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明燈(路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長明燈》是中國當代作家路維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長明燈
時隔多年,夜晚再次坐在老家的門口,涼風習習,星空璀璨。正望遠方,掠過村前幽幽的廣袤的農田,越過村邊黯黯的曲折的山際,可以看到一座圓潤的錐體山峰,山頂上一盞紅黃的明燈在星光的映襯下分外奪目。也不知這盞明燈亮了多少年,很小的時候就聽大人們指着這盞燈議論,而他們也是經長輩而知道這盞燈的。似乎,自古以來,這盞燈一到夜晚就亮着,照耀着方圓數十里的村莊鄉鄰,成為暗夜不滅的長明燈。
離開家鄉前,無論春夏秋冬,不管冷暖溫涼,每當夜幕降臨,我都會看一看三十里外的這盞長明燈。如果是晴好溫涼天氣,我會長時間地盯着看,長明燈一閃一閃,幾乎能看到火光。紅黃的燈光與繁星爭輝,就是與斜空中最亮的天狼星相比,也毫不遜色,只有當月亮迫近時,長明燈的光輝才會被遮掩。如果是陰天,夜晚的天空被烏雲遮蓋,長明燈分外閃亮,好似在黑暗的天空邊燃起的一個火把。即使是雨雪天氣,我也會往那邊看一下,看能不能在黑夜裡漫天的雨雪中找到那一閃紅黃。
那座圓潤的山叫蓮花山,從家鄉的角度看過去顯得圓潤對稱,完全不同於周圍其他各型各樣的山峰,而且正好在村前連綿起伏的山際線的波谷處,更顯突出悅目。也不知從其他角度看過去,蓮花山的形狀是不是我看到的這樣。蓮花山上有座遠近聞名的寺廟,包括我母親在內的很多善男信女每年都要去拜神。每年秋收過後,母親都會和村里其他人一起,天不亮就出發,步行幾十里到山上廟裡燒香求拜,之後再徒步回家。母親說,去的時候要四個多小時,純上山路就有十多里,下山就快一些。每次,一大早去,中午在寺廟裡吃個齋飯,傍晚下山,要很晚才回到家。
長明燈,就是寺廟點燃的。村裡的傳說是,古時山路難行,而且山下的村莊晚上一片漆黑,為了方便行人走路,也為了附近的村莊晚上能亮一點,寺廟就每天晚上點亮明燈,照耀有需要的人。但這個傳說,也只流傳於我的村子裡,其他地方沒聽說過。
中學的時候,一個夏天的周末中午,閒極無聊,就和幾個同學,騎着自行車,晃蕩地去了蓮花山。到了山下,自行車就成了負擔,我們推着自行車,艱難地爬着據說十五里長的盤山路,一路走走停停,到山頂寺廟的時候,太陽已經在遙遠的山巒上空搖搖欲墜。我們累得快虛脫了,只有透過樹林斜照進寺廟的金色的光輝才能讓我們感覺到千年古剎的神韻。稍稍休息,我們每人向寺廟僧人討了一大碗冷粥,僧人倒也和善,還送了一點小菜。吃完冷粥,我們拜菩薩,抽吉簽,還翻口袋找出僅有的幾個硬幣扔到寶殿的池裡。然後,我們來到寺廟的正門,視野極為廣闊,放眼望去,層層群山連綿起伏,夕陽給山脊披上了熠熠生輝的金裟,遠處的山谷已經有炊煙裊裊升起,甚至聽到了山下傳來的牛的叫聲。傍晚的山風搖着蓮花山上的松林,發出有節奏的雄渾的松濤聲,陣陣傳上山頂。
這個寺廟叫青蓮寺,上方門匾「青蓮古剎」四個大字清晰地傳遞着它的古樸和莊嚴。門口有一塊青石碑,刻寫了青蓮寺的歷史。青蓮寺建於西晉時期,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一千多年來,無數的佛眾來到這裡,乞求菩薩的保佑。全國不知有多少座山叫蓮花山,幾乎每座蓮花山上都有寺廟,「蓮花」二字體現着佛的姻緣。
那天,我的心思在長明燈上。上山的時候,我就不斷查看,希望能看到燈的形跡。但就是到了青蓮寺,廟前廟後,也沒發現燈在哪裡。後來,我找到一個年長僧人,向他打聽燈的位置。他聽得一頭霧水,說一到晚上,有好多燈,不知我說的是哪一盞。我說是三十里外都能看到的一盞非常明亮的燈,他聽後感到不可思議,指着高處的一間小房,說那裡的燈是最亮的,你看到的可能是那盞吧。
本來想去看看的,但未必能過得去;而且天色已晚,得下山了;更主要的是,所謂長明燈,可能點者無心,只是看者有意。其實,我村子裡千百年來很多人都到過蓮花山朝拜,他們肯定知道長明燈的真實情況,只不過是把最好的願望流傳下來。山上的僧人未必知道,他們點的燈能照亮三十里外的一個村莊。自那之後,我更加關注長明燈。每到夜晚,都會遙望蓮花山,尋找那盞明亮的燈。有時會覺得是幻覺:寺廟裡的一盞燈,怎麼在三十里外就能看得那麼清晰?但長明燈真真確確地在蓮花山頂閃爍着,直到現在也是。
如今,當我指着長明燈,向晚輩講述前輩流傳下來的故事時,已經要用心解釋其中的緣由曲折。不管長明燈能不能照着夜行人前行,能不能照亮周圍村民的夜晚,但至少照射到了三十里外的一個村莊。長明燈就是家鄉人民的天燈,黑暗中抬頭一看,就能看到三十里外投射過來的光輝;長明燈就是家鄉人民的希冀,無論多麼艱難困苦,總會想到三十里外給予的護佑。
二十多年來,家鄉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富足代替了貧窮,悠閒代替了辛勞,樓房代替了土房,新人代替了舊人,牌桌代替了閒談,狡詐代替了淳樸。但從家門口正望前方,穿過村前的農田和村邊的群山,還是能清晰地看到那圓潤的蓮花山,千百年來都不會有變化;到了晚上,蓮花山頂的長明燈還會亮起,就如千百年來一直的那樣。
作者簡介
路維,散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