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華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蘭逸乘

陳子彝

陳子彝(1897~1967) 現代藏書家、學者。原名華鼎,以字行,曾用名蘇民、號眉盦(音:庵 ),別號智寶、眉廠。江蘇崑山人。

東吳大學商科畢業。先後在蘇州、崑山等地圖書館和上海南洋中學圖書館任職。1956年起任上海師範學院圖書館主任、館長。長於版本鑑別。主持編纂館藏古籍叢書和舊平裝、專題、個人著述、地方文獻等書目多種。喜收藏,對古籍精於鑑別,有藏書處名為「帝岡精舍」、「漢書樓」。著有《漢字檢字法》、《中國紀元通檢》、《十進分類法》、《中國常用工具書目錄》、《陳子彝過錄壽陽祁氏原刻本顧亭林年譜》、《陳子彝過錄劉氏嘉業堂本顧亭林年譜》、《寰宇貞石圖目錄》、《眉廠詩稿》、《眉廠印存》等。

人物生平

陳子彝(1897—1967) 名華鼎,號眉盦、蜃廬。崑山陳墓鎮人(今江蘇省崑山市錦溪鎮)。明末陳繼儒後裔。先祖陳元瑛(字仲璵)於清順治(1644年)從青浦朱家角鎮始遷崑山陳墓鎮為一世祖。二十年代初定居蘇州護龍街(今人民路)樂橋堍。[1]

我國近代著名的學者、版本目錄家、考古學家、藏書家和書法家王謇(字佩諍)先生曾經這樣評價陳子彝:「陳子彝(華鼎),崑山陳墓鎮人。長於篆刻,善識鐘鼎、甲骨文,兼長漢碑、南北朝書,臨名碑數十種,均能逼真。能詩文,精鑑別碑刻,版本。三十年來,家園就荒,藏本散盡。以避寇橐筆來滬上,會有不敦氣節之浙人與之同姓名者,余每於大庭廣眾語才士必數君,必稱我吳有氣節之陳某,以別於夫己氏,聞者為我危,弗顧也。子彝授課雲南大學、性好西竺教義,研幾唯識極精,蓋行將焚筆研而證心禪者也。」王謇還在《續補藏書紀事詩》中記述過他與陳子彝的交往:「扶桑蓬島曾經歷,洱海蒼山亦舊緣。過眼雲煙焚筆硯,儒書且棄證心禪。」

陳子彝早年肄業於蘇州草橋中學,曾與王伯祥葉聖陶呂叔湘同窗。後受業於陳志堅胡石予金松岑章太炎。後至上海東華大學商科修業,曾任江蘇省立蘇州圖書館編纂主任。並在蘇州美專、振華女中兼課[2]以及東吳大學、雲南大學任教。

陳子彝出生書香門第,家學淵源,兼及自幼聰明,好學不倦,故凡詩詞書畫、篆刻攝影,無不涉獵和研習。書法宗周金漢魏六朝文字,寫北魏碑版,字勢偏長而蒼勁朴茂,能得近代康有為、于右任筆力敦厚、洗滌凡庸的風姿。寫行書,初師柳公權,後攻褚遂良,嚴整而有風骨,但不失清逸雅麗之內涵。中年後,偶得鄭板橋書法真跡,大喜過望,朝夕臨池,幾乎達到亂真的地步。間寫丹青,能山水,更喜畫墨梅,張大千寄寓網師園時曾指點其寫梅之法,並以紅綠扇箑貽贈,使子彝更沉浸在寫梅的海洋之中,常常以梅花為題,自作書畫遍送好友,先後得其條幅或扇面者有蔣吟秋、王佩諍,陳子清、顧衡如、吳似蘭吳秉彝等。蔣吟秋特作詩以為答謝。他又擅長刻印,追宗秦漢古鉥。曾為魯迅鐫雕筆名印章。面摹刻石碑,尤稱能手,橫豎撇點折,刀刀到家,字字剔清,穩健而瀟灑,沉着而有韻致。原蘇州可園內堆有王士慎詩作書條石四塊,經詳讀後發現尚缺兩塊,即由陳子彝補字刻石,惟妙惟肖,使識者嘆為觀止。

1929年秋,他作為江蘇省教育廳特派日本社會教育考察團成員赴日本考察。通過這次考察,他開始接觸到國外現代公共圖書館發展的趨勢和先進的管理方法。回國後,撰寫了《日本社會教育事業考察記》、《日本圖書館事業一瞥》等若干文章,引起了圖書館界的廣泛重視。之後,他參照美國圖書館學者M·杜威的《十進分類法》,結合蘇州圖書館藏書的實際,對從前沿用的經、史、子、集、叢、新六部分類法進行了大膽地改革,編制了蘇州圖書館「十進分類法」,蘇州圖書館館長蔣吟秋稱此分類之法「間采各家著述,遵循十進之規範,容納《四庫》之精神,因本館所宜,清理積存兩萬八千餘冊,悉以十類編目,使圖書既各守其類,閱者得究其學」。實踐證明,「十進分類法」是當時國內最先進的古籍圖書分類法,從而被廣泛採用。同時他又結合中國文字學、目錄學、版本學、發表了《圖書編目法》、《圖書分類法》、《漢字檢字法》、《中文常用工具書目錄》、《中國紀元通檢》等圖書管理學專著,創造了一整套中國圖書分類索引和管理的方法,一躍成為三、四十年代全國最知名的圖書館學專家之一。[3]

陳子彝對於金石書畫圖書之學,無所不精,亦工詩文,文宗秦漢,詩習陸放翁吳梅村,常以真摯之情,融合在詩文之中,無虛文俗套、無做作之態,讀來清新自然。

陳子彝個性豪放,誠懇熱情,在蘇州圖書館工作的十餘年間中,凡館內攝影工作全由他一人包下。如1932年4月圖書館舉辦的「梅展」、1937年2月舉辦的「吳中文獻展覽會」,與展品紀念冊中的照片,都為其所攝。這些珍貴的資料, 一直傳至今。平時與吳湖帆相處友善,吳所藏曆代名人字畫和古碑拓片、常人不易見到,唯獨信任子彝,請他全部照相留存。

1937年,日寇轟炸蘇州。為了館藏珍貴圖書的安全,館長蔣吟秋召開館務會議議定,選出一批善本及案卷,卡片共51箱,分3次運至東山楊灣鑒塘小學密室及西山顯慶寺滿月閣複壁內保藏,將《古今圖書集成》40大箱和《大藏經》6箱運至南園圓通庵保藏。陳子彝先生顧不上自家妻兒老小,與同仁們冒着生命危險多批護送這些書籍到西山、東山。終因勞累過度,病重於東山,直到第二年春節才回到陳墓與家人團聚。

1938年春,經摯友王佩諍教授向楊永清校長推薦,他到上海應聘擔任東吳大學文理學院中國文學系教授。

1946年9月他再次受聘上海南洋中學,任高中部語文教師兼圖書館主任。1956年調任上海第一師範學院圖書館副主任,同時參加了中國金石篆刻研究社為會員。[4]

陳子彝學識淵博宏達,對於甲骨文、鐘鼎文頗有研究,對於中國古典文學、史學、印度哲學等方面均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詣。他的著作有《眉盦印存六冊》、《吳中文獻二十四種》(與蔣吟秋、王佩諍合編)、《寰宇貞石圖目錄》(與沈勤廬合編)、《紅蘭逸乘》(與王佩諍合編)、《歷代帝王年號纂編》、《陳子彝過錄壽陽祁氏原刻本顧亭林年譜》、《陳子彝過錄劉氏嘉業堂本顧亭林年譜》、《眉廠詩稿》、《眉廠印存》、《中央大學區立蘇州圖書館圖書分類法》、《江蘇省立蘇州圖書館圖書目錄》,《江蘇省立蘇州圖書館館刊》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