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鐮形前頜蝴蝶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鐮形前頜蝴蝶魚Prognathodes falcifer是一種極少見的深水蝶,通常棲息在12-150米深的岩石散布區域,主要集中在水深90米以及更深處,通常單獨活動。在南部到下加利福尼亞州(水溫約14℃),再往南到加拉巴哥群島(水溫約20℃),在美國附近海域生活水深較淺,但是採集鐮形前頜蝴蝶魚是非法的,在墨西哥附近海域採集是合法的,但是它們往往生活在更深的區域難以採集,因此這個物種自2001年以後就沒有採集過,幾乎不見於水族貿易,水族館飼養也十分罕見,僅在丹佛市中心水族館有一對來自本地的活體飼養了七年(報道時間2010年1月,這對活體於2008年10月開始在水族館公開展示)。[1]

形態特徵

鐮形前頜蝴蝶魚身體極扁,嘴尖略伸長腹側銀色,背部及臀部黃色嘴尖至額頭有一條黑色細紋;背鰭前端至眼部有一條黑色斜紋穿過眼睛後為褐色;身體中部有一道倒」V」形的黑色塊前端較窄,至下頜部變尖,後部較寬,結束於臀鰭末端;身體上部從背鰭第4枚硬棘開始一直到臀鰭後部,有黑色外邊緣,但不穿過尾柄。背鰭硬棘12枚,軟條19-20枚;腹鰭硬棘白色,中部黃色,末端有黑色邊緣;臀鰭黃色,末端有黑色邊緣;胸鰭與尾鰭透明,尾鰭上下有黑邊,尾柄黃色。

簡介

外形與卡氏前頜蝴蝶魚Prognathodes carlhubbsi十分相似,卡氏前頜蝴蝶魚一度被認為和鐮形前頜蝴蝶魚是同種,直到1995年才確定是兩個不同的物種。主要的顏色差別是卡氏前頜蝴蝶魚的體色往往是均勻的淡黃色,鐮形前頜蝴蝶魚背側的黃色和腹側的灰白色對比明顯,同時在條紋上也有區別,卡氏前頜蝴蝶魚的黑紋穿過眼睛直到嘴尖,而鐮形前頜蝴蝶魚的黑紋到眼睛為止,眼睛到嘴部為褐色紋,有時不明顯,另外身體中部的鐮刀紋寬度差別不大的是卡氏前頜蝴蝶魚,鐮形前頜蝴蝶魚的鐮刀紋寬度差別較大且頭端較尖。

飼養信息

建議水族箱尺寸:600升

飼養難度:難

珊瑚兼容性:小心

鹽度:1.020-1.026

溫度:14-20℃

性情:溫和

食物:肉食,小型無脊椎動物蠕蟲甲殼類以及黑珊瑚等。

最大體長:15厘米

分布範圍:東太平洋海域的聖卡塔利娜島,南加州,美國到秘魯,包括加拉巴哥群島。

生活水深:12-150米

IUCN評級:LC 低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