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夜行(王佐良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作品原文

作者:王佐良

他想望的不過是一個水彩盒,

想畫出寒江上的寂寞,

然而讓想象一渲染,

又塗上了熱烈的紅綠。


喜歡聽教堂里管風琴的嗚咽,

想追尋那幽暗的高穹下

彩玻璃的燦爛和甜蜜,

卻湧起了都市的煩膩。


煩膩有動人的側影,

那樣懶散,輕輕地一轉,

卻像時裝上的長裙,

拖曳着誘惑的灰色


沉重的是半夜霧裡的腳步,

走不到天明,垂着頭,

坐下在潮濕的台階,

想起曾經有過的春天。


春天,哎,春天已不是大野的疾風,

或者黑髮下紅白的人臉。

四月的咳嗽最為痛苦,

五月只帶來絞刑似的忌妒。


高熱下,眼睛忽然可怕地明亮,

像是一切在燃燒,

像是一切在消耗,

像是世界已經衰老。

作者簡介

王佐良,1916年2月12日生,詩人翻譯家教授英國文學研究專家,浙江上虞人。[1]

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華中學讀書。1939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外語系(原清華大學外語系),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國牛津大學為攻讀英國文學研究生。[2]

1949年回國後,歷任北京外國語學院教授、英語系主任、副院長。[3]

王佐良先生學生時期就寫詩,並有英文詩發表,又有中篇小說《昆明居》為世人所知。五十年代起以雙向翻譯從事文化交流和文學研究, 把中國戲劇文學名著《雷雨》等作品譯成英文,把英詩多種移譯為中文,主張以詩譯詩,存原詩風貌;研究英國文學的中英文論著,以文藝復興時期和現代詩歌兩個領域為主。集詩人、翻譯家、研究工作者於一身而各有成就。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與許國璋吳景榮曾被譽為新中國的「三大英語權威」。他為新中國英語教育和英語翻譯所做出的貢獻,已有不少文章做過回憶和論述。[4]

他最廣為流傳的篇作是翻譯培根隨筆集其中的《論學習》等,該譯作的語言精煉優美傳神,被廣大讀者視為是最權威的版本。[5]

1995年1月19日,於北京去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