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長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長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園區概況)原圖鏈接來自 澎湃新聞網 的圖片

長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1991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是吉林省第一個開發區和第一個國家級開發區。歷經20多年創新發展,現已具有了良好的產業基礎、較強的創新能力、優良的生態宜居環境和突出的品牌優勢,是長春市乃至吉林省創新要素的集聚區。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目錄

園區介紹

2016年2月3日,國務院依託長春高新區批覆設立了長春新區,是國務院批覆設立的第17個國家級新區,規劃面積約499平方公里,覆蓋長春高新區、北湖科技開發區、長德經濟開發區、空港經濟開發區,定位於創新經濟發展示範區、新一輪東北振興重要引擎、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區。站在新的起點,長春高新區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開啟了加速轉型升級、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長春高新區是支撐長春新區發展的基礎和龍頭,轄區面積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30萬人,經濟社會發展始終持續向好,是長春新區產業發展的主板塊、科技創新的主陣地、經濟增長的主引擎。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千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超50%,地方財政收入、工業總產值、高科技產業等經濟指標增速超10%。

產業發展

先進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光電技術、軟件大數據、高端服務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全區累計註冊企業總數過萬戶,其中引進外商(含港澳台)投資企業131戶,世界500強投資企業41戶。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動力強勁。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居於國內領先地位,以一汽大眾、一汽轎車等龍頭企業為核心,是吉林省汽車整車及高端零部件研發製造企業的集聚區。奧迪Q工廠自動化和柔性化製造技術全球領先;一汽轎車每年研發投入超過5億元;長春汽車電子產業園被認定為國家級汽車電子產業基地。

新興產業內生動力顯著增強。生物醫藥企業達到400餘戶,產值超過200億元,是亞洲最大的疫苗生產基地和全國最大的基因藥物生產基地;光電子企業達到450戶,產值達到235億元,是國家光電子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中星微電子、易華錄、東軟、中軟等軟件大數據領域知名企業落位,以華為長春雲數據中心為龍頭骨幹,建設了大數據產業核心示範園,較好地支撐了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高端服務業集聚發展規模壯大。軟件服務外包、文化創意及金融類等高端服務業集聚化、規模化發展,年營業收入到超500億元,獲批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國家級文化與科技融合示範基地,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科技服務業區域試點。

科技創新

創新資源豐富。全區各類國家級研發機構達到105個,其中,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10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3個、院士工作站7個。創新體系完善。聯合中關村發展集團共同建立10萬平方米的長春•中關村信息穀創新中心,積極構建「類中關村」創新生態系統;長春市科技大市場技術交易額突破200億元;全區各類孵化機構達46個,建成了長春市雙創中心、擺渡創新工場、網易雲創新創業基地等一批國家級眾創空間、孵化器,在孵企業超千戶,累計畢業企業近600戶。創新環境優越。在東北地區率先啟動「人才改革試驗區」建設,突破性實施七項外籍人才出入境優惠政策,連續發布8批「長白慧谷」英才計劃,累計引進海外歸國人員1000多人,入選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政務服務

國務院賦予新區先行先試的權利,吉林省、長春市制定出台加快新區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賦予市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2000 餘項市級管理權限全部下放到位,真正實現「新區事新區辦」。新區制定出台產業發展、科技創新、金融服務等若干政策,在「一門式、一張網」政務服務綜合改革基礎上,實施「只跑一次」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力打造一流發展軟環境,全力建設東北乃至全國範圍內工作效能最高、審批流程最優、發展環境最好、服務質量最佳、群眾和企業滿意度最高的地區。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長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視頻

長春高新區新舊動能轉換紀實
吉林省永吉經濟開發區形象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