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隋書·李景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隋書·李景傳出自《隋書》,是唐代魏徵主編的紀傳體史書。「二十四史」之一,全書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紀五卷,列傳五十卷,志三十卷。《隋書》由多人共同編撰,分為兩階段成書,從草創到全部修完共歷時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棻提出修梁、陳、北齊、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議。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編修,但數年過後,仍未成書。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徵「總知其務」,並主編此書。《隋書》的作者都是飽學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1]

原文

李景字道兴,天水休官人也。景容貌奇伟,膂力过人,美须髯,骁勇善射。平齐之役,颇有力焉,授仪同三司。以平尉迟迥,赐爵平寇县公。及高智慧等作乱江南,复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击之,还授鄜州刺史。十七年,辽东之役,为马军总管。及还,配事汉王。高祖奇其壮武,使袒而观之,曰:“卿相表当位极人臣。”寻从史万岁击突厥于大斤山,大破之。后与上明公扬纪送义成公主于突厥,至恒安,遇突厥来寇。时代州总管韩洪为虏所败,景率所领数百人援之。力战三日,杀虏甚众,赐物三千段,授韩州刺史。以事王故,不之官。
   

仁壽中,檢驗代州總管。漢王諒作亂并州,景發兵拒之。諒遣劉嵩襲景,戰於城東。升樓射之,無不應弦而倒。諒復遣嵐州刺史喬鍾葵率勁勇三萬攻之。景戰士不過數千,加以城池不固,為賊衝擊,崩毀相繼。景且戰且築,士卒皆殊死斗,屢挫賊鋒。司馬馮孝慈、司法參軍呂玉並驍勇善戰,儀同三司侯莫陳乂多謀畫,工拒守之術。月余,朔州總管楊義臣以兵來援,合擊大破之。

景智略非所長,而忠直為時所許,帝甚信之。五年,車駕西巡。至天水,景獻食於帝,帝曰:「公,主人也。」賜坐齊王暕之上。楊玄感之反也,朝臣子弟多預焉,而景獨無關涉。帝曰:「公誠直天然,我之梁棟也。」帝每呼李大將軍而不名,其見重如此。會幽州賊楊仲緒率萬餘人來攻北平,景督兵擊破之,斬仲緒。於時盜賊蜂起,道路隔絕,景遂召募,以備不虞。武賁郎將羅藝與景有隙,遂誣景將反。帝遣其子慰諭之曰:「縱人言公窺天闕,據京師,吾無疑也。」後為高開道所圍,獨守孤城,外無聲援,歲余,士卒患腳腫而死者十將六七,景撫循之,一無離叛。遼東軍資多在其所,粟帛山積,既逢離亂,景無所私焉。及帝崩於江都,遼西太守鄧暠率兵救之,遂歸柳城。後將還幽州,在道遇賊,見害。契丹、靺軻素感其恩,聞之莫不流涕,幽、燕人士於今傷惜之。 (選自《隋書》,有刪改)

譯文

李景,字道興,是天水休官人。李景容貌奇異不凡,體力過人,長着漂亮的鬍鬚,驍勇善射。平齊之戰中,李景立下大功,被授予儀同三司之職。因為平定尉遲迥叛亂,被賜予平寇縣公的爵位,等到高智慧等人在長江以南發動叛亂,李景又以行軍總管的身份隨同楊素討伐他們。回來後被任命為鄜州刺史。十七年,遼東戰役中,李景擔任馬軍總管。等到回來後,被安排侍奉漢王。高祖驚嘆他的健壯勇武,讓他袒露上身看了看,說:「憑你的相貌應當身為重臣。」不久李景跟隨史萬歲在大斤山攻打突厥,大敗突厥。後來與上明公楊紀護送義成公主到突厥去,到了恆安,遇到突厥進犯。當時代州總管韓洪被賊人打敗,李景率部下幾百人去救援。李景力戰三天,殺死了很多賊人,獲賜很多物品,被任命為韓州刺史。因為服侍漢王緣故,沒有上任。

仁壽年間,任檢校代州總管之職。漢王楊諒在并州作亂,李景發兵討伐他。楊諒派遣劉嵩襲擊李景,雙方在城東交戰。李景登上城樓射箭,敵軍紛紛應弦倒下。楊諒又派遣嵐州刺史喬鍾葵帶領三萬精銳士兵去攻打李景。李景的戰士不過幾千人,而且因為城池不堅固,被敵人衝擊,相繼坍塌。李景一邊作戰一邊修補,士兵們全都殊死與敵人戰鬥,屢挫敵人鋒芒。司馬馮孝慈、司法參軍呂玉都十分驍勇善戰,儀同三司侯莫陳乂(儀同三司是官職,侯莫陳乂是人名,侯莫陳是少數民族姓氏)很有謀略,擅長防守之策。過了一個多月,朔州總管楊義臣帶領軍隊前來救援,里外夾擊,大破叛軍。

李景的才智謀略並不出眾,但他的忠誠正直被當時的人讚許,皇帝非常相信他。五年,皇帝西巡,到了天水,李景向皇帝進獻食物。皇帝說:「在這兒,你是主人。」所賜座位尊於齊王楊暕。楊玄感叛亂時,朝中大臣的子弟大多都有牽涉,唯獨李景沒有牽涉到此事。皇帝說:「你天生誠實正直,是我倚仗的棟樑啊!」皇帝常常稱呼李大將軍卻不直呼其名,他被皇帝敬重到了這個地步。恰巧幽州盜賊楊仲緒帶領幾萬人來進攻北平,李景帶兵擊破賊軍,斬殺了楊仲緒。當時盜賊蜂起,道路被隔絕,李景於是招募壯丁,以備不測。武賁郎將羅藝和李景有矛盾,就誣告李景將要謀反。皇帝派遣自己的兒子安慰李景說:「即使有人說你覬覦皇宮,想占據京師,我也不會懷疑你。」後來李景被高開道圍困,一個人防守孤城,外無援兵。一年多後,士兵患病腳腫而死的十有六七,李景一一安撫他們,一個士兵都沒有叛變。遼東的軍事物資大多都在李景的治所,糧食布帛堆得像山一樣。即使遭逢戰亂之後,李景也沒有占為己有。等到皇帝在江都駕崩,遼西太守鄧暠帶兵救援李景,他才回到柳城。後來李景將要回幽州,在路上遇到盜賊,被殺害。契丹、靺軻之人一向感念李景對他們的恩情,聽到這個消息,沒有不痛哭流涕的,幽州、燕地的人到今天還在為他傷心惋惜。[2]

作者簡介

魏徵(魏徵)字玄成(公元580年-公元643年2月日),鉅鹿郡(一說在今河北省巨鹿縣,一說在今河北省館陶縣)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