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灼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灼瑞
出生 1912年

陳灼瑞(1912—1990年),陳灼瑞,[1]龍巖縣(今新羅區)東肖後田人,民國元年(1912年)9月30日生。少年時代就讀於後田衍新小學,初小畢業後轉讀白土桐岡小學。當時鄧子恢正以該校為基地組織「奇山書社」,宣傳革命道理,使灼瑞從小就受到進步思想的薰陶。民國14年7月高小畢業後,到曹溪陳陂小學任教半年。民國15年初,隨堂舅經香港南渡印度尼西亞(簡稱印尼),在亞沙漢(ASAHAN)當學徒。經過5年的磨鍊後,民國19年才上櫃檯當店員。後在峇都巴拉埠告借300盾印尼幣開了間瑞泰店,經營糖、米、醬油等雜貨。由於他勤儉自礪,講求信譽,由零售到批發,生意越做越大。

人物生平

民國25年,陳灼瑞當選為峇都巴拉僑商總會理事,從此他投身於社會活動,積極參與主持當地僑商募集益華小學基金,由於僑胞支持,管理完善,這間小學發展很快,保證了當地華僑子女能就地入小學接受文化教育。 民國26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愛國僑領陳嘉庚組織南僑總會,籌款支援祖國抗日。陳灼瑞積極參與組建峇都巴拉「中華抗日籌賑祖國委員會」,帶頭並發動僑胞捐款,支援祖國抗日。民國29年8月,灼瑞與蔣秀鳳結成連理。民國31年2月28日午夜,日軍入侵印尼。3月12日,日軍攻占了峇都巴拉,一進村就洗劫店鋪。災難過後,蔣秀鳳就把結婚時用的金耳環拿出來捐助受難僑胞。民國32年上海淪陷時,中國文化界名人巴人(原名王任叔,中共黨員)偕夫人劉岩(在中國解放區搞婦女運動)到印尼峇都巴拉隱蔽,並在這一帶從事抗日工作,陳灼瑞夫婦倆曾秘密探望他們,並協助做好暗中保護工作。 民國34年1月下旬的一天,幾個印(尼)奸帶着一幫日本兵突然把灼瑞抓走,其罪名為「發動捐款抗日,策動華民造反」。灼瑞被打得遍體鱗傷後投入鐵窗,但他堅貞不屈,不吐露真情,一直到民國34年8月日本投降後,才出獄回家。日本投降後,荷蘭殖民者捲土重來,印尼抗荷民族獨立運動蓬勃發展,陳灼瑞出錢出物予以支持。民國37年4月上旬,他與同鄉郭三民邀集了6股東到棉蘭開設聯泰昌公司,灼瑞當經理,經營鋅板、五金等中國貨,批發為主,兼作其他零售,經銷順利,獲利甚豐。他善於團結華僑,幫助僑友,許多僑友都得過他的種種支持資助。因而他在華僑中威望與日俱增,很快被推選為棉蘭華僑總會理事,擔任財政委員。 1950年抗美援朝捐獻活動中,陳灼瑞帶頭向祖國捐獻1萬盾印尼幣。1951年3月,灼瑞回到闊別25年的故鄉龍巖,親身感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朝氣蓬勃的新氣象和人民翻身解放的喜悅心情。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受到經濟-,祖國急需進口橡膠,他便邀了幾個股東,成立英沙納橡膠有限公司收購橡膠,加工成片,轉賣中國。開業3個多月,有兩個股-然提出,要把橡膠轉賣給別國,因為那裡價格高得多,灼瑞斷然表示,可以拆股,自己獨立經營,將橡膠仍然出口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寧可少賺錢,也要支援祖國建設。 灼瑞熱心辦教育。他擔任棉蘭華僑中學、崇文中學的董事長和幾所小學的顧問。棉蘭、崇文中學成了華僑子女文化教育和愛國宣傳教育重要陣地,每年都有不少學生回國學習,參加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 1955年,周恩來總理赴印尼參加萬隆會議。為了保護周總理,印尼僑胞立即動員起來,陳灼瑞三兄弟也專程趕往萬隆,和其他愛國僑胞一起,參加了保護周總理安全的工作。1956年春,中國文化藝術團首次到印尼訪問演出,藝術團接待工作主要由華僑總會負責,灼瑞夫婦全身心投入接待工作,灼瑞負責聯絡、交通、經費,秀鳳則參與組織婦女安排好全團的住吃、並為祖國親人洗燙衣服,做好後勤服務工作,保證全團人員全力演出。1956年7月,陳灼瑞和二弟媳黃賽鳳(棉蘭華僑婦女會副主席)接到中僑委邀請,回國觀光。10月1日上午9時,在中南海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並登上天安門觀禮台,觀看國慶盛典。 1960年,印尼掀起排華浪潮,祖國派船接回受難僑胞,灼瑞協助棉蘭領事組織僑胞返歸祖國。他也將慧珍、慧娟兩個女兒送回國學習。此時,正值國家處於三年困難時期,家鄉群眾生活十分困難,灼瑞聞訊,購買了幾十鐵桶豬油和幾噸麵粉,從新加坡轉運回國,救濟故里後田村民。   1965年,印尼發生「九三○」事件,又一次掀起排華惡浪。1966年初,灼瑞舉家歸國,定居北京。1974年秋,赴香港創業。初到香港創辦華昌進口公司,經銷國內土特產,自任經理。1984年2月19日,龍巖旅港同鄉會正式成立,陳灼瑞被推薦為首任會長。1986年1月5日,舉行第二屆第一次董事會,陳灼瑞擔任同鄉會永遠名譽會長。 陳灼瑞十分熱心桑梓的建設事業。80年代,灼瑞數度返鄉。擔任閩西大學(今閩西職業技術學院)第一屆董事會副會長和海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為閩西大學捐獻了電教設備,兄弟三人給龍巖一中蓋了「瑞南棠圖書館」,還為龍巖二中、龍巖僑中、東肖中學、後田小學、桐岡小學、龍巖師範專科學校、龍巖地區第一醫院、後田飲水供應系統等捐資獻物。為了公益事業,他慨慷解囊,而自己在香港幾年中,中午堅持在公司吃快餐盒飯,一個老式手提公文包從印尼提到北京,再從北京提到香港,用了幾十年。他平日身上現款不超過10元,從不亂花一分錢。 1988年,灼瑞為了直接幫助家鄉發展經濟,長遠造福桑梓,放棄在深圳廈門廣西等地更好的投資環境,堅持派女婿林德星回閩西,創辦了杭華、太華、龍華三家鐵合金廠。這年8月,灼瑞查出身患肺癌,已屬中晚期,可他仍於1989年6月抱病回龍巖參加鐵合金廠點火剪彩儀式。9月上旬,又回鄉參加龍巖一中圖書館落成剪彩儀式。 1990年2月20日,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灼瑞臨終時,對兒女們說:「爸沒留給你們什麼遺產,只給你們留下個形象」。

個人成就

陳灼瑞熱心辦教育。他擔任棉蘭華僑中學、崇文中學的董事長和幾所小學的顧問。棉蘭、崇文中學成了華僑子女文化教育和愛國宣傳教育重要陣地,每年都有不少學生回國學習,參加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陳灼瑞十分熱心桑梓的建設事業。擔任閩西大學(今閩西職業技術學院)第一屆董事會副會長和海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為閩西大學捐獻了電教設備,兄弟三人給龍巖一中蓋了「瑞南棠圖書館」,還為龍巖二中、龍巖僑中、東肖中學、後田小學、桐岡小學、龍巖師範專科學校、龍巖地區第一醫院、後田飲水供應系統等捐資獻物。為了公益事業,他慷慨解囊。

人物評價

 

人們稱頌陳灼瑞的一生不愧為旅居海外華僑的楷模,是愛國愛鄉的典範。 龍巖為紀念僑領陳灼瑞先生誕辰100周年,近日,福建龍巖市在陳灼瑞先生的故鄉新羅區東肖鎮後田村舉行緬懷儀式,以此表達對華僑陳灼瑞先生的無限敬仰和緬懷之情。

  福建省僑聯副主席謝小建,龍巖市海外交流協會會長江棣章及部分老領導,市區一部五僑,香港龍巖同鄉會代表團及部分海外鄉親,東肖鎮政府及各村代表等300餘人參加了此次緬懷儀式。

  陳灼瑞先生是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東肖鎮後田村人,1926年,陳灼瑞南渡印尼經商,十分熱心華社公益活動,熱情服務僑眾,曾數度返梓,關心支持家鄉的文教公益事業,福建省人民政府曾為他及其家族頒發「捐資興學」金質獎章,是海外僑胞的楷模、愛國愛鄉的典範。

  座談會上,新羅區僑聯主席陳琳介紹了陳灼瑞先生的生平事跡,華僑大學原校長吳承業先生、閩西大學原校長郭啟熹先生、龍巖文化研究會會長張惟先生等陳灼瑞先生生前好友先後發言,福建省僑聯副主席謝小建作了重要講話。他們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對陳灼瑞先生作出了高度的評價,共同緬懷了愛國華僑陳灼瑞先生艱苦創業、愛國愛鄉、樂善好施、造福桑梓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跡。大家一致認為,陳灼瑞先生是僑界的楷模,是一位永遠值得我們懷念的著名僑領。

  陳灼瑞先生之子陳進強先生代表陳灼瑞先生家屬講話。他首先對各級僑聯和出席此次座談會的領導、嘉賓表示感謝,感謝大家對其父親的緬懷和紀念。他表示,作為後輩一定會秉承父志,儘自己的最大努力為家鄉人民多做好事,為祖國強大多做貢獻。[2]

參考資料

  1. 陳灼瑞,孔夫子舊書網,2018-02-13
  2. 福建龍巖市舉辦紀念僑領陳灼瑞誕辰100周年活動,中國新聞網網,201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