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隋書·李崇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隋書·李崇傳出自《隋書》,是唐代魏徵主編的紀傳體史書。「二十四史」之一,全書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紀五卷,列傳五十卷,志三十卷。《隋書》由多人共同編撰,分為兩階段成書,從草創到全部修完共歷時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棻提出修梁、陳、北齊、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議。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編修,但數年過後,仍未成書。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徵「總知其務」,並主編此書。《隋書》的作者都是飽學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1]

原文

李崇字永隆,英果有籌算,膽力過人。周元年,以父賢勛,封回樂縣侯。時年尚小,拜爵之日,親族相賀,崇獨泣下。賢怪而問之對曰無勛於國而幼少封侯當報主恩不得終於孝養是以悲耳賢由此大奇之。起家州主簿,非其所好,辭不就官,求為將兵都督。隨宇文護伐齊,以功最,擢授儀同三司。周武帝平齊,引參謀議,以功加授開府,封裹陽縣公,邑一千戶。

高祖為丞相,遷左司武上大夫,加授上開府儀同大將軍。尋為懷州刺史,進爵郡公,加邑至二千戶。尉遲迥反,遣使招之。崇初欲相應,後知叔父穆以并州附高祖,慨然太息日:「合家富貴者數十人,值國有難,競不能扶傾繼絕,復何面目處天地間乎!」韋孝寬亦疑之,與俱臥起。其兄詢時為元帥長史,每諷諭之,崇由是亦歸心焉。及破尉遲,拜大將軍,尋進位上柱國。

開皇三年,除幽州總管。突厥犯塞,崇輒破之。奚、契丹等懾其威略,爭來內附。其後突厥大為寇掠,崇率步騎三千拒之,轉戰十餘日,師人多死,遂保於砂城。突厥圍之。城本荒廢,不可守御,曉夕力戰,又無所食,每夜出掠賊營,復得六畜,以繼軍糧。突厥畏之,厚為其備,每夜中結陣以待之。崇軍苦飢,出輒遇敵,死亡略盡,遲明奔還城者,尚且百許人,然多傷重,不堪更戰。突厥意欲降之,遣使謂崇曰:「若來降者,封為特勤。」崇知必不免,令其士卒日:「崇喪師徒,罪當死,今日效命以謝國家。待看吾死,且可降賊,方便散走,努力還鄉。若見至尊,道崇此意。」乃挺刃突賊,復殺二人。賊亂射之,卒於陣,年四十八。贈豫鄔申永澮亳六州諸軍事、豫州刺史,諡曰壯。子敏嗣。 (節選自《隋書·李崇傳》)

譯文

李崇字永隆,果斷而有謀算,膽識氣力超過常人。北周元年,因為他的父親李賢的功勞,他被封為回樂縣侯。當時他年齡尚小,拜爵那天,親族相賀,只有李崇落淚。李賢驚訝地問他為什麼哭,他說:「我對國家無功,卻年幼時封侯,我應報答皇上的恩寵,這就不能來孝敬供養父母終老一生,所以悲痛罷了。」李賢因此大感奇異。李崇應召離家任州主簿,這不是他喜歡的職位,他辭謝不赴任,要求當了率兵的都督。隨宇文護伐齊國,因其功勞最大,提拔他當了儀同三司。周武帝平齊國,延引他參議作戰參謀,因功勳卓著加授開府,被封為襄陽縣公,食邑一千戶。

隋高祖當周朝丞相時,他升任左司武上大夫,加授上開府儀同大將軍。不久任懷州刺史,晉升爵位為郡公,增加食邑到二千戶。尉遲迥謀反時,派使者招李崇同反。李崇開始想響應尉遲迥,後知叔父李穆用整個并州歸附隋高祖,於是他慨然嘆息說:「全家中享受富貴的有幾十人,適逢國家遭難,競不能扶傾繼絕,我又有何面目活在天地之間呢?」韋孝寬也懷疑他與尉遲迥相應,於是與他一起起居。他的兄長李詢當時任元帥長史,每每勸他,李崇因此也歸心高祖。等到擊破尉遲,拜授他為大將軍。不久升任上柱國。

開皇三年,任幽州總管。突厥進犯邊塞,李崇就打敗他們。奚、契丹等國,懼怕他的威力謀略,都爭着歸順。這以後,突厥大舉入侵,李崇率步兵騎兵三千人抵抗,轉戰十幾天,部下多戰死,於是在砂城堅守自保。突厥包圍了他。砂城本來荒廢,不可守御,從早到晚拚死作戰,又沒吃的,每每夜裡出城搶掠突厥的兵營,得到牲畜,以繼軍糧。突厥人怕他,深深戒備,每天夜晚布陣等待。李崇軍苦於飢餓,出城就遇敵,差不多全餓死了,天亮時從城外回到城中的,尚有百把人,然而多有重傷,不能再打仗。突厥人想迫使他投降,派人對李崇說:「如來投降,封你為特勤。」李崇知道難免一死,命令他的士卒說:「我李崇喪失了軍隊,按罪當死,今天我要效命以向國家謝罪。你們看我死後,才能向賊人投降,方便時分散逃走,努力逃回故鄉。如見到皇上說明我李崇的這一心意。」於是持刀突入賊人,又殺兩人。賊人亂箭射他,他死於陣前,時年四十八歲。朝廷追贈他為豫、鄄、申、永、澮、亳六州諸軍事、豫州刺史,諡號為「壯」。其子李敏承襲他的官爵。[2]

作者簡介

魏徵(魏徵)字玄成(公元580年-公元643年2月日),鉅鹿郡(一說在今河北省巨鹿縣,一說在今河北省館陶縣)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