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銀川南門廣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銀川南門廣場銀川老城區的南門,是銀川古城六座古城樓中,保存下來的惟一的最完整的城門樓,當地人習慣稱為南門樓。如今看到的南門,是1917年重建的,50年代以來經過多次整修,拆除了南門樓東西兩側的城牆,開闢了南門廣場;又在門樓兩側修築觀禮台,南北種植了不少的花草樹木。南門在當地還俗稱「小天安門」,台基正中壁有一個南北向的拱形門洞。台基北面門洞的兩側,有對稱式的台階,遊客可以沿着台階等上城樓。南門前面的南門廣場,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銀川市舉行重大慶典集會的場所。

歷史

銀川老城區的南門,是銀川古城六座古城樓[1]中,保存下來的惟一的最完整的城門樓,當地人習慣稱為南門樓。如今看到的南門,是1917年重建的,50年代以來經過多次整修,拆除了南門樓東西兩側的城牆,開闢了南門廣場;又在門樓兩側修築觀禮台,南北種植了不少的花草樹木。

南門前面的南門廣場,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銀川市舉行重大慶典集會的場所。但隨着銀川城市的高速發展,南門附近已經是高樓林立,當年登樓遠眺的效果已經不復存在了,各種集會、活動也搬到了現代化的人民廣場。

銀川南門樓

銀川南門樓為銀川老城六大城門之一,是至今保存下來的唯一城門,群眾習慣上稱之為「南門樓」。坐落在銀川興慶區南薰東街與中山南街交叉口處,門樓坐北朝南,前面有開闊的廣場,是銀川市舉行重大慶典集會的場所。

南薰門通高27.5米。磚包台基高7米,長88米,寬24.5米。台基正中壁有一南北向拱形門洞。台基北面門洞兩側有對稱式的台階,可登臨而上。在高大的台座中央,建有歇山頂重檐二層樓閣,高20.5米。整座建築結構嚴謹,廊檐彩繪,紅牆碧瓦,氣勢宏大,素有「小天安門」之譽。

南薰門始建年代不詳,相傳為明朝朱棣在靈州時所建,同北京天安門幾乎同一時間建造,因當時有傳聞朱棣意圖謀反,故朱棣將此門建的比天安門小一些。清乾隆三年(1739年)發生大地震[2],府城盡毀,城門亦坍塌。乾隆五年又重建,有「南樓秋色」一景。清宣統三年(1911年),南薰門毀於戰火。民國初年再次修復。

1953年,人民政府拆除了南薰門東西兩側的城牆,開闢了南門廣場。1979年在門樓兩側修築觀禮台,南北種植花草樹木。南薰門經過多次修葺後,在周圍現代建築物的烘托下,顯得更加宏偉壯觀。1985年被列為銀川市文物保護單位。

視頻

銀川南門廣場 相關視頻

實拍寧夏銀川南門廣場,最熱鬧的地方,現在為啥沒幾個人?
銀川南門廣場

參考文獻