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沙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沙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位於梅江區南部,東鄰梅縣區西陽鎮,南連梅縣區梅南鎮,西接梅縣區程江鎮,北與梅江區三角鎮交界,東南與豐順縣龍崗鎮接壤。 總面積94.7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10月,長沙鎮轄1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梅江區長沙鎮小密村窯下58號。

清代,長沙鎮名為羅衣堡。民國二十年(1931年),為第八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為第二區羅衣鄉。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梅南區。1956年,從梅南分出,成立羅衣鄉。1958年,併入梅南人民公社。1961年,從梅南公社分出,成立長沙人民公社。1987年4月,改設長沙鎮。1988年3月,縣區分設時,劃人梅江區。長沙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00毫米。[1]

2018年1至11月,長沙鎮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280萬元

中文名: 長沙鎮

行政區劃代碼: 441402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

地理位置: 梅江區南部

面 積: 94.76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 1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長沙墟

電話區號: 0753

郵政區碼: 514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1367人(2017年)

車牌代碼: 粵M

歷史沿革

清代,長沙鎮名為羅衣堡。

民國二十年(1931年),為第八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為第二區羅衣鄉。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梅南區。

1956年,從梅南分出,成立羅衣鄉。

1958年,併入梅南人民公社。

1961年,從梅南公社分出,成立長沙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撤銷人民公社建制設立長沙區。

1987年4月,改設長沙鎮。

1988年3月,縣區分設時,劃人梅江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0月,長沙鎮轄1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梅江區長沙鎮小密村窯下58號。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長沙鎮位於梅江區南部,東鄰梅縣區西陽鎮,南連梅縣區梅南鎮,西接梅縣區程江鎮,北與梅江區三角鎮交界,東南與豐順縣龍崗鎮接壤。總面積94.7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長沙鎮境內山巒起伏,高山、丘陵、盆谷交錯。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南面有鱷魚嶂,海拔1010米。

氣候

長沙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00毫米。

水文

長沙鎮地處梅江中上游,梅江河自南向北流過鎮區,分為河東片、河西片。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長沙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石灰石、硅石、花崗岩、鉀、鉛、辭、煤、沙等。

人口

截至2018年,長沙鎮有戶籍人口12921人。

經濟

2018年1至11月,長沙鎮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280萬元;1至10月,長沙鎮糧食產量累計2949噸,蔬菜產量5618噸,水果產量1219噸,水產產量774噸,花卉面積204畝。

社會事業

招商引資

2018年,長沙鎮引進招商引資項目2個。

基礎設施

2018年,長沙鎮完成農村公路硬底化2.85公里,完成Y139線小密村、Y111線上羅村12.641公里路面彎道取直工程和4個行政村(小密村、長沙村、上羅村、下羅村)、3條鄉村線路(Y106、Y139、Y110)道路安全生命線防護工程,在G206國道各個路口安裝減速帶11處、爆閃燈15個。

環境整治

2018年,長沙鎮投入資金96.03萬元,出動4362人次,清運垃圾279.5噸,清理衛生死角782處。拆除危、舊、棄房屋、豬欄、雞舍1700多平方米,拆除亂搭亂建違章建築和非法違規商業廣告、招牌24處170多平方米。完成澄灘村17.05畝老舊危險房屋拆舊復耕復綠工作。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長沙鎮地處梅江河畔,因河床逐年淤積,岸邊出現大片沙灘,人稱長沙壩,故名長沙。

紅色文化

長沙鎮是梅州城區的南大門,1987年就被省民政廳列為革命老區,是梅江區最早的老區蘇區鎮,朱德、陳毅等多位元帥在這裡留下過革命的足跡。

據不完全統計,長沙鎮現有16處紅色遺存。土地革命時期主要有豐梅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遺蹟、紅軍兵工廠舊址、紅軍印刷廠舊址、紅軍醫院舊址(重慶樓)、紅軍藥鋪、紅色碼頭;抗日戰爭時期的小密村大坑角峰嶂(抗日瞭望哨所遺址);解放戰爭時期主要有陳公坪鹿湖頂田屋(梅興豐華縣委機關、獨三大隊部舊址)、陳公坪中村(獨三大隊阻擊戰地點)、大密村埕石火混棚(獨三大隊傷員療傷舊址)、圩鎮永平樓(獨三大隊長沙圩戰役舊址)、游擊隊地下聯絡點等。

風景名勝

羅衣塔

羅衣塔在梅江區長沙鎮上羅村梅江河畔。建於清代。坐北朝南,為平面六角形,七層樓閣式磚室塔。塔身逐層遞減,比例協調,塔各層用稜角磚與拔檐磚相間疊澀出檐。底層門額用麻石構築,隔層分別設有券形和圓形窗。葫蘆形塔剎。塔身外觀比較完整、塔內各層樓梯棚板已腐朽,遊人不可登攀。1987年公布為梅縣文物保護單位。

長沙革命烈士紀念碑

長沙革命烈士紀念園位於梅江區長沙鎮206國道旁。

民國十九年(1930年),梅南老根據地革命先烈及革命群眾在長沙圩被國民黨反動派集體屠殺,共有李思琦、朱達秀、鄭德雲、葉廷章等300多名革命烈士。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據地訪問團粵東分團第二分隊在長沙圩中心為這些烈士建立公墓。1978年,公墓遷建於長沙村黃洞村口大岌頂,並在山頂修建了革命烈士紀念碑。後期在大岌頂登山路口的長沙中心小學設立了紀念館。

長沙革命烈士紀念碑新址建於1978年,占地面積30畝,瞻仰平台2750平方米。紀念館建於2009年,陳列展室面積100多平方米。紀念碑、紀念館合稱長沙革命烈士紀念園。

陳公坪

長沙鎮的陳公坪與豐順馬圖北山嶂、梅縣梅南九龍嶂相連,其地貌狹長陡峭、地勢易守難攻,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成為重要據點之一。豐梅縣蘇維埃政府、紅軍兵工廠、紅軍印刷廠、紅軍醫院等遺址均分布在這裡。大革命時期,東江工農紅軍把150多名傷員病兵轉移到陳公坪叫重慶樓的紅軍醫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