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錦屏縣隆里古城生態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錦屏縣隆里古城生態博物館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博物館保護,促進文旅融合發展。2021年7月8日,隆里古城生態博物館配合貴州廣播電視台深入錦屏縣隆里古城開展「生態文明向黔看-走進錦屏隆里古城生態博物館」直播活動。

直播活動採取遊覽的方式進行,主持人與博物館負責人在邊觀光,邊遊覽中穿插介紹了隆里古城的建築、宗祠、門第、花臉龍、漢戲等建築文化、民俗文化[1]以及隆里古城的軍屯文化。讓觀眾在輕鬆愉快的狀態下猶如置身隆里古城,親自體驗古城厚重的歷史文化,感受隆里獨特的民俗風情。

據悉,此次活動由貴州廣播電視台通過直播的形式在省電視台等主流媒體,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媒體平台同步進行,預計覆蓋觀眾將超過1000萬人次。

相關資訊

錦屏隆里古城生態博物館:一座鮮活的漢文化生態古城 | 多彩夏遊·閱讀博物館

龍建林,錦屏隆里古城生態博物館館長。對博物館的發展主張張揚個性,創建品牌。近兩年來,對隆里古城的歷史文化、建築物群、傳統民俗及古城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進行大量的探索,組織整理文獻近20萬字,自撰古城元素文章近20篇。

行走在鵝卵石鋪就的街道上,陽光投下斑駁的樹影,滿地綠蔭如流水般清涼,舒適愜意。排列整齊的民居,古巷幽幽,白牆青瓦,木刻花窗,顯示着古城的別致和優雅。

一半是自然的恬靜,一半是歷史的滄桑,大多數去過錦屏隆里古城生態博物館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古樸、文雅、自然、寧靜是這座大型人文博物館[2]的獨特氣質,走進來,似乎就能回到600多年前那個盪氣迴腸的年代。

隆里古城

公元1385年,朱元璋第六子朱楨為鎮壓古州(今黎平、從江、榕江地區)吳勉起義,調集江南九省官軍,在隆里設千戶所,同時興建城牆。之後 1000餘名官兵受命屯墾戍邊鎮守於此,屯堡就此形成。數千年來,隆里依然保存着完好的明代軍事城堡建築風貌和獨特的漢文化韻味,透過它依稀可以看到曾經的烽火歲月和輝煌。

隆里古城特色建築

1995年春,中國文博專家蘇東海先生、挪威文博專家約翰·傑斯特龍先生等一行應邀赴錦屏隆里進行科學考察。專家們驚喜地發現,在浸潤着苗、侗文化的土地上,還保留着灼熱的漢文化,像這樣保存完好的明代千戶所軍事城堡在全國已非常罕見。它是明代以來中央政權強化對邊遠地區統治和中原文化對少數民族文化滲透的產物。於是,1998年10月,隆里古城被納入了貴州生態博物館系列。1999年3月,中挪兩國在北京簽定貴州生態博物館群合作意向書,隆里古城作為明代軍事屯堡,於1999年被列為中國政府與挪威王國政府在貴州合作建設的4個生態博物館之一。

遊客在隆里古城生態博物館參觀

「全館面積5萬平方米,現有居民760戶、3280多人。它既是一個以漢族文化為保護研究對象的博物館,同時又是一個獨立的漢民族文化村寨,被稱之為『漢文化孤島』。」5月17日,在貴州省博物館、27°黔地標讀書會聯合舉辦的「『閱讀博物館」主題分享會上,錦屏隆里古城生態博物館館長龍建林熱情地介紹着這座讓他引以為傲的博物館。「隆里古城生態博物館有別具一格的人文景觀和獨特的環境、燦爛的文化。隆里作為中國唯一的明代軍事屯堡文化社區,它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運轉過程,像一顆閃爍的明珠,鑲嵌在風光秀麗的黔東南腹地。」

隆里古城生態博物館舉辦民俗活動

2004年10月,隆里古城生態博物館建成並開館,隨着生態博物館理念的實踐和探索,隆里古城的保護與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龍建林看來,新的階段也帶來新的挑戰,隨着人們對博物館的功能期望值的提高,怎樣把握博物館的未來,怎樣更好地保護和發展博物館等問題成為博物館人直面的課題。

隆里古城生態博物館開展培訓活動

為了尋求隆里古城生態博物館發展的新路子,近年來,龍建林帶領隆里古城生態博物館全體人員開展多形式的文化活動,在開拓展陳方面創新,加大力度搜集整理古城文獻,書寫博物館的前世今生。龍建林說,「在保護的基礎上傳承、發揚是博物館堅持不懈的目標,我們當下也做了許多工作。一是搭建平台,全面抓好文化傳承,培養隆里古城文化傳承人、開展藝術節等民俗活動等;二是創新思路,開拓展陳新天地,多形式、多方面展示我們的文物;三是深入淺出講好博物館的歷史人文故事,利用文創、宣傳等手段讓文物『活』起來。」

當前,隨着錦屏縣旅遊業的興旺,越來越多的人走進隆里古城生態博物館。龍建林對博物館未來推進文旅融合的目標信心滿滿,「這顆熠熠生輝的『明珠』一定會用其特別的光芒讓更多人向她靠近。」。

視頻

錦屏縣隆里古城生態博物館 相關視頻

環中國之旅0053一個中國和挪威合作「貴州生態博物館群」隆里古城
來到貴州錦屏隆里古城,一里獨一無二的古城,值得看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