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聞笛歌送人之塞上

聞笛歌送人之塞上》明代學者王恭作品,王恭(1343-?),字安仲,長樂沙堤人。家貧,少游江湖間,中年隱居七岩山,為樵夫20多年,自號「皆山樵者」。善詩文,與高木秉、陳亮等諸文士唱和,名重一時。

詩人王曾為他作《皆山樵者傳》。明永樂二年(1404年),年屆六十歲的王恭以儒士薦為翰林待詔,敕修《永樂大典》[1]。永樂五年,《永樂大典》修成,王恭試詩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辭官返里。王恭作詩,才思敏捷,下筆千言立就,詩風多淒婉,隱喻頗深。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雲樵集》四卷,《草澤狂歌》五卷及《風台清嘯》等。

聞笛歌送人之塞上

目錄

白雲樵唱集原序

余家居時聞吾閩之長樂有王先生恭者以詩鳴先生時遯於樵自號為皆山樵者不欲與世接予以故未及見來京師獲與長樂人士通籍於朝者交間於篇牘中獲覩先生所作及有能傳誦其一二者恍若聴張樂於洞庭之野閱武庫所蔵不覺茫然自失已而嘆曰風雅輟響大音不完光岳氣全英雋間出如先生者天固將使之鳴國家之盛豈終窮餓其身使自鳴于山巔水涯與樵歌牧謳相唱和而已哉永樂四年朝廷方開石渠廣延天下士先生以薦至相見於玉堂之署觀其神清體癯須鬢如雪葛巾野服翛然如孤鶴振鷺知為風塵表物得造化清氣蓋多也因坐與之談詩其論五七言長歌律絶句則一欲追唐開元天寳大厯諸君子而五言五選則時或祖漢魏六朝諸作者而為之宋元而下不論也予喜曰朝陽之鳴待先生久矣無何果以詩名徹宸聴得翰林典籍余益信天之所以昌先生之詩者有在而又信詩果不能窮人也退直之暇因得先生合集觀之有所謂白雲樵唱草澤狂歌鳳台清嘯凡若干巻其談道理致則天地造化道徳性命無不臻其妙其模寫物槩則山川風月蟲魚草木無不極其形容其敘人事則興廢得喪戚愉悲樂無不委曲盡其情髙而不浮深而不僻清新而不巧古雅沖澹而有餘味信能合諸家之長而泛溢旁出者也先生間以集征為敘予謂詩以道性情也近世學者多不先以理性情為本而徒區區於筆蹊墨徑之間至或竊古人之陳言成說而掇拾補綴以為工是作者愈多而聲愈下也若先生始自放山水之間不以勢利攖其心其志趣沖澹襟度贍豁固己黙契道妙而又得肆力於學以充平日之所養故流坎隨遇不礙於物蓋由先生道明而涵養性情者得其正故也是以形之詩一皆渾涵忠厚之發不加繩削而自合是豈尋常雕章鏤句者所能彷佛哉先生之詩不患世無知者苐患雖知先生之詩而不能盡窺先生之蘊是亦未知先生也故盡其素行之槩於篇端庶見者得有以考其實焉。

永樂九年春二月吉旦賜進士及第翰林院[2]修撰莆田林環崇璧序。

視頻

聞笛歌送人之塞上 相關視頻

唐詩宋詞最厲害?明朝詩詞表示不服!且看明朝詩詞的魅力
古代詩詞鑑賞-如何讀懂詩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