也都起來響應,攻陷了沿江的許多城鎮。源雄與吳州總管於豈頁、揚州總管賀若弼、黃州總管元景山等打敗了陳朝軍隊,全部收復了失地。後來,東潼州刺史曹孝達據州縣叛亂,源雄派遣軍隊襲擊並處死了曹孝達。

源雄晉升為上大將軍,被拜為徐州總管。幾年後,調任懷州刺史,不久,升為朔州總管。突厥族來侵犯擾掠,源雄就捕捉並斬處了他們,深為北方夷人所懼怕。討伐陳朝時,高祖下策書說:「啊!只有你上大將軍、朔方公源雄,才識高明,判斷正確,而且作風迅奇,果敢堅毅。以前掌管徐部這個地方,當時遇到反賊造反,在馬邑就已立下了軍功,並安撫了北方的少數民族。你的奇謀斷絕了外寇入侵的憂患,拔劍平息了境內刀兵的騷擾。沙漠以北的地方,都承受了你的恩德,呂梁之間的百姓,沒有人不感懷你的恩惠。只是江淮這小地方,陳固僭越叛逆。你現在率領正義的軍隊,到東南方去清除他們,因此就任命你為行軍總管。你就去吧!」於是跟從秦王楊浚前往信州。等到平定了陳地,因為軍功,源雄晉升為上柱國。高祖賜封他的兒子源崇為端氏縣伯,源褒為安化縣伯,賞賜布帛五千段,繼續鎮守朔州。過了兩年,源雄向皇上上表請求退休,被徵召回到京城,最後死在家裡,時年七十歲。[2]

作者簡介

魏徵(魏徵)字玄成(公元580年-公元643年2月日),鉅鹿郡(一說在今河北省巨鹿縣,一說在今河北省館陶縣)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