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陶潛去彭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陶潛去彭澤》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五筆》卷一。《容齋五筆》是洪邁編著的一部史料筆記。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原文

晉書》及《南史·陶潛傳》,皆云:「潛為彭澤令,素簡貴,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郵至,縣吏曰:『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即日解印緩去,賦《歸去來》以遂其志。」案陶集載此辭,自有序,曰:「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彭澤去家百里,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欽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勵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在官八十餘日。」觀其語意,乃以妹喪而去,不緣督郵。所謂矯勵違己之說,疑必有所屬,不欲盡言之耳!詞中正喜還家之樂,略不及武昌,自可見也。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2]。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容齋隨筆》[3]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陶潛去彭澤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