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相思·雲一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相思·雲一渦》

作品名稱: 《長相思·雲一渦》

創作年代: 南唐

文學體裁:詞

作者:李煜

《長相思·雲一渦》[1]南唐李煜的作品。李煜,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南唐最後一位國君。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李煜在政治上是一個昏君,在文學上卻是一個文學家,詩人。其主要成就在詩詞上,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如《長相思》,《浣溪沙》等。被俘後,比前期有很大突破,代表作有《虞美人》,《破陣子》,《浪淘沙》等。 [2]

這首詞是描寫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閨怨詞。

「雲一緺,玉一梭」兩句,分寫女子髮式、頭飾之美,用語清新而形象。

「淡淡衫兒薄薄羅」,續寫女子淡雅衣着,雖未明寫容顏,但這種比喻和襯托卻從側面寫出女子的容貌艷麗和氣質高雅。雖只寫衫裙,而通體所呈現的一種綽約風神自可想見。尤其是「淡淡」和「薄薄」兩個疊詞的使用,別具一格,於淺白中見新意,於細微處見匠心。

「輕顰雙黛螺」,寫到這位淡妝女子的表情。輕皺雙眉,似乎蘊含着幽怨。相思懷人之意,於此隱隱傳出,並由此引出下片。這一句突兀其來,直扣人心,不僅突出了女子愁思不解的容態,而且加強和豐富了這種容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輕」字頗有分寸,它適合表現悠長而並不十分強烈的幽怨,且與通篇輕淡的風格相諧調。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寫到這是一個秋天的雨夜,秋風本就催愁,文人亦已多傷秋,更何況有苦雨相和。作者不單寫風,也不單寫雨,而寫風雨交加,更增添了秋夜愁思的悽苦。但是作者覺得這樣的環境烘托仍然不夠,於是風催殘葉、雨打芭蕉,「簾外芭蕉」似乎也有淚滴,秋意不僅更濃,秋思也已更苦,「三兩窠」,又隱約讓人感到女子的孤零寂寞。

「夜長人奈何!」春宵苦短、秋夜嫌長,原只因其一歡一愁。最後一句仿佛是女主人公發自心底的深長嘆息。這嘆息正落在歇拍上,「奈何」之情點到即止,不作具體的刻畫渲染,反添余蘊。聯繫上片的描繪,不僅使人聯想到,這位「淡淡衫兒薄薄羅」的深閨弱女,不僅生理上不堪這秋風秋雨的侵襲,而且在心理上更難以禁受這淒冷氣氛的包圍。

詩詞正文

譯文

一束盤起的髮髻,一根玉簪插在其上,清淡顏色的上衣配上輕盈的羅裙,不知為何輕輕皺起眉頭。

獨自站在窗邊,風聲和雨聲交雜在一起,窗外的芭蕉也是三三兩兩的,這漫漫的寂寥長夜叫人怎麼辦才好。

作者簡介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台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開封),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4]

李煜,南唐第三任國君,史稱李後主。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文及音律均有一定造詣,其中詞的成就最高。內容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第二類為降宋後,李煜以亡國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時期的作品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超過前期」。代表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相見歡》《烏夜啼》《望江南》《子夜歌》《破陣子》等,皆成於此時。此時期的詞作大多哀婉淒涼,充滿憂傷氣質,主要抒發了自己憑欄遠望、夢裡重歸的情感,表達了對往事的無限眷戀。故有詞云:後主雖拙於治國,然在詞中猶不失為南面王!

李煜在中國詞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對後世影響甚大。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李煜文、詞、書、畫創作均豐。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他還極力推廣了澄心堂紙,與與大周后一同修補了《霓裳羽衣曲》。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詞中的名篇。李煜以帝王之尊度過三年「日夕以淚洗面」的囚禁生活,受盡屈辱,嘗盡辛酸,最後被宋太宗用藥毒害而死。這首詞可以看作是他臨終前絕命詞,據說這首詞中抒寫自己的悲恨和懷念故國,因而成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詞中吟詠感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訴說自己的悲劇命運和人生的愁恨,追懷往事,懷念故國,表達了亡國之痛。

公元978年8月13日(農曆七夕),當李煜在其42歲生日那天與后妃們聚會,寫出膾炙人口的《虞美人》時,宋太宗再也不能容忍,賜毒酒毒死李煜,又虛情假意封李煜為吳王,以王禮厚葬於洛陽邙山。並請原南唐舊臣為李煜寫了墓志銘,自己也特詔輟朝三日,以示哀悼。[6]

視頻

【百家講壇】南唐後主李煜(十集全)

詞中之帝——南唐後主李煜

參考來源

  1. 《長相思·雲一渦》賞析. 古詩文網
  2. 李煜. 古詩文網
  3. 《長相思·雲一渦》詩詞正文. 古詩文網
  4. 李煜簡介.詩詞名句網
  5. 李煜 . 古詩文網
  6. 李煜簡介.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