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長江三峽國家地質公園

長江三峽國家地質公園原圖鏈接來自 第一範文網 的圖片

長江三峽國家地質公園國土資源部批准建設的第三批國家地質公園之一。公園中完整而又豐富的地質記錄和集峽谷、岩溶、山水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自然風光無疑讓它成為一本記錄地殼演變歷史的教科書;一個探索大自然奧秘、展示多種峽谷、岩溶地貌的殿堂;一席進行科普教育、了解長江演變和學習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基地[1]

目錄

特色景觀

翟塘峽

又稱夔峽,西起奉節白帝城,東至巫山黛溪,在三峽中以雄著稱。郭沫若有詩云:「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為魁」。峽口夔門南北兩岸峭壁千仞,如刀砍斧削一般,江流光涌於寬僅100餘米的狹窄江道之中,呈現出「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的壯觀景象,所以自古有譽道:「夔門天下雄」。順江而下,迅流湍急,雲天一線,船過其間,遊客會有「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之感。

瞿塘峽山勢雄峻,上懸下陡,如削而成。其中夔門山勢尤為雄奇,堪稱天下雄關,因而有「夔門天下雄」之稱,江水至此,水急濤吼,翻雲滾浪。瞿塘峽北岸一處黃褐色懸崖上,有戰國時代遺留的懸棺洞穴。南岸粉壁崖上的古人題詠石刻,篆隸楷行,造詣各殊,刻藝精湛。

巫峽

西起重慶市巫山縣大寧河口,東至湖北省巴東縣官渡口,峽長谷深,迂迴 曲折,奇峰嵯峨連綿,煙雲氤氳繚繞,景色清幽之極,如一條美不勝收的畫廊。 巫峽幽深奇秀,兩岸峰巒挺秀,山色如黛;古樹青藤,繁生於岩間;飛瀑泫泉,懸瀉於峭壁。峽中九曲迴腸,船行其間,頗有「曲水通幽」之感。巫山十二峰中的神女峰聳立江邊,宛若一幅濃淡相宜的山水國畫,唐代詩人元稹詩云:「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巫峽主要景觀有三台(楚懷王夢會巫山神女的楚陽台,瑤姬受書大禹的授書台,大禹斬孽龍的斬龍台)、八景(南陵山頂「南陵春曉」,楊柳坪「夕陽返照」,大寧河口「寧河晚渡」,清溪河上「清溪魚釣」,寧河渡口「澄潭秋月」,五鳳山上「秀峰禪剎」,城西望夫「女觀貞石」,高塘觀「朝雲暮雨」)和十二峰(即江北岸的登龍、聖泉、朝雲、神女、松戀、集仙六峰,南岸的飛鳳、翠屏、聚鶴、淨壇、起雲、上升六峰)[2]宋代詩人陸游詩云:「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

西陵峽

灘多水急,其中的泄灘、青灘、崆嶺灘,為著名的三大險灘。西陵峽西起香溪口,東至南津關,歷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澤多水急、行舟驚險而聞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經過對川江航道的多年治理和葛洲壩水利工程建成後,水勢已趨於平緩,然綺麗景觀如舊。

主要景觀,北岸有「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南岸有「燈影峽」等。燈影峽出口處,南岸馬牙山上,有四塊酷似《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眾的奇石。郭沫若先生有「玄奘師弟立山頭,燈影聯翩豬與猴」的題詠。船出西陵峽南津關,三百里峽江航程即告結束,長江自此進入中游,視野豁然開闊,江流東去千里,兩岸平野萬頃,「極目楚天舒」,別是一番情趣。清代肖際遠曾發出「此地江山接蜀楚,天鍾神秀在西陵」的感嘆!

視頻

長江三峽國家地質公園 相關視頻

長江三峽之翟塘峽
長江三峽巫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