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閃變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關於漢字的起源[1],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2]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名詞解釋
由於一般用電設備對電壓波動的敏感度遠低於白熾燈,為此,選擇人對白熾燈照度波動的主觀視感,即「閃變」,作為衡量電壓波動危害程度的評價指標。閃變的主要決定因素有:①供電電壓波動的幅值、頻度和波形;②照明裝置,以對白熾燈的照度波動影響最大,而且與白熾燈的瓦數和額定電壓等有關;③人對閃變的主觀視感等。研究表明,人眼對電壓波動頻率8.8Hz 左右最為敏感。
早期電壓閃變的研究主要是波動記錄法,原理是測量出調幅電壓中各個頻率電壓分量,然後據電壓變化的幅度和頻率,畫出分布圖,進而估計閃變值。它是一種近似的方法,結果不盡如人意。隨着電弧爐容量的不斷增加,人們發現電弧爐容量與電壓閃變有直接的聯繫。實驗證明電力系統能夠接受的電弧爐容量大小取決於連接電弧爐變壓器的連接點母線處的三相短路容量,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互降常數預測閃變法和短路壓降法,另外還有最大功率預測法。閃變的預測法只能大致的評估閃變,無法知道閃變的確切值是多少,只有在公共的供電處直接測量才能準確的知道閃變值的大小。
閃變的直接測量
閃變的直接測量儀器主要有以下三種:
(1)英國的ERA 閃變測量儀。它是在整流檢波和一系列的濾波之後,對檢測到的波動電壓值求取1min 的均方根值。
(2)法國的EDF 閃變儀。該閃變儀以閃變劑量作為評價標準,閃變劑量定義如下: 在△t 的時間內(△t=1min)
式中s(t)為波動電壓信號;g(f)為人的眼腦對波動電壓的反應。
(3)IEC 推薦的閃變儀。後文將詳細闡述其工作原理。
閃變值的獲得
閃變的測量應用得最多的有3 種方法:
①模擬式加權濾波器法,數字式加權濾波器法和頻譜分析法。對於模擬濾波器法,它是採用模擬傳遞函數來實現,因而對硬件電路要求較高,設計複雜,二次開發也比較難;
②頻譜分析法。是先利用快速傅里葉變換,獲得0.1~35Hz 之間各個頻率譜線的幅值,然後再按視感度曲線上對應得各個頻率分量上的視感度係數進行等效折算,計算誤差較大;
③數字濾波法。利用數字濾波法計算較複雜,計算量比較大,對CPU 的速度要求足夠快。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從何而來?每個漢字,都是倉頡造出來的嗎?,搜狐,2022-10-01
- ↑ 造字的倉頡,為何叫「倉頡」?甲骨文揭開了顛覆性的一幕,搜狐,202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